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坤
摘要:小學教育是學生素質教育的起步時期,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說,要想擁有有更好的學習和發展就不能單單只依靠課本上所寫的知識,課外知識的積累也應該是重要的一環,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性學科,對于學生后期的學業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所以,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培養其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教師應適當增加課外閱讀在教學所占比重,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開拓眼界的同時提升其作文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
一、引言
語文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學科,小學生語文基礎比較薄弱,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還都不夠成熟,在小學語文教學的事實上,很可能會由于課堂內容枯燥乏味,從而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失去對語文這一科目的興趣。而增加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是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語文水平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學生在課外閱讀的學習中能夠更好的開拓眼界了解世界,以此激發其學習興趣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也有利于為后期的寫作積累素材,提高自身寫作能力,因此,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前期占據著主導地位。
二、課外閱讀對小學生語文興趣的培養
人們常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無論是什么年齡階段的孩子,無論是針對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如果學生自身缺乏學習興趣和欲望,必定不會產生高效的課堂,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課外閱讀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在培養其想象力和創造力上普遍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果在課堂上只能夠單純的照著課本對學生進行機械的閱讀和灌輸式的講授,就會給學生營造一種枯燥無聊的語文課堂體驗。學生無法融入教師設定的教學情境中,教師也無法將本應傳授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使語文課堂變成“無效課堂”。在適當的教學情景之下引入課外閱讀的內容會給學生帶來前所未有的新鮮感沖擊,致使他們能夠將精力轉向課堂,也能有效地開拓學生的思維視角,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
例如,可以針對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中《母雞》這一課的教學,教師就可以參照文章主旨為學生選取有關母愛的課外閱讀內容,在授課時分享給學生并引導其進行發散性思考,這樣不僅能夠更生動立體地為學生展示母愛的偉大,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其更好的理解課文所要傳遞出的價值觀,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目的。在此唯一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因為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不難看出他們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的時間十分有限,能夠集中的時間大概在十五至二十分鐘左右,因此挑選課外閱讀篇目時篇幅不宜過長,語言也不宜太過晦澀,不然即使學生已經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籍,但篇篇都是一知半解、囫圇吞棗,依然難以從中得到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很多家長就很喜歡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去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等中華經典書目,這樣的方式其實是沒有必要的[1]。
三、課外閱讀對小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對于仍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閱讀能力是否過關甚至直接決定其語文這一科目是否能夠真正學好,提升其閱讀能力更是在為以后進入更高年級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對其學習和生活都能夠產生莫大的積極影響。若是教師只是一味按照書本上已有的內容給學生進行講述而不幫其進行及時有效的課外拓展,就會導致學生知識面狹窄,理解緩慢遲鈍等負面效果,所以在課本內容的教授中插入課外閱讀的知識,在對學生理解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的提升方面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這條小魚在乎》的教學中,通過男孩堅持要救小魚的故事告訴學生: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因為碰到了眼前的困難就選擇放棄,不相信自己,不敢于嘗試,不論是在今后的生活中還是學習上都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同時在看見別人遇到困難時也應該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教師就可以圍繞“堅持”和“助人為樂”這兩個方面選取可供學生閱讀理解的課外材料進行分享,先讓學生自行分析判斷課外閱讀中的主旨內容,再與所學課文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幫助其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2]。
由于小學生自制力不強,不容易產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定期組織閱讀分享活動,比如每次開課前可以讓學生輪流上臺簡短的分享一些自己喜歡的課外閱讀內容,講述自己從中學到的道理,這樣對負責講解的學生來說鍛煉了其交流表達能力,對于被分享的學生能夠激起他們的閱讀好奇心,還能夠促使學生之間交流感情,提升語文學習的水平。
四、課外閱讀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影響
寫作更是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最困難的一個部分,因為不光是需要教師對寫作技巧的課堂講授,更多的是需要學生能夠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在心中,這樣才能做到“下筆有話說”。而寫作素材不能僅憑生活中單薄的積累和課本單一的知識,更應該把目光伸向豐富的課外閱讀的海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及早就讓學生接觸到課外閱讀,學會積累。教師需要從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開始逐漸滲透,為學生選取優質的課外閱讀資源,保證學生能夠有大量的課外知識輸入,為其后續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是在閱讀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制定好合理的閱讀計劃,切不可舍本逐末,讓學生在過于緊密的課外閱讀中忘記了語文學習的真正目的。教師可根據學生當前知識量的儲備程度來制定合理高效有目的的閱讀計劃,使學生積累越來越多的寫作素材。
例如,在“我心中最難忘的場景”描述的課堂練習中,教師就應該提前為學生準備好大量的有關個人感受和場景描述的課外閱讀素材,用以幫助和啟發沒有思路的學生獲取寫作靈感。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從簡單的開始先讓學生多積累一些好的詞匯和句子,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寫作時能夠做到連詞成句,連句成篇,再對學生的寫作成果加以指導練習,勢必能夠使學生愛上寫作,愛上課外閱讀。
結論:
總而言之,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所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而小學語文教師在制定自己的教學目標時就應該將課外閱讀放在一個比較靠前的位置,在給小學生帶來良好課堂體驗的同時也能夠幫助他們積累有效的素材,開拓眼界,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每一堂課應有的教學內容 從而幫助他們取得優異的成績,促進小學語文的學習。
參考文獻:
[1]賀瓊.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作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
[2]胡鳴.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神州,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