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玲
2018 年9 月10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我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在德育活動中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從以下幾方面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在主題活動中滲透勞動教育
(一)學雷鋒主題活動
學校大隊部可以開展小范圍的“我是小雷鋒”活動,大隊輔導員帶領全體大隊委員對學校的校園環境進行清理。我校有個雷鋒塑像,大隊輔導員帶領學生將塑像進行重新粉刷并在塑像前舉行了重溫入隊誓詞活動,此舉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和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看著粉刷一新的雷鋒塑像,同學們頗有成就感。學校還號召全體黨員同學生和家長一起清理塑像前的地面,鋪設地磚,學生與家長、教師一起勞動,在勞動中體驗艱辛、合作、快樂和成功。
(二)勞動主題活動
教師可以結合植樹節開展植樹活動,讓學生在學校或是野外種一棵樹,記錄樹的成長過程,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在家種一種小植物,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植物最好是能結果的,學生可以感受植物生命的整個過程,體會收獲的快樂。每逢五月,學校可以開展“勞動教育成就美好未來”主題系列活動。我校舉行了以“勞動最光榮”為主題的升旗儀式,讓學生在家學習一項新技能,“曬一曬”自己勞動的成果,讓學生以勤勞為榮,以懶惰為恥,知榮辱,做事有底線。
(三)感恩主題活動
五月和六月有母親節和父親節,德育處可以要求學生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比一比誰的本領多。學生每學會一項新技能,我們就請家長把勞動的場面用手機拍下來,發到朋友圈;或者鼓勵學生學做一項新的手工,送父母一些自制小禮物,學生間的話題也多了,家長們也會感到自豪與欣慰。護士節、教師節、重陽節等節日中開展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畫一畫這些人的勞動場景、讓學生演一演這些人的勞動狀態、寫一寫想對他們說的感恩的話,讓學生贊一贊他們的勞動精神。
(四)傳統文化主題活動
端午節和中秋節,我們讓學生嘗試包粽子、做月餅。現在網絡較為發達,學生想要學習制作美食,只要動手查找,各個網站、APP都會有教學視頻。學生和家人動手合作,也享受了其樂融融的親子時光。我們還鼓勵家長將這類傳統節日中蘊含的傳統文化與孩子進行交流,如節日要紀念的是什么、如何慶祝以及父母小時候是怎么過節的,等等。春節時,我們提倡學生和父母一起設計、規劃過年需要的東西、讓他們參與到生活中:準備年貨、為買東西需要的花費做預算、打掃衛生、包餃子、拜年,在實踐中學習為人處事的道理。
二、分年段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
(一)低年段:培養勞動意識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強自我管理意識,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日常生活習慣的培養,小到穿衣吃飯,大到整理個人物品。如:怎樣能將橙子、雞蛋剝得又快又好;自己穿衣服、系鞋帶、扣扣子;吃飯前幫忙擺餐桌、懂得吃飯時拿筷子、勺子的規矩;掌握打掃衛生時拿掃帚的方法和方向;怎樣才能用抹布將書桌擦干凈、投洗干凈的抹布要怎樣放、放在哪兒;自己按照課表收拾書包,決定第二天帶什么并把書包、書桌收拾干凈等,順帶了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食不言、寢不語,等等。
(二)中年段:掌握勞動技能
對于中年段孩子來說,我們的目標是要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如嘗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不動火的情況下做一些小食或拌菜、包餃子、洗碗、拖地、洗衣服、整理床鋪、整理個人物品(衣物、書桌),等等。對于這些家務,家長可以直接教給孩子怎樣做,也可以兩人一起研究,給孩子創作的空間,不要害怕孩子會弄得亂七八糟,要相信他們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也不要代替他們勞動。當勞動成為習慣,當原本無序的擺放變得井井有條、當家里被打掃得干干凈凈,學生便能體會勞動帶來的舒適、愜意和快樂了。
(三)高年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對于高年段的孩子來說,教師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嘗試培養他們的整理規劃的技能,如參與日常開支、安排日常生活、制定假期旅行攻略等活動;學校也可以開展義務勞動形式的活動,組織學生到社區了解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幫助他們打掃衛生。學校可以號召學生參加社會的公益組織,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凈化了心靈;我校開設了種植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種植園參加種植活動,也可以結合種植園開展一些相關的勞動。每年春天,我校的學生、家長和老師都會一起研究班級種植園要種什么、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然后開始播種,每名學生認養一棵植物,每天學生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種植園給自己的小苗澆水,看著自己的小苗一天天長大,最后結成果實,學校組織學生一起采摘。學生們在勞動中體驗到樂趣、收獲了成就感。
三、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評價體系
學生的評價管理不再是單一的對學生成績的考核,而是多方、多維度考核,內容可以是學生互評、教師評、家長評,評價的內容除了考試成績、出勤率,還要將身體素質、特長、社會實踐、勞動技能等方面加入其中,讓勞動技能占有一席之地,讓學生從小獲得勞動技能。每學期期末,除了將分數告知家長,教師還會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發放家長通知書時,上面會寫上孩子的性格特征、學生又有了哪些新的變化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下面可以增加一個回執:家長對學生的評價。其中包括本學期學生又學會了哪些勞動的方法、掌握了哪些勞動技能、會做哪些家務勞動,教師也可直接將這些勞動技能羅列出來,讓家長打勾,從而全面了解、評價孩子。
四、在勞動過程中進行安全教育
在組織或參加各種勞動時,教師和家長首先要研究并分清勞動的工種性質和勞動的環境,絕對不能讓學生從事有危險性或者有損健康的體力勞動。在開始勞動前,教師一定要和學生明確勞動的目的、意義和任務,特別要明確保證安全的注意事項和正確使用勞動工具的方法,做好勞動分工的具體組織安排。在勞動過程中,教師或家長要積極做好示范動作或保護行為,全面掌握學生的勞動情況,教育學生在勞動中不要打鬧戲耍并采取各種預防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又是幸福的源泉。通過這類德育活動,學生從小養成了熱愛勞動的習慣,從而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