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外閱讀是延伸課內閱讀的有效方式,也是拓展學生閱讀量,增加學生知識積累的有效途徑。如今課外閱讀已經成為了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不僅得到了教師的關注,也獲得了學生的青睞,越來越多的學生在課外閱讀當中收獲了實實在在的成果。在高度關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促進語文教學改革的背景下,課外閱讀的教學改革成為了一項重要內容。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課外閱讀的意義,引導學生以學習主人的角色投入到閱讀活動當中,找到適宜自己的學習策略,發現閃光點和內在潛能,在語文學習當中獲得拓展與突破。文章將著重就如何在語文教學當中推進課外閱讀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31-0008-02
【本文著錄格式】仲偉號.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課外閱讀初探[J].課外語文,2020,19(31):8-9.
初中語文新課標指出要讓初中生具備獨立閱讀能力,掌握多樣化的閱讀方法,同時還給出了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該超過400萬字。隨著新課標規范與要求的細化,我們看到了語文學科對課外閱讀的重視,同時也需要進一步研究課外閱讀在學生成長發展當中的重要價值,以便在語文教學當中,實現課內外閱讀的結合。初中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過程當中,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學生的閱讀特征,激發學生參與課外閱讀活動的興趣,把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閱讀結合起來,實現教與學的相輔相成和共同進步。
一、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概述
語文是初中階段的基礎學科,閱讀又是語文學科的重點和難點。語文閱讀教學通常被劃分成了兩個大的部分,分別是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前者是立足教材的閱讀活動,強調在教師的指導之下進行課堂閱讀,將消化吸收教材當中的優秀文本內涵作為重點。后者則著重考查的是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將閱讀延伸到了課外,所選擇的材料也是從課外不同途徑獲取的閱讀資料,能夠增強學生繼續閱讀能力,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當中感知語文學科的魅力。課外閱讀是初中生拓寬眼界以及增加知識積累的有效路徑,可以不斷擴大語文儲備,提高語文學習水平,為之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基礎。真正意義上的課外閱讀并不是一味強調增加學生的作業量,而是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充實頭腦,滋潤心靈。課外閱讀如今已經成為了落實素質教育的必要途徑,也成為了語文學科創新發展的有力保障。課外閱讀材料可以給學生展現一個多元化的世界,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社會,發現自己在學習發展當中存在的不足,累積適應社會的經驗和方法。當然學生還可以通過課外閱讀鍛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思考能力、語文修養道德品質等等。比如通過閱讀《西游記》可以體會師徒四人艱難的取經之路,被他們的精神感染,從而學習不屈不撓、英勇無畏、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這些能力品質是無法完全通過課堂灌輸和教師說教得到培養的,而學生在課外閱讀當中,通過自主感悟,則能夠進一步實現深刻理解,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的教學策略
(一)充分發揮課文輻射能力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在語文學習當中接觸最多也最為熟悉的書籍就是課本。不少初中生在閱讀過程當中會把課本作為主要的閱讀獲取途徑,反而忽視了課外閱讀。語文教材當中入選的篇章確實具備文質兼美的特征,是也優秀作者的代表作品,同時也適合初中生閱讀,更是經過了歷代專家學者的精挑細選。在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指導當中,讓學生對教材當中的文本進行認真閱讀,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同時也不能夠忽視課文的輻射作用,應該以課文為基礎,拓展延伸相關的課外讀物,讓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的結合水到渠成。在課內外閱讀延伸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活力和創新力可以得到明顯的發展,同時學生的語言思維知識庫也會走向完善。比如在學完《變色龍》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閱讀《格列佛游記》這部經典的諷刺小說,讓學生在這樣的拓展閱讀當中,發現作品之間的關聯性和差異性。再如,在學完魯迅先生的《孔乙己》《藤野先生》等代表作品之后,可以讓學生的閱讀興趣進一步延續,推薦學生閱讀《朝花夕拾》《吶喊》《彷徨》《駱駝祥子》等經典作品,并通過這些作品進一步了解魯迅先生,繼承他的精神,感悟他棄醫從文、用筆救國的衷腸。
(二)幫助不同學生挑選讀物
對于課外閱讀指導來說,語文教師要考慮到初中生的個性化特征,認識到初中生這個群體是一個有著很強自主意識,渴望個性化和自由化發展的群體。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真正迎合學生的閱讀需要,改變一刀切的閱讀教學局面,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外閱讀當中吸收相應的營養。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閱讀基礎和閱讀能力有著很大的差異,而且學生在進入閱讀前就已經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期待視野。面對一篇課外閱讀材料,有的學生對作者感興趣,有的學生對某個話題感興趣,而有的學生很有可能對這篇文章不感興趣。于是教師要加強課外閱讀當中的個性化閱讀指導,尤其是注重幫助不同學生挑選相應的課外讀物。初中生的是非分辨能力不足,容易被一些不良書籍吸引進入閱讀誤區,于是教師應該擔起責任,幫助學生挑選和推薦經典書籍,而且要針對不同學生給出不同的推薦。比方說,有的學生喜歡寓言、童話、科幻小說等,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伊索寓言》《凡爾納科幻小說大全》等作品;有的學生情感細膩,有很高的閱讀需求,可以給學生推薦《余光中散文》《席慕容散文》《三毛作品集》等等;一些學生的閱讀基礎比較薄弱,那么教師在推薦課外讀物時,要著眼于趣味性,讓學生對課外閱讀提起興趣且保持信心,比如推薦幾米的繪本、國際獲獎小說等等。
(三)指導學生加強合作交流
初中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有著渴望獲得他人肯定的心理,而要在閱讀指導當中充分迎合學生的這一心理,讓學生對課外閱讀保持興趣和好奇心,就要給學生提供勇敢表達的機會。尤其是要加強學生合作交流,讓學生能夠在交流互動當中收獲更豐富的閱讀成果,從中獲得愉悅的合作交流閱讀體驗。教師在鼓勵學生合作交流時,要注意選出學生普遍感興趣的話題,精心設計合作探究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當中不再只是粗略閱讀,而是從中吸收精華,積淀良好的文化素養。例如,在教學《駱駝祥子》時,不少學生在閱讀這本書時只是單純地想要知道故事的內容,所以用一種讀故事的心理進行粗略閱讀,不能夠對其中體現出來的精神內涵進行深刻把握,也無法從中理解魯迅先生滲透的情感。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的合作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小組之內就以下問題進行討論:祥子的遭遇和哪些原因有關?魯迅先生通過描寫祥子的經歷,主要想要告訴我們什么?你從中獲得的最深刻的體會是什么?教師提出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找準合作探討的方向,也可以激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不同的見解,在思維互動當中歸納閱讀成果。
(四)教授學生課外閱讀方法
課外閱讀教學不是簡單的文本閱讀,而是要真正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并讓學生在之后的課外閱讀當中進行方法技巧的鞏固。不同的閱讀方法適用于不同的閱讀情境,同時也能夠滿足學生不同的閱讀要求。初中生掌握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是比較有限的,所以教師需要傳授閱讀方法,給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科學指導。對于課外閱讀來說,應用比較廣泛的方法是精讀、默讀、誦讀、略讀、瀏覽,這些方法對應著不同的閱讀目標,所以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需求自由選擇。比如學生要想細致了解文章描寫的人物,品味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精神品質,就要采用精讀的方法;如果學生只是想要了解全文的大致含義的話,就可以利用略讀和瀏覽的方式,既能夠節省時間,又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滿足自己的閱讀要求。此外,在閱讀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引入互動閱讀、對比閱讀、選擇性閱讀等方法讓學生認識到閱讀并不是讀死書,而是要用自己的思維審視和分析,學會在閱讀當中進行正確的判斷和辨別,真正挖掘文本當中的實用價值。
(五)精心組織課外閱讀活動
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能夠讓學生對課外閱讀始終保持興趣和動力,也能夠讓生生和師生交流變成一種常態。在課外閱讀的組織實施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組建課外閱讀興趣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感興趣的課外讀物,并從不同角度出發進行文本的解讀和思考,從中積累成功的閱讀經驗。當然小組成員還要定期就閱讀中的心得體會進行交流,分享各自在閱讀當中尤為奏效的方法和技巧,不斷壯大學生的閱讀力量。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定期組織全班學生進行閱讀交流,目的是把學生的閱讀成果歸納起來,對學生起到指導和引領作用。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撰寫讀后感,交流各自的讀書筆記,開展讀書筆記展覽活動,讓學生的文本鑒賞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鼓勵學生在文本閱讀當中從不同角度出發品味人文魅力。
語文是各學科教學的基礎,必須緊跟素質教育的發展步伐,擔當起培育高素質綜合人才的責任。閱讀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而真正的閱讀應該是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綜合體。只是關注課內閱讀,忽視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和閱讀能力的發展,會降低學生的發展活力,影響學生眼界的拓展以及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于是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在積極落實新課標要求的同時,要讓學生認識到課外閱讀的意義,不斷夯實學生的課外閱讀基礎,掌握多樣化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在閱讀遷移當中完善學生的學習品質,培養更多合格的現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