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菲菲 韋芳 楊興科
摘要:“互聯網+教育”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結合的一個典范。翻轉課堂是對傳統課堂舊有模式的翻轉,順應了“互聯網+”時代發展的新要求,“互聯網+” 和翻轉課堂的結合引發了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新變革,該教育模式在《工程合同法律制度》課程的實踐應用將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教師更了解學生,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管理模式,有效提升教與學的效率。本文從課前準備階段、課中教學階段、課后練習階段、教學評價與反饋階段出發,提出了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本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工程合同法律制度
1 引言
“翻轉課堂”教學法(The Flipped Classroom),就是將教學中課堂上基礎知識的學習功能和課堂下的研習思考、練習功能進行的翻轉。具體來說,“翻轉課堂”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教學錄像,閱讀教科書,或者網上查資料,弄懂課程內容,將問題和思考帶到課堂。課堂上,老師主要解答學生問題,澄清相關概念,啟發課堂討論,應用所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同時做相應的應用練習或者測試來進一步強調,鞏固,加深,或延伸相關知識。
“互聯網 + 翻轉課堂”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翻轉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推動教學效率提升和教學模式變革,提升翻轉教學的創新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翻轉教學發展新形態[1]。
在傳統的工程合同法律制度課程中,主要以灌輸工程合同法律制度理論知識為主,實踐訓練作為輔助。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者,以理論教學和教師講授為主,輔之以案例分析,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上師生互動性和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應用互聯網+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對傳統的工程合同法律制度教學流程進行翻轉,師生利用互聯網進行線上、線下的教學活動,線上進行知識傳輸,線下進行知識體系的構建與內化,對線上教學進行補充和拓展。工程合同法律制度課程既要求學生精通工程合同法律條款,又要在工程合同糾紛中能靈活應用法律條款解決實際問題,滿足工程管理行業的復合人才需求。因此,本文以互聯網+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為基礎,進行工程合同法律課程改革,構建工程合同法律翻轉課堂教學平臺,以期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提升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和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2 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工程合同法律制度課程中的應用
為具體分析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工程合同法律制度課程中的應用,作者從課前準備階段、課中教學階段、課后練習階段、教學評價與反饋階段出發,提出了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本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2.1 課前準備階段
傳統的工程合同法律制度課程局限于線下的課堂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體,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在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課前準備階段是在教師提供多樣化學習資料基礎上,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知識的傳授有效地轉移到課前[2]。
課前準備階段,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剖析,劃分為不同的教學版塊,比如工程合同法律制度課程的教學可分為四個版塊:合同法、建設工程相關合同、工程索賠和反索賠、國際工程合同;再對每個版塊的知識點進行細化,組成知識單元,制作教學課件,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上的工程合同法律制度課程相關教學視頻、課件、教學大綱、案例庫等教學資源,在教學平臺上發布給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課程理論內容學習,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利用雨課堂進行討論、答疑和作業發布等,形成課前的理論教學內容前置和問題前置,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課前應通過提前學習相關知識點和課程資源,反復練習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雨課堂進行信息反饋。同時,教師應對學生課前反饋的問題進行分析整理,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練習和討論。
2.2 課中教學階段
在工程合同法律制度課程翻轉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通過課前知識回顧、學生提問與教師答疑、鞏固練習、成果展示、知識拓展等方式來組織教學。教師在工程合同法律制度課程翻轉課堂中應充分發揮指導作用,引導課堂走向,從而更好地實現工程合同法律制度課程教學內容傳授和知識內化的統一。
比如,在工程合同索賠與反索賠版塊的課堂教學中,首先,回顧工程合同索賠、反索賠的常見原因、索賠類型及索賠計算依據三個知識單元;其次,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學習小組,設置討論環節,引導學生對課前學習中的問題進行探討,在該階段重點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與協作性,互相借鑒一些好的學習方式和方法;然后,每個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展示、討論,結合實際案例來對工程合同索賠、反索賠糾紛進行剖析,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最后,進行知識的拓展和延伸,使得學生的學習不斷深入,完成課堂知識的內化與遷移。
2.3 課后練習階段
課后練習是教與學雙邊活動的橋梁,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并提升其應用所學知識有效解決課外實際問題的能力[3]。在完成工程合同法律制度課程版塊翻轉課堂教學活動后,學生對所獲取的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均是零碎的、分散的,因此,需要對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類整理,并將解答匯總,制作成電子教學資源,發布在雨課堂或者Blackboard教學平臺,以便學生可以進行跟蹤學習。同時,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工程合同糾紛案例或者建筑行業典型工程項目合同糾紛案例,要求學生課后進行思考,嘗試用所學的工程合同法律理論知識來對工程合同糾紛進行剖析,解決實際問題。
2.4 教學評價與反饋階段
在教學活動完成后,應進行教學評價與反饋,這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以及教師教學情況的有效手段。作為教師,應針對工程合同法律制度課程的總體教學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對課堂的教學重難點、存在的問題、教學過程中的經驗以及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綜合性評價。作為學生,也應對教師的教學進行系統化評價,通過互聯網問卷從教學規范、教學效果等方面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通過規范打分以及教學意見征集,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交互信息反饋,可以作為教師進行教學計劃與方案調整的依據,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學生也可以及時反省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效提升自主學習效率。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基于互聯網+翻轉課堂的工程合同法律制度課程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依托互聯網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實現基于信息技術的高效課堂轉型。該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知識吸收的主體,教師起指導和引領作用,學生積極主動地按自己的進度學習,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并研究解決問題,還可以依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挖掘得更深,拓展得更廣,教師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及難點進行釋疑,組織學生討論,師生間形成一種快速有效的溝通和反饋,在討論中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有效提升教與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鄒春玲, 宋佳睿.“互聯網+”翻轉課堂模型構建研究[J]. 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8,000(006):11-13.
[2]皮芳. 基于"互聯網+PBL"教學法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的思考——以高職英語口語為例[J]. 英語廣場, 2018,092(08):130-131.
[3]彭鳳利. “互聯網+”背景下基于中職AutoCAD翻轉課堂教學的應用初探[J]. 信息記錄材料, 2018(10):145-146.
作者簡介:
郭菲菲(1986—),女,河南漯河人,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項目管理。
基金項目:2018年度貴州財經大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2018JGZZC40);本項目受貴州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項目“工程管理專業”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