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柏梅
摘 要:本文通過對某公立醫院質量管理考核體系的設計依據、考核方法、考核項目、考核流程的介紹,指出了該質量考核體系的可借鑒之處,結合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完善考核體系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醫院;質量管理;考核體系;設計
績效考核是推動公立醫院發展的“牛鼻子”和“指揮棒”,其實質是引導三級公立醫院科學化、規范化、高質量發展[1]。隨著新醫改的不斷深入,科學、合理、規范的績效考核體系越發顯得重要。為切實加強公立醫院管理,促進醫院質量提高,推進醫院持續健康發展,某醫院在績效考核體系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建立了全面質量管理考核體系。
1 質量管理考核體系的設計
1.1 設計依據
參照專科醫院評審細則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國家、省、市衛健委的各項考核指標,結合醫院的發展戰略、管理目標,設計該院的質量管理考核體系。
1.2 設計主體
成立了醫院質量管理考核小組,院長任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質管科、醫務科、護理部、院感科等相關職能科室為成員。質量管理科負責組織職能科室制定全院的質量與安全管理考核標準,并督促考核的落實。綜合辦、醫務科、護理部、院感科、醫保辦、后勤服務部等職能部門負責制定組織人事、醫療質量、醫德醫風、護理質量、院感、醫保、安保等考核細則。
1.3 分類考核
質量管理考核采用分類考核的方式,按照臨床、醫技、職能科室分類考核。臨床、醫技科室的考核均由兩大目標構成:公共項目目標和質量管理項目目標。公共項目目標包括組織管理、人事管理、廉政建設、科室文化、新聞宣傳和院務公開,而質量管理項目目標則包括工作量目標、醫療、護理院感、醫保、藥事、應急等方面。職能科室的考核主要由院領導評議、臨床醫技科室滿意度測評以及組織人事管理、廉政建設等項目組成。
1.4 各項考核目標的賦分
質量管理考核體系采用百分制。對臨床、醫技科室的考核,公共目標部分組織管理、人事管理、廉政建設、科室文化、新聞宣傳、院務公開權重均為1分。對臨床科室的考核體系中,質量管理項目權重排在前列的主要有護理質量(20分)、工作量目標(17分)、醫療質量(13分)、醫保管理(7分)、門診服務質量(6分)、院感控制(5分)等。對醫技科室的考核體系中,質量管理項目權重排在前列的主要有醫療質量(14-28分)、門診服務質量(15分)、工作量目標(10分)、院感控制護理質量(5-20分)、設備管理(5-20分)等。對職能科室的考核體系中,考核項目權重排在前列的是領導綜合評議(40分)、臨床醫技科室對職能科室的滿意度(25分)、科室文化與信息上報(3分)、廉政建設(3分)等。
1.5 考核的流程
承擔考核任務的職能部門,每月按照制定的考核細則對臨床、醫技、職能科室進行全面或重點考核;質量管理科每月組織臨床、醫技科室對職能科室開展滿意度測評,綜合辦負責組織院領導對職能科室開展綜合評議打分。所有的考核得分均在下月的2日之前由考核科室報質量管理科,質量管理科核對、匯總后報分管院長、院長以及財務科主任審核、確定。確定無誤后報財務科,財務科參照結果計發當月獎金。
1.6 考核結果的運用
以質量管理考核為切入點,以全面考核促進醫院管理和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各項考核標準按照權重計分,根據考核結果對臨床科室、醫技科室、職能科室分別統分。財務科按照每月的考核成績兌現上月的獎金。年底匯總科室總分,與年度先進科室評選、年終獎勵掛鉤。
2 質量考核體系的特點
一是分類考核的設計,突出了對不同性質科室的差異化考核。對臨床科室的考核,突出醫療、護理、經濟運行、醫保管理等專項,并加大了其分值比重;對醫技科室的考核,根據其職責,剔除了醫保管理考核,加大了醫療質量、門診服務質量、院感控制和設備管理的考核分值;對職能科室則是增加了院領導評議、臨床科室對職能科室滿意度測評項目,且兩項分值達到75分。通過分類考核,逐步形成了職能科室對臨床醫技科室、臨床醫技科室對職能科室的多維度的科學考核和相互監督機制,有利于考核更科學、民主、公平。
二是及時兌現考核結果。每月的質量管理考核分數不僅納入當月科室績效分配,且在年底科室評優、中層干部評先進中發揮作用,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機制。
3 質量管理考核的推進和落實
為了達到“以考促改”、“以評促建”的目標,質量管理科每月編印《醫院質量與安全管理信息簡報》,簡報中的內容均來自各考核科室。各考核科室將上月考核中扣分點進行說明總結,月初以統一的格式報質量管理科,質量管理科校對、匯總后編印成簡報,電子版通過OA下發至各科室,紙質版下發給科室主任或科室質控秘書。每月召開醫院質量管理工作會議,由分管領導通報醫療、護理、院感、醫保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倒逼醫院質量管理責任落實。
各臨床醫技科室設有質控小組,每月召開不少于一次的質控會議,針對簡報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制定詳細的整改措施,進行PDCA循環。相關職能科室和質量管理科加強督導檢查和終末控制,促使整改落實到位。
通過質量考核,分析原因、尋找差距,補短板,真正達到提高醫院診療服務水平、提升患者就醫滿意度的目標,促進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和經濟效益雙提升。
4 結束語
新的質量考核體系已運行了兩個多年頭,在實際運行中,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我們也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動態調整原則[2]。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醫院的內外部環境也是不斷變化的,各項考核目標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適時調整。該院每年年底由質量管理科牽頭組織相關科室根據實際情況對指標進行修編。例如,自2019年4月國家開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后,將國家監控指標中的門診患者基本藥物處方占比和住院患者基本藥物使用率以及門診患者、住院患者滿意度等納入質量考核指標體系,旨在更好的履行公立醫院的職責和功能。為了確保病案首頁的質量,將病案首頁上傳率和合格率也納入了考核體系中。
第二,激勵性原則。考核體系的設置不僅有罰的指標,還需要有獎勵的指標。通過激勵性指標的設置,更好地激發了醫務人員工作的動力和積極性,不斷挺高診療服務水平,為患者提高更優質高效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趙大仁,張揮武,曹勍,王志意,劉志剛,劉蓓,鄭思偉,梁超,杜東洲,向祚敏,李冰,何思長,周明華,張瑞華.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內涵與思考[J].衛生經濟研究,2019(09):34.
[2]陳艷.基于價值導向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財會學習,2020(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