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暢 郭宇琦
摘 要:慶陽剪紙堪稱慶陽文化“四絕”之首,是慶陽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被譽為“開在剪刀上的花朵”,是千古不衰的文化瑰寶。本文通過分析慶陽剪紙的發展現狀,通過分析對慶陽剪紙進行創意設計與創新銷售的可行性,提出生產與保護的對策與建議,促進慶陽剪紙的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慶陽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策
中圖分類號:J5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3-00-02
一、開在剪刀上的花——慶陽剪紙
慶陽剪紙,俗稱花花,也被稱為窗花,植根于慶陽的農耕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濃厚的文化積淀。慶陽剪紙來源于農民們樸素的農耕生活,講究情趣,是勞動人民生產、生活、感受、氣質、觀念、習俗和文化傳承的結晶。人們通過剪紙,將自己生活里的樂趣以及倉有余糧、衣食無憂的希望表達出來。[1]慶陽的人們通過剪紙來表達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感,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
慶陽剪紙,取材寬廣。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慶陽文化極少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所以仍然保留著最原始的圖騰崇拜,除了家庭中日常見到的瓜果蔬菜、貓狗牛羊等以及龍、鳳、蛇等圖騰,“鹿”是最典型的一種。在其他剪紙文化里,已經難覓“鹿”的蹤影,而在慶陽剪紙文化里,“鹿”作為生命象征延續了下來。[2]同時,慶陽剪紙最廣為人知的圖案是“抓髻娃娃”與“生命樹”。“抓髻娃娃”是我國民間剪紙藝術中最為古老、夸張、樸素、喜慶的形象之一,是生命與繁衍之神、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其除了生殖繁衍的功能外,還有驅鬼、辟邪、招魂等表征意向。“生命樹”是人類對于“樹神”的崇拜,是原始人類樹神交感巫術習俗的遺留——人們希望通過對樹木的崇拜和模仿獲得其旺盛的生命[3]。
二、慶陽剪紙發展現狀
慶陽剪紙文化的傳承依賴于口口相傳、經驗相授,存于一代代農村婦女的記憶之中。在之前多是作為自家的裝飾品而使用,而在大力推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慶陽剪紙作為民間手工藝品走向市場,因其背后的文化底蘊而有了更多的觀賞與收藏價值。2008年慶陽剪紙被列入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慶陽剪紙文化傳承主要有家族式、師徒式、社會化傳承三種常見方式,而相當數量的傳承工作后繼乏人[4]。近年來,慶陽市為了搶救和保護瀕臨失傳的剪紙文化,逐步確立起傳承人的建設制度,并且每年對傳承人的收徒授藝、傳承活動等工作進行考核工作,激勵傳承人對于技藝的不斷傳承和發展。與此同時,慶陽剪紙也會在每年端午節舉辦的“香包節”嶄露頭角,吸引各地游客及商人的目光。
在慶陽,目前市場銷售的剪紙多是作為收藏品的剪紙作品,包裝精良,具有觀賞性與收藏性,實用性仍然不足。為了追求數量,慶陽剪紙也多是機器量產,做工較為粗糙,剪紙的傳承質量驟降,大量雷同的作品削弱了剪紙本身的文化價值,慶陽剪紙的傳承狀況不容樂觀[5]。
目前許多優秀的慶陽剪紙傳人已相繼去世,年輕人對這門古老的藝術缺乏熱情,慶陽剪紙的傳承面臨斷裂的危險,急需保護。雖然政府每年都會給予剪紙藝術傳承人一定的補償,但是大多數人獲得的金額較少,且近三年來,政府對于剪紙藝術幾乎停止了補貼,轉而大力弘揚更有經濟效益的慶陽香包。慶陽剪紙的生存空間被擠占。
三、創意設計與創新銷售的可行性分析
(一)國家政策支持
國家對于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看中且大力支持。2003年,文化部正式啟動“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民間剪紙亦被列入中國民間十大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同年8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召開“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剪紙專項工作會議”,將剪紙搶救作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第二個重點項目[6]。2006年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發掘和保護工作正式全面啟動。
由于國家越來越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積極倡導宣傳中國傳統文化。隨著我國建設文化強國目標的推進,剪紙作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必將越來越受重視,市場擴大、受眾增加、需求上升是必然的趨勢。
(二)慶陽市政府作為
慶陽政府瞄準文化市場,注重剪紙文化的傳承。為將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慶陽市近年來借助多渠道開展非遺調查、非遺培訓、非遺展覽展演,每年都會定期舉辦非遺技能展演、比賽等活動[7]。傳承非遺的工作室還可獲得政府提供的無息貸款;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每年都能獲得5 000元補助來傳承剪紙文化。
(三)消費者意愿導向
如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自己的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日常裝飾品方面也會考慮更多的文化內涵因素。消費者對于以剪紙文化為元素的文化創意產品具有較高的消費意愿,占據著一定的市場優勢。
隨著人民物質領域的極大豐富,人們對于自己的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日常裝飾品方面也會考慮更多的文化內涵因素[8]。慶陽剪紙的文化藝術性在農村產業升級方面有巨大的前景市場,在相關文旅領域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
四、創意設計與創新銷售方法
(一)文化價值與市場定位
慶陽剪紙根植于農耕文化,反映的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寄托的是生活中的美好愿景,帶有濃厚的西北色彩,有著獨一無二的感情氣質,但是對剪紙產品無序的過度開發消磨了其背后蘊藏的文化底蘊。對于剪紙這種民間手工藝品,首先便要明確其文化價值定位。由此,慶陽市政府要做好剪紙文化保護,培養傳承人的同時,遏制粗制濫造的過度開發行為,回歸慶陽剪紙的文化本位,在保證剪紙質量的基礎上進行創意設計與創新銷售。
如今市場上流通的多是作為旅游紀念品與收藏品的剪紙,實用性不強。一些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剪紙作品可以通過精心包裝等方式,目標定位高端市場,以高檔禮品或收藏品出售,著重體現文化價值。
但是對于普通游客或一般接觸者來說,要讓慶陽剪紙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注重美觀的同時,還要增強實用性。注重衍生品的設計,創造屬于慶陽剪紙的系列文化創意產品,如U盤、水杯、掛飾等,可以作為政府或者企業的伴手禮送給訪客,提升慶陽剪紙的社會影響力,亦或作為旅游紀念品來銷售。同時,可以為當地的蘋果、核桃等特色產品設計剪紙系列包裝盒,融合多種特色,凸顯慶陽文化。
同時,在剪紙品牌方面,也要做大做響。對一些代表性作品要申請專利、注冊商標。品牌的創立,有賴于宣傳,更有賴于作品過硬的質量和品位,抵制粗制濫造的剪紙工藝品,保證慶陽剪紙的作品質量。
(二)創意設計
進行創意設計,豐富產品種類。剪紙沒有像書法、美術那樣,進入人們的尋常生活。現在主要還是愛好者的收藏,和少數樓堂館所的裝飾,還有部分窗花的運用,大量的城市居民家庭還很少使用,這就需要根據慶陽剪紙的特點,結合消費人群的需要進行繼續創新,使其進入裝飾的各個層面。同時,新樣子要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求,也可以根據顧客的需要來嘗試創作,比如企業形象圖標、家庭小擺件、嬰兒手足印等,結合慶陽剪紙的特色圖案,創造款式新穎且具有慶陽特色的剪紙。
(三)經營與勞動方式轉變
目前,慶陽剪紙的創作仍然以家庭式作坊為主,其銷售也多是以小店鋪為營地,等待顧客上門購買的傳統方式[9]。此種情況下,就需要政府軟環境的引導和扶持,將有意向的剪紙藝人以及剪紙生產廠家聯合起來,注冊成立公司,確立公司的發展方向以及發展模式。規模化集約化經營,企業家互補優勢,設計者互激靈感,企業間互利共贏。建立統一品牌銷售連鎖店,統一定價銷售,避免惡性競爭、自毀長城現象;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也促進慶陽剪紙文化的現代化發展。
(四)銷售方式與渠道轉變
由于旅游經濟,慶陽剪紙以門店銷售為主,但是傳統的銷售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的生活需求,要創新銷售方式與渠道,借助互聯網的平臺進行銷售。在淘寶等網購平臺上也不乏慶陽剪紙的身影,然而,價格不等且良莠不齊。慶陽市政府應該建立慶陽剪紙的精品網站,推出具有品牌水準的精品產品。
要擴大慶陽剪紙的品牌影響力,也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等平臺,利用軟文寫作、批評報道等多種手段,發展潛在客戶,整合社會各方力量,促進政府與民眾對于剪紙文化的重視與保護。
五、結語
集合勞動力,發展特色產業。地區特色文化產業的挖掘促進剪紙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可以提供更多就業創業機會,有效集合鄉村的剩余勞動力,發展慶陽地區的鄉村特色產業,為居民增收。
創新剪紙文化,與時代結合。將剪紙文化與當下的消費者需求相結合,進行創意設計,一方面符合當下受眾審美需求,擴大慶陽剪紙及相關衍生產品的銷量,創造更多經濟價值,另一方面也綜合性地對剪紙文化藝術進行傳承與推廣。
衍生文創產品,提升價值。剪紙藝術衍生面廣,可生產產品形式、種類多。剪紙作為一種民間傳統藝術形式,本身具有豐富文化內涵,通過對剪紙的創新創作,衍生出更多的文創作品,提升剪紙本身的價值。
創新營銷方式,提升品牌影響力。采用以互聯網為依托并聯合線下實體店,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推廣方式,融合兩端優勢,進行媒體推廣,更好地提高慶陽剪紙的文化品牌影響力、擴大銷售渠道。
參考文獻
[1]胡曉瑛.不竭的農耕文明之光——慶陽民間剪紙藝術[J].檔案解讀,2013(3):55-56.
[2]李曉輝,張春慶,劉欣,王圣翔,劉波.慶陽剪紙藝術生產性保護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中國包裝,2017,37(7):22-26.
[3]金暉.剪紙藝術:從傳統到當代語境[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8):138-140.
[4]譚嫄嫄,寧紹強.民間剪紙藝術在民族化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08(12):162-164.
[5]汪輝,肖瓊娜.民間剪紙藝術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裝飾,2006(2):37.
[6]鐘敬文.民間文化保護與旅游經濟開發[J].民間文化,2001(2):6.
[7]曹又允.從符號學角度解析中國民間剪紙藝術[D].無錫:江南大學碩士論文,2009.
[8]別淑花.剪紙藝術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蘊[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
[9]王麗明.中國傳統民間吉祥物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