王婷婷
(衡水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河北 衡水 053000)
2020年春季學期,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史無前例地受到嚴重沖擊,但也給高等教育開放式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重要發(fā)展機遇[1]。該學期《生物化學》全程線上教學。課程主要使用了騰訊課堂、超星學習通兩大平臺。騰訊課堂用于網絡直播授課;超星學習通用于除直播外的線上學習活動,如預習、課堂活動、作業(yè)等。通過實踐,本文總結了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不足,并提出改進對策。
線上教學,可以使學生不受時空的限制進行學習。在保證網絡暢通的前提下可以自由安排學習地點,教學設備多元化,手機、電腦、平板、電視都可以[2]。目前大部分授課平臺,如騰訊課堂、QQ群課堂、釘釘?shù)榷季哂姓n程回放功能,下課后學生仍然可以反復聽,以幫助深刻理解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對于課程設置的作業(yè)、測驗、分組任務、討論等,也只需要打開手機和電腦,點擊相關內容,完成后提交即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基于課程學習的交流也可以通過網絡以多種形式隨時隨地進行。因其所有課程資源全部電子化,學生學習更加便捷,自主性也更強。
傳統(tǒng)課堂講授一般是PPT結合板書的形式,通過教師講授、提問、分組討論等形式完成對知識的掌握。而線上教學可依托平臺提供的功能進行形式多樣的課程活動。
(1)課前:講授每個章節(jié)前,學生可以在超星學習通上進行本章的前測,目的是使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生通過觀看“學習先導”視頻,可快速知曉本章的學習內容、學習重點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務。另外還有課件和教材電子書供學生課前預習。
(2)課上:利用騰訊課堂按課表時間進行直播授課。所有學生集中起來學習,更有學習氛圍。騰訊課堂有“畫中畫”功能,在講解PPT同時,教師也可以出鏡,利用表情、手勢,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學生可以通過“群聊”進行及時反饋,回答問題,還可以通過“舉手”參與音頻互動,通過“答題板”功能參與答題,投票等。超星學習通的一些活動,也可以運用到課堂中,如簽到、選人、搶答、測驗、主題討論等,鼓勵學生參與互動。
(3)課下:集中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主要為后測、作業(yè)、分組任務和討論。后測在每一章結束后,從題庫中隨機抽取。作業(yè)主要是繪制思維導圖和一些難點知識的應用。分組任務主要為開放型的討論。比如在學習糖類之后,要求學生調查含糖飲料的能量、含糖量,利用學生自己調研的數(shù)據(jù),啟發(fā)學生健康生活,保護環(huán)境。每一章的討論圍繞本章所學展開,簡要談學習后的收獲,比如一些生化思想,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閱讀其他學生的觀點,在討論中思考。
學生的學習活動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上都有記錄,這些記錄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或圖表的形式呈現(xiàn),有助于教師快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利用好這些統(tǒng)計結果,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安排和進度。一些學習行為的統(tǒng)計結果,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任務完成度,比如學生參與上課活動量情況、任務點完成數(shù)、作業(yè)完成數(shù)、章節(jié)測驗完成數(shù)、章節(jié)學習次數(shù)等。一些關于成績的分析,如作業(yè)測驗成績的分布、每題的正確率等,可反映出學生的整體掌握程度。
線上教學的呈現(xiàn)范圍僅存在于手機、電腦屏幕的方寸之間,學生一般是通過聽教師的講解,結合觀看PPT來接收理解知識,這種傳播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線上教學缺少了依靠教師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板書、和同學討論等方式理解知識。在網絡教學環(huán)境之下,人的非理性因素很難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聯(lián)系,師生之間情感交流變得困難[3]。再考慮到網絡延遲、屏幕分辨率等,學生很難像在教室里一樣,抓住老師講的每一個有效信息,理解上也難免出現(xiàn)偏差。
學生是否順暢接收到教師傳遞的知識,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教師會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反饋,調整教學節(jié)奏和講授方式。傳統(tǒng)線下課堂,教師一般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和學生互動提問等,即可對學生掌握情況了然于心。但目前大部分直播授課平臺,教師是“看”不到學生的,不易觀察到學生的反饋。即便要求學生打開攝像頭,受網絡的承載能力、畫質的清晰度等因素影響,也不能很好的觀察到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對于班容量大的課程,這個問題尤為突出。教師經常需要占用較長的時間確認學生是否學會了某些內容。
線上學習的模式對于學生來說,沒有教室里和教師“面對面”的交流,沒有身邊同伴學習的影響,容易出現(xiàn)一些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難長時間維持的問題。線上學習自由度很大,需要學生自主安排學習進度,做好規(guī)劃,并嚴格按照規(guī)劃進行學習。課程的前后知識都是有聯(lián)系的,很多課程后續(xù)知識往往是之前所學知識的應用、拓展、延伸,一旦落下,要想追趕,勢必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也需要有更大的恒心。如果做不到便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受限于線上教學傳播方式的局限性,想達到比較好的知識傳遞效果,需要優(yōu)化課程設計,根據(jù)以往的授課經驗,適當進行課程內容的重構,以學生更易理解的脈絡進行。教師還需要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備課時反復錘煉,做到能清晰、沒有歧義的傳達。建議教師在網絡直播中出鏡,為學生營造一個接近教室的環(huán)境,以表情和肢體語言助力學生理解。還可以借助PPT的視覺刺激來增強表達效果,比如對于整堂課的流程,需要學生參與的學習活動,布置的作業(yè)等,建議教師不單單是口述,還要在PPT中呈現(xiàn)。對于向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使用大字型PPT,增強視覺刺激,引發(fā)學生思考。一頁PPT的知識點不要過多,應逐條呈現(xiàn),可以使用畫筆功能勾畫重點,引領學生關注當前知識點。
線上教學的學生反饋可通過建立多渠道接收。在直播授課時,可以通過直接詢問或抽查一些學生回答問題。還可利用平臺的統(tǒng)計功能,設置一些問題要求學生作答,依據(jù)統(tǒng)計的正確率來快速了解學生掌握程度。還可以在課程平臺開辟一個專門的討論區(qū),供學生在課下時間發(fā)表對于課程的建議。教師還要發(fā)揮自身人格魅力,走到學生中去,讓生親其師,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通訊方式與教師溝通,反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反饋,來進行教學調整,使線上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自主學習包含自我監(jiān)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學生應該通過對自我監(jiān)控、自我指導與強化,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4]。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師生協(xié)作,教師可以通過建立比較完善的學習過程評價機制,來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行為,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另外,還可建立學習小組,布置分組學習任務,每個學生在任務中承擔相應的角色,讓學生搭伴學習,互相督促。對于學習進度慢的學生,教師應多給予關注,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fā)展,推動了大數(shù)據(jù)、互聯(lián)網等信息化手段服務教育教學全過程,給創(chuàng)新信息化時代下教育新模式提供了契機[5]。今年,線上教學迎來其第一次完全意義上的教育教學實踐[6]。通過一學期的實踐,師生都能明顯感受到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與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繼續(xù)利用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彌補其不足,結合線下教學,兩相取長,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模式。但不管利用何種模式開展教學,其核心應仍然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關注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以此為中心進行設計。相信不斷完善的混合式教學會在未來的教育中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