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彬彬
摘 要:在我國的教育行業中,高職教育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與國內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相比較而言,高職院校更加側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而在各個高職院校與音樂相關的藝術教育之中,鋼琴教學屬于基礎教學,鋼琴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其音樂素養。在當下這樣一個較為多元化的時代之中,構建科學、合理的鋼琴教學模式能夠給高職鋼琴教育的教學工作帶來明顯的助益。本文將針對“多元文化語境下如何進行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的構建”這一課題進行探討,并結合實際教育的實質進展,提出教學模式革新意見,從而為我國高職鋼琴教育的相關工作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多元文化語境;高職院校;鋼琴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J624.1-4;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3-0-02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整個世界都已經進入到一個多元文化的時代。多元化時代的鮮明特點就是:傳統固有思想的革新改變。人們已經能夠逐漸接受多元化的文化,多元文化的沖擊與各地的特色文化相互融合也逐漸形成了一套極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高職鋼琴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受影響。就目前國內教育理念而言,具有更加務實的目標。高職鋼琴教學也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逐步發展,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也必當與時代發展的步伐相一致。故而對于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模式的構建與革新是時代的需求。
一、高職院校鋼琴教育的教學目的及發展前景
(一)教學目的
鋼琴是西洋古典樂器中最為經典的樂器之一,在音樂演奏中也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在高職鋼琴教學中,主要以培養學生具備優良的演奏技法、熟練地運用鋼琴來表達音樂藝術的職業素養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將這種教學理念與教學目標明確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從而更加準確地幫助學生認識、分析曲譜;教導學生熟悉演奏技巧;指引學生正確的演奏方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多樣解讀音樂作品。
(二)發展前景
當今時代與社會均處于一個多元化的背景之下,多元化的文化理念也在高職鋼琴教育中逐漸擴展開來,成為國內高職鋼琴教學的一個重難點。就以往而言,國內的普通藝術類高校通常都是以傳統曲目為基礎,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保障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鋼琴演奏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鋼琴教學中,通常會把教學目標放在參與國際性的相關鋼琴賽事上,將教學目的側重于培養專業性鋼琴演奏人才中[1]。
基于此,高職院校應當正視學生需求,為學生提供實質性幫助,從而確立教學模式制定的方向與目標,進一步保障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生的教育與發展帶來有效、積極的幫助。因此,構建良好的鋼琴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促進鋼琴教學,并幫助學生職業素養的全面綜合性的進步與發展,以適應未來激烈的競爭。
二、目前國內多元化文化背景下高職鋼琴教學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的鋼琴演奏基礎較差
近些年來,伴隨著新課改的推行與落實,各類高職院校也在擴展招生。隨著生源基數的增大,使得總體來看生源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有下降趨勢,這一點在很多方面都有直接的體現。比如,一些鋼琴專業的學生還沒有掌握良好的鋼琴演奏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部分學生甚至難以全面熟悉鋼琴教學中的內在本質與特征,對于我們傳統的、民族的文化藝術知識也很陌生。在這樣的背景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難以受到多元化的時代文化影響,難以形成較為多元的音樂思維,這對于鋼琴教學是十分不利的,也給鋼琴教育工作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2]。
(二)教師的專業水平與職業素養有待提高
就目前而言,高職院校鋼琴專業的師資力量相較從前確實有所增強,但不可否認,在整個鋼琴教學的大環境以及教學的質量上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另外,教學的方法與方式都在隨著時代需求而不斷變化,盡管有一部分教師能夠認識到鋼琴教學的模式需要創新,教學模式與教育理念需要不斷發展革新。然而在多元化的時代文化背景之下,這部分教師難以準確認識時代要求與教學模式革新構建所面臨的主要難題,故而其教學模式即使得到了發展與創新,也很難針對性地解決當前鋼琴教學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而教師的教學模式、理念與學生需求不夠契合則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得到有效的教育指導,從而很難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三)教學設備和教材不夠完善
教學設備是教學過程的基礎性建設,在多元化的時代文化語境之下,想要更加有效的進行高職鋼琴教學,首要應當保障專業教材與專業設備的完善。就目前而言,各類高校針對鋼琴專業的教材都沒有一個較為科學、合理的編制,編制工作所處的位置較為尷尬,發展不夠完善,使得教材內容較為死板、枯燥,加之一些不合理的教學形式,使得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體驗,進一步打消了學生學習鋼琴的積極性以及自我能動性[3]。隨著時間的深入,這將嚴重影響到整體的鋼琴教學質量,使得高職鋼琴教育工作長期地停留在一個不夠完善的狀態。
三、多元文化語境下的鋼琴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引導”為核心理念
從整體來看,高職鋼琴教育中,學生學習鋼琴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演奏技巧都離不開教師的循循引導。在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會通過演奏較為經典且著名的作品,讓學生在聆聽、欣賞的過程中,思考教師的演奏技巧;讓學生在聆聽中發現、掌握演奏經驗。需要提出的是,教師的演奏是基于自身對于音樂作品的多種理解和自身所掌握的鋼琴演奏知識。鋼琴演奏極具專業性和實踐性,在培養學生的演奏技能時,要求教師不斷引導并培養學生的音樂藝術綜合素養。這些教學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因此,教師應當更加注重通過引導對學生進行教學,逐步確立以引導為核心的鋼琴教學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基于以往的教學方式,不斷地改革創新。引導學生在聆聽、分析、解讀音樂作品中進行學習,這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式,能夠給學生的鋼琴學習打下良好的聽覺分辨感知力以及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基于此,教師可以結合中外名曲、現當代民族音樂、當下流行音樂、甚至是帶有地域性文化特征的音樂作品,與學生廣泛進行交流和探討,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改編等。通過這樣的途徑,能夠幫助學生豐富自身的音樂思維,提高音樂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