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鄒振春 胡德雙 付德永 宋小東



【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化技術將代替教師傳統教室黑板教學逐漸成為教師主要的教學工具,或演變為線上線下交互教學。研究表明,網絡信息化教學已成為職業教育的必然選擇,高職院校教師要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去改革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效果和便捷多樣化的學習途徑。本文結合《集散控制系統》課程的特點探討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集散控制系鋤專業課程中的應用。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 集散控制系統 課程
信息化教學是指借助網絡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傳播知識。《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到目前各級各類教育信息化也都取得豐碩成果,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等領域結合各自需求,教育信息化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日益凸顯。2015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指出:“因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隨著信息化手段的不斷翻新,當前的教學模式已不同于過去的教學模式。信息化課堂必然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做好信息化教學關鍵是做好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組織、學生參與學習情況分析及教學總結反思等,集散控制系統課程選用“云班課”進行教學。
1、信息化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作用與意義
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功能強大的學習工具,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對學習專業課程知識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
由其是2019年末2020年初在我國乃至全球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全國大、中、小學本該在2020年2月底3月初開學,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部停課,老師們利用網絡信息化技術通過云班課、雨課堂、QQ直播、學習通、職教云、騰訊會議、騰訊課堂、釘釘等相關網絡直播教學手段,然后按照適合自己、適合課程的原則,選擇自己的網絡授課方式,為學生構建了豐富多彩地空中云課堂。信息化技術真正做到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其作用與意義不言而喻。
2、集散控制系統課程教學內容設計與實施
2.1 教學設計
1)課前課前向學生推送本節課教學內容參考資料:云教材、教學視頻、教學課件、電子書等教學內容相關參考資料。
2)課中課中向學生推送教學內容視頻或課件等教學資源,利用輕直播進行重點內容講解討論、利用課堂表現隨機抽取學生觀看所推送視頻學習情況、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并及時回答等,布置課中作業與測試題檢驗學生聽課及自學掌握重點內容情況,上課前進行點名簽到等。
3)課后課后布置作業復習鞏固并掌握課上所學重點教學內容。教師通過云班課學習平臺發布課后作業及學習任務一一學生登錄云班課平臺下載查看任務一一學生借助網絡資源、在線工具等完成任務一一任務結果發送在學習平臺一一教師通過云班課學習平臺查閱學生任務完成情況并給出評分評價。教師與學生還可以通過學習平臺的交互式環境進行學習交流,形成與課堂教學互補。
2.2 教學組織與實施
在教學內容設計與組織安排上,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的認知規律序化課程內容并組織實施。在突出理論教學的同時,強化實踐教學的輔助作用,形成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教學效果。
課前對需要復習的知識、以及本次課程的簡要內容進行推送學習,并在上課初期進行簡要的提問,課上進行在線的自主學習,課堂所講問題的提問等加強在線課堂測試的力度,可以采取課堂頭腦風暴、過關測試、討論答疑、課堂表現、投票問卷及輕直播討論等形式,課后進行作業提交、批改、線上輔導答疑,要求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從而了解學生的內容掌握情況,進而促進師生、學生之間的問題交流和協作學習。老師對學生給予指導和反饋,增加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對教學單元內容詳細講解,同時進行過程考評。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
課程采用“藍墨云班課”線上教學平臺實施,目前已經初步建設了該線上課程。計劃在進一步建設課程教學資源和微課教學資源的同時,豐富線上課程資源,爭取最大限度的發揮移動信息化課堂教學的優勢,提高教學效果。
集散控制系統課程采用信息化線上教學從2019年9月12日至2019年10月22日開展的19個教學活動(統計結果如下圖2-1所示);開展測試活動5次,參與199人次,交卷總數200個,其中在云班課平臺發布的部分學習資料、部分測試題以及測試活動得分情況統計分別如圖2-2、圖2-3、圖2-4所示。
3、教學經驗與總結
線上網絡信息化教學既有視頻、PPT、動畫、教案文檔,又需要有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比如頭腦風暴、討論互動、簽到、測試、提問等等,不能全部讓學生自學課件,教師必須進行重點知識講解,或者線上、線下相結合教學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全部采用線上教學講多了卻又不知道學生是不是在專心聽講,無法準確把控教學組織過程。
教學設計很重要,任課教師必須在課前幾天甚至更長的時間,在教學平臺上完成每一堂課的教學組織設計,教學活動要針本次課對重點難點,一節課的時間,要把握好講授時間與教學活動的時間分配,有的知識點如果在課上沒時間講,可以放到課后讓學生自學。課中:實時互動根據課前布置任務(云班中的測試、討論、作業等活動)的完成情況,有針對性的提問,在此環節盡可能解決學生“迷茫”的問題,通過提問環節,使學生很快進入到學習狀態。在教學過程中隨時調查學生對于線上授課及授課內容的感受,以便及時調整授課方式。
課后總結反思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在授課過程中,老師一人在講,學生在聽,缺少現場教學的師生互動,即便老師講得繪聲繪色,但學生看久了會產生疲倦心理,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為沒有了現場教學,老師無法約束學生,如果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聽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出現玩游戲、聽音樂、看小說、發信息,甚至出現中途離開課堂的現象,也無法及時制止,這拌的教學效果注定不會很好。線上教學課堂學習氛圍不足等,所有這些問題都必須進行總結反思,線下做好調查研究工作。
4、結束語
信息化教學手段與教育教學的融合,核心在于教學,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實現教育現代化。線上信息化教學需要我們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創新教學方法和實施過程,多動腦筋想些“出奇制勝”的點子,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跟著走”、“不溜號”,保證線上教學效果。通過這幾年來教改的不斷探索,信息化教學手段越來越頻繁地使用于教學中,學生的自學能力逐步提升,學習興趣也在空前高漲,教學效果顯著提高。但真正使信息化手段在教學中取得最佳效果,必須做到課前、課中及課后設計,以此進一步推動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改革及教學中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全文[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新華網.習近平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5/23/c_1113363959.htm.
[3]胡玉梅,曹杰,武慶良等.基于云班課平臺的猜準化教學——信息化教學在《鋼筋算量》課程中的應用[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918(05):67-70.
[4]劉書君,郭華杰,王玲等.信息化教學的應用研究——以《電機與電力拖動》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化,2019(A2):149-150.
[5]李建考.淺析信息化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19(09):242.
作者簡介:李杰(1976-),男,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熱能工程系,主要從事計算機控制系統與自動化專業方面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