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南軍
摘要:校企合作開展生產性實訓是實訓教學的重要形式,是學校和企業共建的實現學校、人、學生三方共贏的良好的平臺
關鍵詞:改革;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產學結合;校企合作
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是新形勢下職業院校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逾式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基于“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是新形勢下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和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校企聯動,產學合一”作為新形勢下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重要模式,它以校企共贏、優勢互補作為切入點,以整合校內基地、盤活自身資源為基礎,以挖掘企業社會資源,深化基地合作內涵為突破點,從而有助于改善教學條件,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基本原則
1.1調研優先
調研優先是進行校企聯動模式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前提。由于每個企業的生產與運營都有不同的模式、優勢和劣勢,學校在尋求與企業的合作時,首先要充分了解企業的產品與生產方式,了解企業的經營業績與發展趨勢,了解企業的用工制度與員工素質等,并通過調研,分析企業生產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發展方向。
1.2理念先進
先進的理念是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先導。在構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時,必須提起。設計理念,嚴格按照“基地建設企業化”和“實踐教學生產化”原則,把校內實訓基地設計成具有產型教學場所,引人企業管理模式,營造出真實的生產或工作環境。
1.3互利雙贏
人才培養是職業院校的根本任務,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目標、校企合作進行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必須將互利雙贏作為基本準則。對于學院而言,必須先讓利先“筑巢”, 企業才會來合作,學校也才能實現生產過程育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4制度保障
完善的制度是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與良性運行的保障。首先要建立利為機制,使學校與企業,利益共同體,實現基地共建、人才共育、利益共享;遵循教育規律、實現企業化管理,參照市場需要,建章立制并形成教育支持生產、生產融人教育的局面。其次,要建立約束機制,對的規定和約束性限制,確保校企合作中符合雙方的利益。
2、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基本思路
基于校企聯動模式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基本思路是“筑巢引鳳、優勢互補、校企聯動、產學合一”。通過校企合作,學校為企業創造生產和人才儲備條件;企業將生產任務、企業文化和管理制度引人到實訓基地,并按生產崗位要求面向學生全面開放;校企共同推進學校的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生產性實訓教學、生產經營與產品研發。目前我院開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就有即時就業、訂單式培養、定向培養、半工半讀、工學結合、產教結合等模式。
“校企聯動,產學合一”的前提是需求吻合。通過實訓基地的共建,學校將”教、學、做”有機結為一體,提高了教學質量;企業依托基地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培養了后備人才。只有當這兩方面需求結合在一起時,校企共建才有動力和基礎。
3、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
3.1“筑巢引鳳”、優勢互補
(1)利用學校資源優化實訓基地布局
充足的校內實訓基地資源是吸引企業、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礎。只有實訓基地配備先進的生產設備、具有生產功能和技術服務內涵時,企業才會與學校合作,才會讓學校加工產品、培訓員工以及技術研發等。
(2)依托企業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建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學校向基地提場地及水電等配套設施,公司則提供設備、技術、項目和管理,并成立訂單班,我院就設有定向培養班、企業冠名班、企業訂單班等。除此之外,我們還可與企業共同完成訂單班的專業標準、課程體系、教材開發、師資培養以及實踐教學等工作。學生在校期間就是企業的準員工,以生產性實訓教學為主,以理論學習為輔,通過參加實際生產完成實訓項目,真正體現了“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模式。
(3)依托專業優勢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依托專業優勢,積極開展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我院已與深圳華為、上海滬工、富士康、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的校外實習基地,依托雙方在合作中建立的良好信譽,簽署了人才培養和輸送的長期合作協議,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3.2校企聯動、產學合一
(1)依托實訓基地推動課程體系改革
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是推進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改革和建設的依托。當前我國職教背存在的普遍問題是課程體系不適應迅速發展的經濟、技術;培養方案不適應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教學模式不適應學生的條件和需求。因此,在推動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改革時,計算機實訓基地所屬的專業,依托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按照生產流程和職業崗位要求,形成“以滿足行業而求為目標,以能力為本位,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教理念和中職課程體系,從而推進“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一體化改革。
(2)校企共同組織編寫實訓教材
實訓教材是學生實訓的藍本,也是實訓教師實施指導的依據,其內容主要包括實訓目的、內容、技術要點及標準、操作規程及步驟、文明生產、安全生產等。學院可充分依托生產性實訓基地,將定訓: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項目化教學中積累的資料和經驗進行整理總結,按照生產流程、由學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編寫實訓教材。在教材編寫中,注意將專業領域的高新技術、知識和準融人到教材之中。
(3)加快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雙師”型教師是指具有相關專業和行業(領域)實際工作背景和經驗,具有專業技術職務,又能講授專業理論課的教師。雙師型師資隊伍可由學院專職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兩部分組成,學校專即教師作為師資隊伍的主體,到企業掛職鍛煉是一種常見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本學期學院就派了多名專職教師前往思創科技公司進行為期半年的企業鍛練,然而教師脫離教學崗位到企業長期鍛煉并不現實,也很難達到較高的實際操作水平。因此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中,學院充分依托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通過“內訓外聘”, 一方面要求專任教師積極參與實訓基地的實訓教學、生產實踐及技術研發,另一方面可從實訓基地中聘請一批責任心強、業務能力強、教學方法得當的企業技術人員作為
專業兼職教師。
參考文獻:
[1] 蔡正紅,中職計算機實踐性教學過程探討[J] . 中等職業教育(理論)。
[2] 姚品強。中職學校專業課“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 ] , 中等職業教育(理元
[3] 張萍,許強,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
[4] 丁金昌,童衛軍,“三個合一”校內實訓基地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研究與實踐[J] ·
[5] 王秀平。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