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文欣 王華英 鄒俊平 韓丹丹 曹迎
[摘要] 醫衛類高職院校作為國家基層醫療人才的后備軍,在新形勢下建設既有特色又有紅色的校園文化是當前意識形態工作和文化育人工程的創新點和突破口,這要求醫衛類高職學生除了擁有扎實的專業水平,還需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校園文化作為高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的集中體現,是高校發展過程中寶貴財富,涉及到物質層面、精神層面、制度層面以及行為規范養成的和諧統一,要以新視野審視當前校園文化建設所面臨的新形勢,發揮高校文化育人的教育功能。
[關鍵詞] 醫學院;職業教育;校園文化;文化育人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8(c)-0180-03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Medical and Health
YIN Wen-xin, WANG Hua-ying, ZOU Jun-ping, HAN Dan-dan, CAO Ying
Department of Nursing, School of Nursing, Changsha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100 China
[Abstract] As the reserve army of the countrys primary medical talents, medical and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building both distinctive and red in the new situation. Campus culture is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work and the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e cultural education project. This requires medical health vocational students, in addition to having a solid professional level, also need to have hi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Campus culture, as a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s a valuable asse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nvolves the harmony and unity of material, spiritual, institutional and behavioral norms.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the current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from a new perspective. 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ultur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Medical school; Vocational education; Campus culture; Cultural education
當前,國家重視對醫衛類院校的發展,提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青年學子正處于“拔節孕穗期”,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學生的思想水平和人格養成,這不僅是大學競爭的重要力量源泉,也是其自身特點和實力的體現[1]。醫衛類高職院校作為國家基層醫療人才的后備軍,在新形勢下建設既有特色又有紅色的校園文化是當前意識形態工作和文化育人工程的創新點和突破口,這要求醫衛類高職學生除了擁有扎實的專業水平,還需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校園文化作為高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的集中體現,是高校發展過程中寶貴財富,涉及到精神層面、制度層面、行為及物質層面的和諧統一,要以新視野審視當前校園文化建設所面臨的新形勢,發揮高校文化育人的教育功能。
1?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凸顯辦學特色
由于醫衛類高職院校具有特殊性和專業性,在人才培養方案的擬定和實施中應特別注重順應大健康背景下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從學院層面,應注重培養勤勉、務實的校風,抓牢抓好日常學風,引領師生“知醫大史、承醫大魂”,營造嚴謹、精誠的學習氛圍。從班團層面,要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參與社會實踐中來,如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等,有意識地搭建學生與社會醫療群體的橋梁,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醫衛工作者的光榮使命,引導學生服務社會[2]。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化時代的技術革新下,醫患關系和醫患問題總是引發社會輿情的激烈討論,如何讓醫學生在紛繁復雜的輿論場域中做出正確的職業判斷和職業選擇,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由于青年學生具有思想的不穩定性和激進性,枯燥的理論宣講可能會引發學生抵觸情緒,教育工作者應注重對醫德教育內容和方式的改革創新,在大思政背景下對熱點問題進行案例剖析,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做出職業選擇。
2? 培育醫衛類高職院校文化底蘊,塑造良好形象
實踐證明,醫衛類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必須與人才培養目標、促進醫教協發展相適應。隨著教育模式的轉變、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衛生服務需求的改變,我國高職醫學教育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實踐證明,在激烈的中國高等教育市場競爭下,一流的校園文化和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品牌是提高醫學院校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是決定醫學院校科學、持續發展的精髓[3]。醫學院校應重新審視自身的校園文化品牌和文化形象,發揮文化的育人力量。醫衛類高職院校要想提升內部文化體系建設,就必須要提升全院師生的價值認同和文化自行,共建學院特色文化傳承合力。
一是要重視醫學院的儀式功能與教化作用,打造具有醫衛特色的品牌活動。以長沙衛生職業學院為例,學院注重育人過程中的儀式感,為增強高職護生的職業自信和職業認同,連續20年在“5·12護士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主題教育活動。邀請“雙師型”優秀教師代表為一年級護生授予燕尾帽,重溫南丁格爾誓言、邀請知名校友回校傳授最新醫護急救知識、以情景劇的形式讓學生主動回味學習生活中的趣聞軼事,讓原本抽象的價值取向和職業信仰以更具體的形式深入師生內心。二是要用好畢業生質量品牌,在醫教結合大環境下提高學院社會影響力。醫衛類高職院校可充分利用醫教協同資源,為青年學生提供醫療志愿活動平臺,讓學生在“第二課堂”和志愿工作中發揮專業特長,將醫療衛生服務送進社區、走向基層;在畢業季組織雙選見面會,鼓勵學生主動擁抱基層醫療服務[4],激發醫學生的職業認同和奉獻精神,讓公益性和社會性成為醫衛類高職院校的影響力標簽。三是要在形象塑造上,應該把重點放在軟實力建設上,聚焦人才質量提升工程和就業扶持工作,打造學院特色品牌。如往屆畢業生優秀護理工作者、學院師生典型等,通過專題采訪、經驗講座的形式讓師生在嚴謹的治學氛圍中產生強烈的情感認同和學院歸屬感,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美育作用,贏得良好的育人形象。四是要做好學生創新創業扶持工作,鼓勵學生主動擁抱醫療衛生產業。各醫衛類高職院校應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積極推進眾創孵化項目,讓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發覺具有鮮明醫衛特色和市場價值的創業項目,在企業指導教師下,做好高職學生醫教協同,打造屬于自己的創新品牌。
3? 加強校園人文景觀投入,涵養校史校情底蘊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目前高校的硬件設施也在不斷更新,不少高校也在籌備建設新校區,這給校園人文景觀建設帶來了機遇,也帶了挑戰。一方面新形勢下綠色生態可持續的觀念深入人心,高校亦將此作為學校三全育人,不斷發展的校園文化理念;另一方面由于醫衛類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和學科設置有鮮明的專業性和傾向性,使得醫學院校更注重實驗實訓室的建設,在人文景觀和文化場地上投入不夠、重視不足[5]。同時,優化醫衛類高職院校人文環境,改善醫學院校的文化氛圍并不是要求高職院校在校園景觀規劃中一味向建筑宏偉、景觀設計精美看齊,而是突出專業特色,營造濃厚的醫學文化底蘊和物質文化環境。
實踐證明,校園作為承載教學活動和人才培養的場所,優美的環境和以師生為本的設計理念能夠激發師生在校園生活中的認同感和獲得感。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離不開師生共同的努力。對于醫學院校而言,嚴謹、實用最符合師生對校園人文景觀的期許。醫學生人才培養強調實驗實訓教學,在校園規劃和景觀設計上要特別注重對實驗實訓室的投入,相關管理者可通過調研了解師生的需求,創造一個符合醫學生學習、教育的環境。同時醫學院校應該突出自己的專業特色和文化內涵。縱觀醫學人文教育的發展,有相當多的醫德文化值得后輩傳承,如“白求恩精神”“紅衣精神”等,醫學院校也培養了大批醫衛人才和典型代表,這類榜樣典型亦可注入校園文化軟實力建設中,成為涵養校史校情、傳承醫衛精神的重要載體。
在醫衛類高職院校的校園景觀設計上,因注重從細節入手,為校園注入人文元素。以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湘江新區校區為例,學院在校園文化景觀和文化場所建設方面,將文化景觀作為校園整體建設布局的中心主體,以圖書館為中心軸,醫學文化長廊為特色景觀品牌,突出院校嚴謹治學的校風。在校園道路和教學樓命名上,將校訓“勤勉慎獨、仁愛精誠”運用其中,并在道路兩旁規劃中草藥種植園,引導學生在學習之路上不斷求真、崇德尚能。其次,需在校園活動場地的增設人文元素,輔助學生社團開展與之對應的文體活動。最后,在校園環境的綠化和美化過程中,可栽培符合醫學院特色的中草藥和名醫雕塑,如希波克拉底、南丁格爾等,讓醫學生形成對醫學專業的認同感和信念感,在潛移默化中升華和內化自身醫德精神和職業認同[6]。
由于高職院校辦學時長和辦學規模有限,為了提高全院師生的獲得感和信念感,應特別注重開掘學院自身的校史校情文化。醫衛類高職院校可充分利用學院檔案館、歷史影像數據庫等數字化手段,將塵封于檔案中的建設軌跡、人文精神、辦學理念的串聯成學院校情校史的真實足跡。由于校園文化和學院故事的形成和發展不僅是一個歷史積累的過程,更是一個主動建設和積極營造的過程,醫衛類高職院校可充分利用檔案館、歷史影像數據庫等平臺,重點開展校史人物檔案整理、口述校史訪談工作,營造積極正面的輿論場域。其次,團學管理人員應引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緊貼專業特色的公益活動,如制作學院師生共同參與的形象宣傳片、征集校園風光攝影、開辟榜樣微故事平臺,推廣特色文化品牌,營造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值得注意的是,醫學作為一門人才培養指向性和技術性較強的學科,醫學生大多在畢業后選擇醫衛類相關的工作,校友間時常存在互動聯系,醫衛類高職院校可根據這一擇業特性,重點開展校史人物檔案整理、口述校史訪談工作,挖掘學院優秀校友在行業中的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讓學生在具象化的榜樣學習中找到自身不足,讓學生主動探尋自身更加完備的職業發展規劃和價值取向,激勵學生養成愛崗敬業、勤勉慎獨的優秀品質,形成校友間“傳、幫、帶”良性循環。例如:在開學季和畢業季邀請優秀校友回校講座,邀請退休老教授擔任校情校史主講人,講述學院動人故事,傳承學院精神,讓師生在敘事文本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激發師生對學院的獲得感和認同感[7]。
4? 重視校園文化宣傳陣地建設,講好學院故事
信息化技術不斷革新的新媒體時代,高校宣傳工作不僅要在媒介載體上進行轉型升級,還要在內容形式方面緊跟時代、不斷創新。以往的校園宣傳口的關注度和側重點總是偏向學院政策層面和日常工作的機械記錄,并未關注到師生受眾和社會大眾真正的關注需求,偏向自上而下的灌輸接受,未能真正起到教化育人的積極作用。
由于醫學院校本身具有專業特殊性,應更加注重傳播主體(及醫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參與感和獲得感,避免校園文化宣傳與師生的實際需要脫節。作為校園宣傳統戰部門,它肩負著橋梁、喉舌和紐帶的作用。隨著新媒體技術和社交網絡的蓬勃發展,高等院校也開始順應傳播方式和傳播技術的變化,搭建更為立體、多樣的校園文化宣傳陣地[8]。
針對新形勢、新要求,應根據學院師生的實際需求,有計劃有重點地發揮校園媒體(“一報一臺五新媒”)及宣傳櫥窗的主渠道作用。宣傳工作者要轉變工作觀念,摒棄陳舊的灌輸、說教,而是主動去尋求與校園共情、動情于理的話語,把校園宣傳理念從“以我為主”轉為“以人為本”,遵循人人都是校園正能量的發聲筒原則,多與師生多進行良性互動,讓校園文化宣傳真正“聲”入人心[9]。例如:利用好重要節日、節日,利用校園宣傳平臺,有意識地引導師生參與討論,增強儀式教育的互動效果。在學生活動宣傳工作中,應該把重點放在過程記錄上,把師生共同籌備參與醫學實踐與問題活動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報道,并結合活潑趣味的表達,讓師生感受到校園宣傳真正是“為校發聲、為己服務”。此外,醫學總是牽扯著人們對于“生死”最敏感的神經,在醫療活動和醫療教學中有許多感人故事。醫衛類高職院校的宣傳工作應利用好這一特色資源,讓醫學院校的宣傳口真正成為一個既有情懷又有人性的文化載體。特別是針對當前復雜的醫患關系和醫患問題,總是引發社會輿情的激烈討論,如何讓醫學生在紛繁復雜的輿論場域中做出正確的職業判斷和職業選擇,是醫學院宣傳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難點。由于青年學生具有思想的不穩定性和激進性,枯燥的理論宣講可能會引發學生抵觸情緒,教育工作者應注重對醫德教育內容和方式的改革創新,在大思政背景下對熱點問題進行案例剖析,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
5? 結語
醫衛類高職院校作為社會主義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建設者和后備軍,必須以培養“又紅又專”的基層醫療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己任,將時代精神和價值體系融入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彰顯文化育人的精神力量[10-11]。誠然,校園文化建設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醫衛類高職院校要主動將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院發展和頂層設計的總體規劃中,營造既有特色又有紅色的醫學氛圍,充分彰顯主流精神、融合多元個性,將獨特的文化氣質植根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事業中,實現校園文化建設新突破。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文化的力量: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
[2]? 李閱,姚茜.傳統結合時尚 校園聯手家園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9(51):239-241.
[3]? 馬娟娟,張國安.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2):61-62,65.
[4]? 匡曉華.高等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創新創業教育推進[J].科教文匯,2019(11上旬刊):112-113.
[5]? 黃璜.黨建工作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融入路徑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8):6-7.
[6]? 劉尚儒.我國高職院校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研究[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8(1):34-38.
[7]? 季紅.高職院校職教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管理/制度),2017(4S):122-123.
[8]? 李嘉偉.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內涵和實現途徑[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9):22-23.
[9]? 趙萍.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的構建與實現[J].廣東蠶業,2019,53(3):153-154.
[10]? 朱冰.給予型自身特性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途徑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189-190.
[11]? 白繼中.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建設的思考與路徑[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1):49-52.
(收稿日期:2020-05-27)
[基金項目]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2019年度院級課題(YJKT-201909)。
[作者簡介] 殷文欣(1993-),女,碩士,助理政工師,研究方向:教研教改、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