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朋 王愛民 翟瑀佳 田芳碩
要:高校機關是高校黨政工作的重要職能部門,在高校工作中發揮著“領頭羊”的作用,其黨建工作質量的高低和治理能力水平直接影響到高校未來的發展,但目前我國高校機關黨建工作仍然存在治理體系不健全和治理能力不足現象。因此,高校機關要緊密結合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要求,在新時代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背景下,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為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推波助瀾。
關鍵詞:高校;機關黨建;治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D26?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9-0147-02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關鍵就是提升黨的領導力[1]。此次戰略任務的提出,指明了我國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方向。
高等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原動力,高校治理能力是否達到現代化水平,是衡量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目前關于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話題已廣泛引起黨、政府、社會的普遍關注,并成為學術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2]。高校機關是高校黨政工作的重要職能部門,在高校工作中發揮著“領頭羊”作用,其黨建工作質量和治理能力直接反映出高校的治理能力。因此,高校應全面提升高校機關的治理能力,為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駕護航,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夯實基礎。
一、完善黨建制度體系,提升治理能力
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顯著優勢就是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同時也是確保我國政治穩定和沿著社會主義路線前進的根本。高校機關黨支部是高校黨委設在高校機關的基層黨組織,在制度建設和治理體系上要全面堅持黨的領導,要以國家治理體系為依托,結合高校機關工作實際制定規章制度。
近年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逐漸深入,高校機關黨建工作質量已經顯著提升,但目前高校機關在黨建制度和治理體系上仍然存在“短板”,如問責機制“缺失化”、落實制度“形式化”、黨建創新“碎片化”等不良現象在部分高校機關中依然存在[3]。究其原因是缺少工作考核制度和監督機制。因此,高校機關首要工作就是緊密結合自身的工作特色和工作實際制定并完善相關黨建制度體系,既要落實主體責任,又要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將黨建考核的“軟指標”變為“硬約束”,不僅要利用制度鼓勵高校機關干部的擔當作為,同時還要利用制度對其行為進行約束,充分發揮制度減負增壓的“雙向閥”作用,切實提升治理能力。
二、全面提升制度執行力,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要強化制度執行力,必須加強制度執行的監督,這樣才能把我國的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因此,高校機關在完善黨建工作制度的同時,在增強制度執行力上要下功夫,以此來全面提高制度執行的效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機關在制度建設方面成績顯著,在制度執行力方面也顯著提升。但在部分高校機關中仍然存在或多或少黨建制度執行不到位現象,如:“三會一課”制度執行不到位、“重業務、輕黨建”、“以干代學”等不良現象還時常發生,究其原因為制度執行力不強,成為了影響治理效能的軟肋。再好的制度,若不認真落實,就會徒有虛名,其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要提升制度的執行力,首先在制度意識方面要不斷予以強化,使高校機關黨員進一步增強制度意識,并自覺遵守、維護和執行;其次在制度執行力上要不折不扣地貫徹和落實,時刻秉承依法決策、按章辦事的原則開展工作,尤其高校機關黨員領導干部在制度面前要率先垂范、做表率;再次在開展工作時要以制度為抓手,在制度的軌道上推進事業發展,同時要利用好制度這把雙刃劍,既要加強對制度執行力的監督,又要嚴格落實追責問責制度,對踩“紅線”或越“雷池”者,要實施精準追責問責工作,堅決杜絕“破窗效應”,切實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三、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的干部隊伍,為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打造一批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作保障。因此,高校機關應建設一批政治過硬、能力水平高、有責任感和擔當精神的高效機關干部隊伍,為高校治理現代化提供核心力量。
目前,高校機關基層黨支部書記專職人員較少,多以兼職為主,且兼職人員多為各個部處黨建與業務的“雙帶頭人”,有的黨支部書記重業務、輕黨建,以部門負責人的身份替代部分黨支部書記的職責。面對高校機關復雜的干部隊伍現狀,首要工作就是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選優配強各級領導班子,嚴把選人用人政治關、能力關、品行關;其次要培養高校機關干部適應我國新時代發展要求的能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再次要對高校機關黨員領導干部進行專業化培訓,打造一支素質高、品行正、業務強的專業化隊伍,充分發揮黨員領導干部的“頭雁效應”;最后在對領導干部進行考核、選拔、職務晉升時,要把制度執行情況和治理能力水平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與此同時,高校要進一步做好機關教職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激發其愛國情懷,打造一批思想過硬、主動作為的機關干部隊伍。在選人用人上要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發揮人才的專業化水平,以此來提升治理能力。
四、搭建高校機關之間相互交流的平臺,助推治理能力現代化
教育理念現代化,是高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在全球教育視域下,高等教育的發展要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搭建校際之間的合作交流平臺,增加彼此之間交流的機會,實現“跨界”發展[4]。
要全面提升我國高校機關的治理能力,可采取政府放權與高校自治相結合的雙重方式。首先政府對高校規章制度的制定及選人用人上給予一定的分權和放權,同時鼓勵高校機關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制定各自的規章管理制度及選人用人機制;其次,高校機關要借鑒先進的高校治理模式,充分發揮自主權,建立多元化的辦公格局;再次,高校機關要注重高校與社會的協調發展,不斷探索兩者之間的供求關系,對自身的優勢資源要不斷地充分發揮,對自身的短板問題要不斷進行梳理和完善,以此來提升高校機關整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五、科學構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為提升治理能力提供原動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鮮明指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并將其放在制度的首項。高校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機關在思想上必須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要牢牢把握主題教育“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科學構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并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推動治理效能的原動力。
習總書記在河南視察時指出:“集中教育有時限,踐行主題無止境”。高校機關黨建工作是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黨員領導干部集中,并且數量多的特點。因此,高校機關必須高度重視政治理論學習,堅持在思想上建黨,將初心落實在行動上。開展主題教育既是夯實高校機關黨組織黨建的重要契機,也是壓實機關主體職責、提升能力素質的有力抓手。因此,高校機關要以主題教育為新起點,堅持問題導向原則,不斷查擺自身存在的不足,強弱項補短板,做出新的成績。首先要科學構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將思想建黨與制度建黨密切結合起來,通過制度的剛性約束來筑牢黨員的信仰之基,提高黨員的思想覺悟,強化黨員在正確思想的支配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其次在日常工作中逐步推進制度落實落細,將制度與主題教育的常規化開展二者緊密結合,不斷對制度進行完善,最終形成常態化、制度化,從而全面推動高校機關各項工作的開展,以此充分調動和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為提升高校機關的治理能力提供原動力。
總之,高校機關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以完善的黨建制度和黨內監督機制為基準,以增強制度執行力為依托,以高素質人才建設為支撐,在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完善,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貫穿工作始終,以此全面推進高校機關治理能力現代化。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9-11-06(1).
[2]? 周建國.高校內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路徑探析[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0(3):23-25.
[3]? 鄧小明.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領導科學論壇,2019,(13):83-85.
[4]? 樊慧霞.加州高等教育體系的特點及其對我國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啟示[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7,15(2):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