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潔
摘要:財務管理是人民銀行業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規范、嚴格、安全的財務管理是人民銀行依法高效履職的重要保障。本文闡述財務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形勢,發現人民銀行財務管理中面臨的風險,提出提升人民銀行財務管理效能的建議。
關鍵詞:新形勢 財務管理 財務風險
一、財務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一)財務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新標準對財務工作提出了新的準繩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就嚴明黨的紀律規矩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將嚴肅財經紀律上升到了遵守黨紀黨規的政治高度,財經紀律在黨的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特別是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陸續出臺一系列規范權力運行和公務活動的制度體系,進一步給財務預算管理工作劃出了“紅線”、亮出了“底線”。國務院廉政工作會議特別強調,要加強和規范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約束,加大審計力度,及時發現和處理違規使用、騙取、套取預算資金等問題。
(二)會計財務轉型工作的迫切性使財務管理面臨新挑戰
人民銀行會計財務體制機制問題解決后,我們的工作已進入全新階段。會計財務部門要擺脫單純的出納保障定位,充分體現專業優勢,拓展管理職能,將主動轉型的方向和重心放在優化財務資源配置,協調業務活動有序開展上,以發揮對業務部門的引領和幫助作用,促進和保障中央銀行有效履職。因此,要選取部分業務項目開展“矩陣式”管理試點,按照條塊結合、權責對等原則,充分發揮業務部門的條線指導作用。財務為業務服務,業務也要考慮財務約束,兩者很難分開。
(三)加強“兩張表”結構和質量的完善使財務工作面臨艱巨任務
在推進金融改革和發展中,人民銀行承擔了相應的金融改革成本。近年來,我們對照健康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的標準,下大力氣改善“兩張表”的結構和質量,相關風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釋放。但從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看,加強“兩張表”管理的任務仍然艱巨。隨著經濟形勢變化特別是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消化改革成本進程受到影響,去年同比消化力度已有所減弱。在當前形勢下,如何有效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怎樣確保人民銀行“兩張表”持續健康,的確是央行尤其是財務會計部門面臨的重大挑戰。
二、人民銀行財務管理中存在的風險
(一)會計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風險
其一,制度滯后問題。人民銀行執行的《中國人民銀行財務制度》是2000年頒布的,期間人民銀行經歷了全賬戶管理廢止、部門預算實施、財務綜合系統上線等一系列重大變革,從法律基礎、組織架構、運行機制、監督機制等方面都存在滯后性,部分內容已不能適應當前財務工作需要。其二,制度執行問題。部分基層行由于人員緊缺,制度執行過程依然呈現不相容崗位未相互分離現象,內控制度并沒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與價值。其三,同級監督問題。基層人民銀行的會計財務和內審部門屬于同級部門,監督工作往往不被重視,使會計財務人員有時很難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容易造成財務人員風險意識淡薄,風險隱憂加大。
(二)預算績效管理中存在的風險
一是預算績效管理的合力尚未形成。從目前情況看,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主要由會計財務部門完成,其他業務部門在預算績效評價等方面參與程度不高,配合不夠積極主動,由于受人員素質及業務經驗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會計財務部門無法全面、客觀地掌握預算資金使用效果,使得預算績效評價的真實性、準確性、全面性受到一定的影響。二是預算績效管理專業人才缺乏。基層行預算績效管理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涉及內容多、專業性強,要求會計財務人員要具有多方面的業務知識,才能勝任工作要求。基層行會計財務部門實際參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人員較少,但由于存在人員結構單一、知識面狹窄等方面原因,使得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難以有效、高質量地開展。
(三)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風險
一是固定資產日常管理不規范。在資產調撥時,未嚴格審批固定資產調撥事項,未認真審核調撥憑證,未及時辦理調入資產手續并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未規范辦理調撥資產出庫、交接、入庫手續。在固定資產信息發生變化時,未及時維護固定資產系統,造成卡片信息與賬務、實物不符。在固定資產保管與分配中,未嚴格執行登記、審批制度,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二是固定資產配置不合理。上級行雖規定辦公設備購置需按《中央行政單位通用辦公設備家具配置標準》(財資〔2016〕27號)執行。但部分單位仍一味追求高配置或相互攀比,忽略自身實際需求,未考慮好設備的最佳配置參數就盲目購置,使資產未能發揮出自身的最大價值,在實際使用中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使用效率也不高,閑置浪費現象嚴重。
(四)基本建設管理中存在的風險
一是缺少基建管理專業人員。基本建設是一門綜合性、專業性和技術性較強的學科,大多數單位的基建辦公室都是從各職能部門臨時抽調人員組成,基建管理人員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由于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很多問題在項目建設完成后才能發現。因此,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主要通過設計、施工、監理和決算審計等單位對項目實施管理,缺乏主動性,監督管理能力很難適應新形勢下基本建設的要求。二是基建項目投資控制不嚴格。在實際工作中,一方面在投資決策階段,由于投資估算不詳細,方案論證不周密,沒有定期跟蹤、監控工程投資變化情況,造成設計不完善就進行開工建設的局面。另一方面,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前期方案估算內容不全,造成后期調整施工方案,造成追加投資成本的被動局面。
(五)集中采購管理中存在的風險
一是采購周期較長、程序繁瑣,難以滿足基層行多樣性需求。按照現行集中采購制度,基層行進行集中采購時要經過編制計劃、組織實施等四個步驟,在組織實施中又要進行項目立項、編制采購需求等八個步驟,采購程序較為繁瑣。同時許多項目由總行批量采購,從需求編制到交付使用的周期漫長,環節重復、程序繁瑣,很難適應基層人民銀行臨時性、突發性和多樣性的需求。二是集中采購的監督職能與管理職能重疊。從目前基層人民銀行情況看,集中采購管理委員管理主要集中在會計財務部門,其一方面要組織采購項目的實施,負責采購項目審核、采購方式的確定等工作;另一方面又負責對集中采購的范圍、采購程序等進行日常檢查,以及供應商的投訴處理等工作。會計財務部門承擔了監督和被監督的雙重職能,存在“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現象,無形之中造成內部監督職能的弱化。
三、提升人民銀行財務管理效能的建議
(一)進一步規范會計財務核算
一是盡快完善會計財務制度。首先,人民銀行總行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全面考慮基層工作實際,建立適合人民銀行履職的會計財務制度體系。其次,各級行應在總行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制定轄區實施細則,增強制度的可操作性和統一性,確保各項制度的全面落實。二是健全完善會計財務內控制度體系。根據會計財務業務發展和管理要求,并結合上級行相關制度,及時制定、修訂內控管理制度,規范業務操作和管理行為。針對風險隱患和薄弱環節,做好制度補充完善工作,確保內控制度的全面、有效,實現風險防控的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其三,按照“分工協作、相互制約、提高效率”的原則,系統梳理各個會計崗位的職責權限、風險點、風險等級、風險防控措施及工作流程,合理設置會計崗位,健全完善會計財務崗位風險防控責任制度,形成標準化的管理體系。
(二)進一步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工作
一是加強宣傳引導。通過集中培訓、制度解讀等方式,從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目的和意義、主要內容、職責分工、工作流程、責任與監督等多方面入手,大力宣傳和推廣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在全體干部職工中形成統一的預算績效管理理念,調動相關業務部門積極參與預算績效管理,努力形成協調有力、相互配合的工作環境。二是建立預算績效管理的組織結構。以會計財務工作轉型為抓手,設立由行長任主任,會計財務、人事、貨幣發行、安全保衛、科技、后勤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預算管理委員會,負責預算目標設定和績效評價等工作。預算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設在會計財務科,負責各業務部門預算需求的審核、匯總、調整、上報、下達及預算編制等日常具體工作。各業務部門是預算責任中心,負責本部門業務的測算、預算需求編報和預算執行等。
(三)進一步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水平
一是加強固定資產配置、調撥、使用和報廢管理,引導資產使用部門加強日常管理。依托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結合矩陣式管理要求,不斷健全固定資產配置、購建、調撥、處置等工作流程,在完善固定資產系統基礎信息的基礎上,在各部門建立資產管理員制度,發揮其在固定資產配置、日常使用管理中的職責作用。二是建立固定資產配置標準體系,完成通用固定資產配置標準體系建設,引導相關專業部門參與制定業務專用固定資產配備標準。根據上級行制定的通用辦公設備和辦公家具配置標準、專用資產配置標準,制定轄內固定資產配置標準。結合資產配備標準,利用信息優勢、適時建立共享機制,同步推進采購項目需求標準建設,對已確立配置標準的固定資產,配套建立采購需求標準,推行按標準配置固定資產和編制采購需求,提高采購需求編制的科學性、合理性。
(四)進一步做好基建管理工作
一是強化基本建設管理人才隊伍培養教育。本著“缺什么,學什么”的原則,按照“重理論、多實操”的理念,開展多批次、全覆蓋的技能培訓,建立關鍵任務行動學習、參觀標桿、外請教授授課,快速提高基建人員素質和能力。另外,針對優秀青年員工,應通過后備班子考核,按排名擇優納入“項目后備班子人才庫”。二是將“節約投資成本、控制投資規模”貫穿于基建項目管理的全過程。在建設前期的設計階段就積極主動設立投資控制目標,注意在方案設計階段把資金合理分配,初步設計階段把概算做全,施工圖設計階段把預算做準。防止設計不完善就開工建設,造成后期調整施工方案、造成追加投資成本的被動局面。
(五)進一步促進集中采購規范化
一是原則性與多樣性結合,滿足采購多樣性和急需性需求。允許基層行在現行集中采購有關規定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靈活的操作流程。按照分工協作、相互制約和提高效率的原則,區別不同采購方式,取消不必要或者重復的控制環節,對采購操作規程進行合并優化,對金額小、時間緊的項目,建議增加授權,減少審批環節。二是橫向加強與貨幣金銀、科技、保衛等業務部門的協調、合作;縱向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形成與業務部門分工明確、相互配合協作。根據制度要求和上級行指導性意見,健全本單位集中采購管理委員會工作機制,采取業務部門主導推動、定期報告,會計財務部門指導監督、跟蹤協調的模式,完善從計劃安排到合同簽訂的完整采購流程。
參考文獻:
[1]常海霞.新常態下央行分支機構財務管理工作思考[J].河北金融,2017(2).
[2]王孝玲.淺析加強人民銀行基本建設管理的思路和框架.[J]甘肅金融,2009(4).
[3]張興宇.提升人民銀行固定資產使用效能的思考.[J]金融會計,2017(8).
[4]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會計財務處課題組.基層人民銀行固定資產配置及閑置資產管理研究--以吉林省為例.[J]吉林金融研究,2017(12).
[5]蒲登文.淺談財務集中管理模式下央行會計管理工作的構建及開展.[J]金融經濟,2018(4).
[6]張燁.對人民銀行預算績效管理實踐的思考.[J]金融經濟,2016(12).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張掖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