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元鳳
【摘 要】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注重利用小學語文教材。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優美且有深度的文章,如果教師能充分利用這些文章,并結合多媒體資源和一些實際有效的合作探究學習方法,那么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都能在部編版教材的影響下得到良好的培養。
【關鍵詞】 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教材;知識;培養
對小學生而言,學習語文充滿著閱讀學習的挑戰,如果沒有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那么他們對語文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會受到限制。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合理地挖掘部編版語文教材,帶領學生有效地學習,從而提高其閱讀能力,以達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一、引導學生在文本中掌握寫作手法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由各大優秀作者編寫而得的,其中蘊藏著的寫作手法符合小學生現有的閱讀、寫作能力。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文本學習中理解其寫作手法,掌握并應用于閱讀和寫作。
例如,《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通讀全文之后找出文中所使用的寫作手法。學生在閱讀完整篇文章之后,會發現通篇作者都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豆莢里的五粒豆描繪得有板有眼,像人一樣會說話、會思考、有情感。同時,作者在描寫五粒豆離開豆莢前所想要去到的地方與離開豆莢后產生的經歷進行對比,突出了最后一顆豆不驕不躁的優秀品質。不僅如此,作者還用記敘、抒情的表達方式書寫了通過豌豆的成長讓小女孩的身體逐漸好轉的故事,表達了“生命是充滿無限生機且難能可貴的”這一中心主題。通過對文本的分析,學生在找出寫作手法的同時,也對其應用到的寫作手法進行了學習和掌握。
在對教材文本的閱讀分析中,學習寫作手法能讓學生在掌握寫作手法的同時提高其自身閱讀能力,并且會比教師進行枯燥無味的講解來得生動有效。
二、注重培養學生對文本的鑒賞能力
學生在閱讀一篇文章時,由于自身儲備的知識不足,總是走馬觀花地翻閱,閱讀結束后也不能對文章中優秀的語段做出點評。這樣的閱讀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質,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對文本閱讀的鑒賞能力。
例如,在《梅花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時對自己有所想法的語句或段落進行評論分析,以達到對學生文本鑒賞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從“我”在弄臟墨梅圖時慈祥的外公嚴厲訓誡母親中感受到外公對墨梅圖的重視與珍愛,在讀到外公因“我”即將回到中國而飲泣時,學生可以感受到外公那一顆想念故土的心。由此,學生不難看出那幅墨梅圖是外公在國外懷念祖國時的寄托。同時,教師在文本鑒賞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對優秀段落寫作手法的分析,提取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與情感。
在課堂實踐教學中,學生通過對文本的分析探討,可以錘煉提高自身的文本鑒賞能力,從而在閱讀時做到精心、用情,進而達到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三、啟發學生挖掘文本中心情感
一篇文章的重點便是其中心思想與情感,學生只有在正確理解文章中心情感的前提下,才能將一篇文章理解透徹。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啟發學生對文本的中心情感進行挖掘,以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
例如,在《那個星期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文中“我”的心情從滿懷期待到焦慮興奮,再到委屈自責失望,最后徹底失望這一變化中體會 “我”在那個星期天內心的心理活動和人物心情。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從作者對環境、天氣的描寫中暗示那個星期天“我”心情的變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暗示下通過對“我”一天的語言、動作以及心理描寫中可以自然而然地挖掘到“我”是一個乖巧懂事、懂得體諒母親的孩子,但是在這樣的懂事背后,也描寫了我對母親一天行為的失望。通過對文章行文明、暗兩條線索的探究,學生可以輕松體會到作者的意圖從而挖掘出文章的中心情感。
為啟發學生挖掘文中情感,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文中的線索進行尋找分析,以幫助學生快速領會文中的中心情感。
四、合理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問題閱讀
為了便于學生在學習時能輕松理解文本內涵,教師在講解時可以根據文本內容進行提問引導,這樣有助于學生在層層遞進中逐步完成對文本的學習,且能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
例如,《匆匆》是一篇散文,學生很難通過直接閱讀來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內涵與思想感情,因此,教師應該通過對文章相關問題的提問來引導學生理解,如問學生:“你了解朱自清嗎?”這個問題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對學生的引導,可以讓學生在知識拓展學習中進入閱讀思考狀態。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對每一個自然段段落大意的提問,讓學生逐步進行段落學習與思考,讓學生在與教師的討論中體會作者面對流逝的時光內心的惆悵與感傷。接著,教師進一步提問:“文中作者向我們提出了什么問題?”“該用什么語氣朗讀才能強調時光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如此針對重難點提問可以強化學生理解該散文的中心主題是舊時代年輕人在醒悟了之后又對未來感到無措恐懼的復雜心情。
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問題意識有助于學生在課后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從而加深對文章的感悟,進而達到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為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應當以教材為教學工具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寫作手法、段落鑒賞、挖掘中心情感、問題閱讀四個方面的能力進行鍛煉,以幫助學生在日后的閱讀中能做到自主學習,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邵銘,劉敏.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01).
[2]譚伶青.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研究[J].課外語文,2017(04).
[3]呂平平.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