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菊
摘 ?要:英語課程由聽、說、讀、寫四個環節構成,缺一不可,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聽與說的能力被忽視,讀與寫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從而造就了一批“聾啞英語人才”。其實,這一現象與英語教學本質相違背,不利于學生長遠的發展。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英語課程為例,探究英語口語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教學途徑
隨著課改的實施,英語口語教學活動的地位得以提升,教學投入逐年加大,教學現狀有所改善,發展前景良好。在這一大趨勢下,教師們應該發揮教師素養,緊跟時代步伐,學習并引進一些有效的、新穎的、趣味的教學手段來滿足學生學習的訴求,來達到了課改的目標。筆者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在優秀教師的帶領下成為了課改的先行者與推動者,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如下所示。
一、讓學生有興趣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無需教師與家長的催促與監督,學生就能主動進入到學習中,且心情愉快,情緒放松,此外,在遇到困難、問題的時候,同學們也不會輕言放棄,而是竭盡全力解決問題,向著更高峰發起挑戰,從而獲得學習的成就感與喜悅感,由此可知學習興趣的價值。為此,筆者將培育并維持學生“說”的興趣放在了首位并想法設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如,在學習Amazing Science這一單元時,筆者不僅設計了單詞卡片認讀活動,吸引學生的目光,“誘導”學生說出Rocket/metal/ satellite/lock/spaceship等詞匯,還創設了諸多情境,讓學生主動進入到生動、形象且情感飽滿的教學場景中,一遍遍地練習What is it made of/made from? It's made of/made from?What is it used for? It's used for……等句式,從而掌握基礎知識;此外,筆者還借助競賽模式,線上教學,小組合作等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與集體榮譽感,點燃其“說”的熱情。與之前相比,這一次的教學活動不僅重視“說”,還想法設法促進“說”,因此獲得了成功。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認識到興趣的重要性并據此設計了趣味橫生、數量豐富的教學活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了大家參與的興致,為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開了一個好頭。
二、讓學生有能力說
其實,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了解到很多學生有說的興趣,卻沒有說的能力,他們詞匯積累不足,語法經常出現錯誤,還會思維混亂,詞不達意。為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學建議:教師不僅要激發學生說的興趣,還要做好積累工作,讓學生有能力說,自由地說。
在學習Saving the Earth這一單元時,筆者將認讀bee/waste/stream/be harmful to/influence/day by day/die out等詞匯,掌握As a result,air pollution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Humans have com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animals.等句式作為了單元基礎目標并進行示范,糾正學生的讀音;設計繪畫游戲,幫助學生認讀單詞;組織小組練習活動,熟悉英語句式。這些活動側重于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活動數量多,形式新穎,因此花費了一些時間。但筆者認為付出是有回報的,因為學生可以順利地回答筆者依據文本提出的問題;能與學同學自由交談。當然,要想具備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日常積累必不可少,大家可以準備一個積累本,把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新詞匯、新句式或課堂上無法掌握的詞匯和句式積累其中,時常翻閱,日常學習,將功夫下到日常,這樣才能實現量到質的飛躍,促進自身成長。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發現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差,于是想到夯實學生基礎,重視日常積累這兩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期實現量到質的飛躍,讓學生有內容可說。
三、讓學生有自信說
因為英語作為一種外來語言,缺少說的大環境,因此教師們對口語教學活動投入較少,不僅縮短了教學時間,且全程用中文教學,既沒有讓教學資源得到合理的分配,還剝奪了“說”的機會。等到教師興起,要學生用英語回答問題時,大家只能沉默不語,逃避躲閃,因此受到教師的嚴厲批評。其實,筆者認為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在教師,是因為他們不重視日常教學,只期待著結果且對學生過于嚴格,打擊了其學習的自信心。為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學建議:教師不僅要重視口語教學活動,還應該實施賞識教育,承認學生的問題,給予無限熱愛并提供適當幫助。
如,在學習Keeping healthy這一單元時,單元教學主題是身體健康,并能用cause/health/tonight/sleep/medicine/meal/without等詞匯知識和What's wrong with you? I have a……等句式表達自己對他人的關心。在學習這一單元時,筆者盡可能用英語教學并引導學生用英語回答問題,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即便是學生回答錯誤或者回答不上來,筆者也會給予肯定,鼓勵其再接再厲,而不是冷嘲熱諷,嚴厲責罵。同學們沒有受到預期的批評,反而得到鼓勵,會引起內心情感的變化,會產生積極的行為:學習更加認真,表達更加積極,課下更加努力,期待著自己下次可以表現得更好。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有自信說英語,不但會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還不斷鼓勵學生,讓其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值得學習與借鑒。
綜上所述,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是學生們必備的一種素養,是學生對語言的創造性使用,在當下受到了教師們的重新關注,筆者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員,也改變了對“說”的看法,盡可能提升學生“說”的能力并提出了上述幾種教學途徑,以期為教師同仁們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景海山.中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6(25).
[2]李娟.當前英語口語教育中的問題與思考[J].海外英語,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