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為了很好地為學前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圍和環境,本文總結近幾年來在學前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的基礎上,針對性分析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形成原因和其構成的危害,并提出解決策略,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危害;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成長、發展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是幼兒意志思想形成的啟蒙地,同時也是他們開始學習知識最原始的階段,在這個環節教師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應該符合他們自身的成長規律。最新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行動,堅決克服和糾正“小學化”傾向,小學起始年級必須按國家課程標準堅持零起點教學。
二、原因分析
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傳統的應試教育背景下長期形成的教育資源配置不當、家長的傳統教育觀念和師資質量不高等。
1.優質教育資源缺乏
隨著改革開放的迅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目標,使得國家高度重視教育的發展。學前教育作為孩子教育的開端,一些家長為了能讓孩子們在學習中不輸在起跑線,就會將孩子送到教學內容豐富的幼兒園。
2.幼兒園教師的專業修養
當前的幼兒園教師缺乏一定的專業素養,這也使得教師在教學的理念上形成一種“教育確實”的現象。某些幼兒園的教師幾乎不知道國家最新的教育方案以及頒布的相關文件,對教育部要求的教育精神領悟得不夠徹底。
3.家長的傳統觀念的影響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育理念會產生很大的作用,家長的教學觀念對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的產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家長讓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去接觸與小學相關的知識。
三、造成的危害
忽視幼兒現有水平對幼兒開展“小學化”教育,不僅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而且給家長、學校乃至整個社會都帶來了巨大的危害。
(一)不利于幼兒的身心發展
學前教育“小學化”不利于幼兒的身體健康。學前階段的幼兒處于生長發育的初期階段,神經系統、身體機能都還不成熟。超前的知識灌輸超出了幼兒的現有認知水平,會使幼兒用腦過度,損害其神經系統。
(二)不符合當前社會對人才建設的要求
新世紀人才必須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心理素質,還需要有開拓創新的精神。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學前教育對人一生的發展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學前教育“小學化”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都是“乖孩子”“書呆子”,只具備應試能力,沒有朝氣與活力,缺乏自信,內心脆弱,更不用說創新突破了。
(三)不利于幼兒園教育及小學教育的發展
幼兒園作為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教育內容應具有啟蒙性,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小學化”模式會擾亂幼兒園的正常秩序,給教師增加負擔,摧殘幼兒的天性,違背了幼兒園發展的宗旨。雖能看到短期效益,但不利于一個幼兒園的長遠發展。小學也是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受害者。
四、解決策略
學前教育“小學化”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并愈演愈烈,成為了社會熱議的話題。針對以上危害,筆者提出了幾條應對策略。
(一)社會輿論的引導,滲入科學幼教觀念,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幼兒教育觀念
家長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態,不應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更不應該拿孩子與其他家長盲目攀比,滿足自己的面子。學前階段的孩子有其自己的學習特點,對幼兒的教育需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展開。家長可以有意識的適當地幫助幼兒培養入學方面的準備能力。比如循序漸進地耐心引導,鼓勵幼兒接受一些符合其年齡段的基礎知識,激發其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只有具有科學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學能力的優秀教師,才能真正以幼兒為中心,開展有效的教學。源頭上,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各大院校應該制定出嚴格完備的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學前教育師范生的教育理論知識,注重其教學能力、教學理念的培養,重視培養師范生的游戲教學能力以及唱、跳、畫等技能,為未來幼教事業的健康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
(三)擴大學前教育資源
學前教育規模較小也是現階段我們面臨的難題之一。尤其是城市幼兒園,由于土地資源緊張,幼兒園的規模被大大縮小了。對此,相關部門應引起重視,采取相應的策略,進一步擴大學前教育規模。根據各地方的幼兒生源建設相應規模的幼兒園,科學規劃,充分合理利用好各方資源,建構起科學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教育是培養人的行為,在不同的階段中,其人才培養的目標也會有所差異。學前教育中需要結合兒童成長標準、教育指南等展開針對性的教育引導,避免“小學化”問題的發生,更加關注幼兒的身心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慶鳳,胡德穩.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分析及危害[J].吉林教育,2017(13):156.
[2]周晗卿.學前教育“小學化”成因分析及其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