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琳
浙江康城律師事務所,浙江 杭州 310000
市場在運行的過程中需要以民商法相關體系作為基礎保障,這樣才能夠保證市場的正常運行,使其更加成熟。民商法信用體系主要是以誠實信用的基本原則作為根本,讓市場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更加規范,讓社會環境更加穩定。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我國民商法信用體系仍存在不完善的問題,因此需要對其構建形式進行分析,確定其基本思路,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民商法信用體系的基本定義包括兩種:在簽訂了書面形式的合同或者達成了口頭協議的情況下,民事法律關系主體不僅要履行合同義務,還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后者定義形式相對來說比較復雜,其主要需要對一方的責任及權利進行約束,這就需要以信用體系相關內容作為基礎,讓公民提高自身信用。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合同,利用償債責任對相關的行為進行約束。目前,我國民商法信用體系關于這個方面的內容不盡完善,主要是由于信用體系尚未明確,其中只是簡單地闡述了經濟債務償還能力的相關內容,對于公民需要履行的責任沒有做出十分具體的說明。
在民商法信用體系的約束下,市場經濟的發展可以變得更有秩序,在開展市場交易的過程中,能夠形成自由化及透明化的經濟環境。人們在生活當中需要具有較好的信用,以穩定的工作及收入作為基礎,才能夠承擔一定程度的信貸額度,這對于衡量個人信用來說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業在經營發展當中,需要具有較好的信用才能夠實現內部控制,得到一定限額的貸款,在開展業務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減少成本的投入。對于我國社會的綜合發展來說,政府部門也需要為形成和諧友好型社會做貢獻。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對于政府來說,能夠讓其優化政府形象、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夠減少腐敗現象。由此,市場經濟在發展當中可以借助民商法信用體系作為基本依托,構建規范、有秩序的市場,從而推動我國市場經濟的綜合發展。
誠實信用原則不僅需要要求主體之間恪守信用要求,按照法律要求開展相關事務,還需要基于道德意識對自身的行為進行約束。由于民商法是我國的基本法律,所以司法人員可以介入相關誠實信用活動當中。司法人員可以體現其自由裁量的權利,針對民商法信用體系中的誠實信用原則維護民事案件中的主體的利益,促使民商活動有序開展。民商法信用體系當中的誠實信用原則需要以情事變更原則及擴張合同原則為主,對有關民事案件進行裁定。
目前,雖然我國民商法信用體系在民事案件當中有一定程度的應用,但是其構建時間較短,在理論建設方面比較薄弱,尚不足以支撐對各類民事案件的處理。在新時期發展的過程中,民商法信用體系的理論缺陷逐漸暴露出來,在建設社會經濟的過程中存在消極影響,難以為人們開展相關民事活動提供基礎保障。部分民事案件主體在產生糾紛的過程中,會借助民商法信用體系相關內容,但是在理論建設薄弱的情況下,信用理論體系仍無法發揮作用,制約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綜合發展。
民商法信用體系當中的信用原則并沒有達到統一的標準,很多區域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對于民商法信用體系沒有明確的界定,對構建這項體系產生阻礙。民商法當中,對于信用原則沒有做出過多的解釋及要求,說明這項法律對于信用原則的重視程度不足。相對于其他原則來說,信用體系在民商法當中的表達比較落后,我國缺乏構建信用體系的意識,沒有針對信用危機事件提出具體的預防措施。在構建信用體系的過程中正是由于缺乏相關的依據,往往都是在產生信用危機之后才意識到需要彌補體系內容,從而造成了較大的缺憾。
在開展相關經濟活動的過程中,如果需要利用信用體系相關內容就會發現其還是存在復雜錯亂的問題,信用評價體系并沒有獨立開來,導致信用體系的構建受到了較大的影響。我國在建立民商法信用體系的過程中,需要以信用原則作為第一原則,結合相關的評價標準使其日趨完善。但是由于信用原則并沒有得到完善,在新時期發展的過程中,缺乏統一評價標準,大眾對于信用體系的認可程度較低,并且存在較多個人信用體系缺失問題,從而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
在完善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加大信用權建設力度,獲得良好的信用權立法效果,使其能夠獨立于社會個體發揮作用。在實施市場經濟行為時,民商法及其他相關法律當中需要對信用權進行明確,使其有具體的定義,并且給信用權立法提供充分的法律支持。在建設民商法信用體系時,可以對信用權進行分析,將其作為基礎依據對信用體系內容進行調整,促使相關立法能夠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對于當代的社會生產生活來說,獨立的個體和企業都有享受信用權的權利,因此在行使相關權利的過程中,需要依法行使信用權,堅持誠實守信的基本原則,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為我國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誠實守信原則在民法通則中作為一項基礎原則存在,這就說明誠信在我國社會發展當中的重要性。在發揮誠實守信基本原則的作用時,需要強化債券法律制度,在其建設及執行的基礎上,強化誠信在民商法中的地位。開展民事活動的雙方,都需要明確自身的權利和義務,需要根據我國的法律法規對其義務和責任進行劃分,促使雙方都能夠得到法律保障。部分區域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現象,根據法律相關內容,需要以誠信原則作為基礎,改善地方保護主義,避免地方政府干預當地經濟,否則會影響民事活動的公平性。要強化誠信在民商法中的地位,還需要讓政府加強司法救濟制度建設,在開展司法工作的過程中確保其透明化,讓民眾都能夠參與其中,體現誠信原則的基本作用。
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對于當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尤為重要,部分個體工商戶及企業在開展經濟活動的過程中存在違背市場原則的行為,這就需要借助市場信用體系對其進行打擊,確保市場活動開展的規范性。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不確定性,在構建市場信用體系時,就需要根據目前的情況進行分析,結合其發展趨勢予以完善。在開展市場經濟活動時,企業最容易受到經濟市場的影響,其經常需要開展債務及貸款等流程。完善信用體系就能夠提升企業自身的信用承擔能力,在協調其與債權人之間的關系時,可以產生積極的作用。另外,還需要針對個人構建完善的市場信用體系,其作為市場經濟體系的基礎組成部分,會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形勢。在完善個人市場信用體系時,要以法律法規為基礎,加大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力度,加強個人選擇權及執行權的落實情況,促進經濟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政府對于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及完善有重要的作用,其可以推動相關經濟活動的開展,還可以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在完善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建設政府引導機制,通過科學的行政法律體系建設利用政府的職能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政府需要明確自身的信用價值,對市場活動的開展形式進行規范化管理,并且與社會經濟之間進行規范的互動轉化,促使市場經濟在發展當中更加穩定。在建設政府引導機制時,不能過多干預市場活動,否則會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存在腐敗的可能。所以,政府部門需要把握好度,在引導市場活動時,合理體現信用價值。
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需要以誠實信用原則為基礎,在市場活動當中落實體系內容。在優化民商法信用體系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相關法律法規對其進行優化,強化信用權的建設力度,為我國現代化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