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華宇工學院 山東 德州 253000)
建設工程是國家發展和建設的基礎,也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現代化的建設工程起步較晚,但是發展十分迅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為了加快我國的各種工程建設,在大專院校中成立了建設工程的相關專業,同時也專門開設了一大批以建設工程為主的大專院校,為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培養了大批的專業化人才。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建設工程取得了全新的進展,不僅開設了大批的建設工程項目,同時也拓展了建設工程專業的高等教育工作。在建設工程的專業教學中,課程內容逐漸完善,教學水平也逐漸提高。在互聯網環境下,我國的建設工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也需要不斷加強。建設工程法規作為建設工程專業教學的重點內容,應該通過分析和了解當下的互聯網環境特點,提出新的教學改革思路,來增加課程教學水平,提高專業課程的建設。
在高校的《建設工程法規》課程教學中,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建設工程法規》課程內容主要是基礎概念問題,需要學生通過強化理解和記憶來實現教學目的。而這樣的課程教學,教師往往會采取比較單一性的教學形式,通過簡單的概念敘述來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無法有效提升學習的興趣。在當下互聯網的環境下,高校學生接觸網絡信息十分便捷,也逐漸習慣于通過網絡進行娛樂和學習,網絡環境的視聽效果也相對較強,對學生的學習和思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若在高校的課堂教學中,依然單純地采用機械式的課程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教學效果逐漸降低。長期下去,學生會對課堂教學失去足夠的興趣,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專業學習和課程的發展。
《建設工程法規》課程是以建筑法為主線,論述工程建設全過程中涉及的法律法規。《建設工程法規》課程的教材的編寫主要是對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的條款和相關知識進行整合。這些法律條文看似是簡單的概念堆積,但是內涵十分豐富,而且涉及知識領域廣。在《建設工程法規》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往往不會注意到法規內涵性,只是注重對法規條文的生硬的記憶,在教學中也不會結合各種案例進行講解,而是單純地進行法規條文講解。這樣的教學內容,與單一的教學形式,使得高等教育中的專業教學與基礎教育中的方法十分類似,盡管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考試答題能力,但是學生的應用能力不強,而且學生也不會產生更加深層次的記憶能力,在考試過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淡忘,起不到專業教學的效果。
高等院校的《建設工程法規》課程,在教學考核上普遍存在一些問題。以傳統的筆試為主,而且考試內容多是基礎的理論知識。這樣的考核方式不僅不能夠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同時還會對學生專業建設法規知識的學習產生一定的誤導。使學生認為建設法規的學習方法就是機械記憶。這樣的教學考核方式,違背了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初衷,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沒有積極的作用。
在高校的《建設工程法規》的教學中,理論知識脫離實踐內容的情況十分明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高校《建設工程法規》的相關教師缺乏實踐的工作經驗,沒有實際參與到工程建設的相關法規流程中,因此對于建設工程法規的實際使用規范缺乏了解;二是《高校建設工程》法規的教材中比較側重理論教學,若是沒有教師深度詳細的解釋,則需要學生自身去理解和記憶。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下,這樣的教學方式并沒有明顯的劣勢。而在互聯網的環境下,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高校的學生在整個求學階段,都處在先進的網絡環境中,學生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下學習和成長,其自身的思維模式和理解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因此在建設工程的理論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符合當下的學生學習形式,這也是《建設工程法規》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先進的網絡技術也廣泛地應用于高校教學中,為高校的教學形式提供了多樣化選擇。目前來看,網絡技術對高校的學生學習及生活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在高校的實際教學應用中,相對較為滯后。在高校的建設工程法規教學上,信息化技術應用程度還遠遠不夠,這也是導致教學形式單一的原因。在信息化程度逐漸加深的環境下,許多互聯網科技企業也面向高等教育領域開發了眾多應用軟件和系統,使得高等教育的教學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高校的《建設工程法規》課程中,教學形式仍然處在一個相對落后的狀態。《建設工程法規》課程的教學形式有待創新開發,這也是高校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
在高校教學中,教師不僅承擔著教學任務,同時也是教學改革和科研工作主要力量。目前有些院校的《建設工程法規》課程開設時間較短,該領域的專業教師人才不足,不僅影響了教學工作,同時也使得課程改革的效果不佳。尤其是互聯網的環境下,相對于信息技術的不斷提升,教學工作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對信息技術掌握不足,使得信息技術在《建設工程法規》課程教學中應用不足,對互聯網環境下的《建設工程法規》課程改革造成了一定難度。因此,在進行《建設工程法規》課程改革中,提升教師的知識層次和能力是重要的一環。
現代化的建設工程管理,除了在工程技術上的提高之外,在行業法律及規范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我國早期的工程建設中,過于追求快速發展建設,忽視了工程質量及相關的管理規定。長期以來,相對于西方國家來說,我國的建設工程法規不夠健全。而且在工程建設中,工程管理的法規問題一直得不到重視,形成普遍違法的狀態。這樣的狀態導致了建設行業發展不平衡,與快速的工程項目建設不相符,同時也出現了眾多質量安全事故,嚴重威脅了公共安全。在新時期的社會發展建設下,各種信息公開透明。在工程建設中,各項法規措施也逐步完善。目前,相對于建設工程管理來說,建設法規已經成為工程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成為行業人士職業資格考試的主要科目。隨著我國建設工程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建設工程法規的內容也會越來越具體化,成為規范行業發展,提高行業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當下高校的《建設工程法規》課程教學中,應該深刻地認識到互聯網信息對教學發展改革的重要作用,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加強對現代化建設工程人才的培養。
在高校的建設工程相關專業教學中,包括法規在內的其他工程技術及管理課程,首先要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教師是教學的主體,也是課程教學改革發展的主要動力。在互聯網的環境下,教師隊伍的建設以三個方面來進行。一要加強教師的創新能力,使教師能夠在專業課程教學中,保持一種創新的精神和創新的動力,使教師能夠為課程教學改革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議,不斷完善和提高《建設工程法規》的教學質量。二是要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技術和能力。在互聯網逐漸普及發展的今天,互聯網技術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能力,尤其是對于高校教師來說,有必要掌握最基本的互聯網和計算機能力,以便于更好地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三是加強教師的綜合實踐教學能力。建設工程是一項應用型專業課程,建設工程法規要在實際應用中才有真正的意義。因此高校的教學要以實際應用為主,加強教師的綜合實踐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加強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使教師能夠深入企業進行參觀和學習,另外,要加大對社會先進技術人才的引進,尤其是具有長期行業工作經驗的管理人才。建設“雙師型”的師資團隊,加大對《建設工程法規》的教學與課程改革能力。
信息化技術在高等院校的專業教學中已經十分普及,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變得更加多樣化。早期的多媒體技術,目前已經在高校教學中十分普及,成為高校教學的重要輔助設備。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多媒體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形式。在高等院校的《建設工程法規》課程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利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實踐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特性,搜尋與建設工程法規相關的教學案例,參照案例來進行課堂教學,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相關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另外,網絡教學的發展,也為高校的遠程線上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比如,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微課”的形式,逐漸在高等教育內興起。“微課”是采用短視頻課件的形式,由專業教師針對某個具體的知識點來進行視頻錄制,然后在網絡平臺上發布,學生通過在公共網絡平臺上觀看來達到教學效果。對《建設工程法規》課程來說,教師可以針對一些比較難理解的知識點,錄制視頻課程,為了達到良好的學生理解效果,可以在視頻中加入文字和相關的符號。除此之外,還有多種網絡視頻的教學形式。這樣的教學形式新穎獨特,而且不占用課堂時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來進行觀看。但是這樣的教學形式對于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不僅要有足夠的精力來錄制視頻,同時還要具有視頻、音頻等計算機軟件的應用能力,能夠通過視頻的制作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高校的《建設工程法規》課程的教學中,理論的內容要與具體的實踐相結合,才能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的。大部分高校的建設工程相關專業的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都是工程建設單位,從事具體的施工管理及相關技術行業。盡管建設工程的法規問題涉及不深,但是在其崗位晉升和職業資格的考試中都十分重要。因此,在進行《建設工程法規》課程的改革中,要以“應用能力”基本要求來探索改革的效果。在教學內容上,要將理論緊密聯系實踐,以生動鮮明的工程案例來達到法規條文的講解和記憶。另外,建設工程法規不僅是專業學習的課程,還是工程建設從業者資格證書考試的一項內容。據不完全統計,建筑工程行業中涉及的職業資格證書,包括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建造師、注冊造價師、注冊建筑師等,“建設法規”均為必考科目。由此可見建設法規課程的重要性。因此,為了學生未來職業的發展,在日常的工程法規課程教學中,要依托職業資格考試的相關內容,來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
《建設工程法規》課程的考核情況,關系到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掌握能力。目前來看,高校的《建設工程法規》課程大多都是考查課程,期末考試的要求比較簡單,學生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法規條文就能夠通過最終的期末考試。基于這樣的考核要求,大多數學生對課程的學習不夠熱心,往往都是在考試前幾天進行突擊復習,導致學習的效果不佳,沒有起到理解記憶的作用。因此,在進行建設工程法規課程改革中,要對考核的方式和標準進行調整,制定科學規范化的課程考核要求。除了期末的綜合考核之外,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的節點來進行階段性的考核,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保持知識點的牢固性和知識體系的統一性。將日常的考核內容與期末的綜合考核按比例進行計算,來確定學生的最終分數。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日常的教學中,引入各種知識競賽或者問答活動,積極邀請學生參與,將知識競賽和問答的成績也計入最終的考核項目。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夠實現綜合性考核學生課堂學習掌握程度的目的。
在互聯網的環境下,社會經濟發展穩步提升,社會對人才需求也有了新的轉變。建設工程專業為國家的建設培養專業化的人才,也為行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建設工程法規內容作為高校建設工程的專業課程之一,在互聯網的環境下應該提出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才能符合當下的社會及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從而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