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冉冉
(天津師范大學,天津 300387)
1709年,意大利佛羅倫薩的樂器制作師克里斯托福里,以撥弦古鋼琴為原形,制作出了一架鋼琴。1709年以后,克里斯托福里又將原來的弦機結構進行了更深一步的改革。他將一種啟動杠桿裝置安裝在這部機械中,這與現代擊弦機的復震杠桿系統幾乎完全一致,擊弦速度是原來的10倍,而且還可以快速、連續地彈奏,這便是現代鋼琴的雛形。
鋼琴有88個琴鍵,2至3個踏板。右邊的是強音踏板,它可以將制音器裝置進行解除,讓弦被槌擊時能夠自由振動,直到松開踏板;而左邊的是柔音踏板,它能制造出柔和的聲音。
十二平均律的普遍運用對于鋼琴藝術而言有著深遠的意義。任意相鄰的兩個半音之間的頻率差都是相等的,這便是所謂的十二平均律,也是其他任何律制都不具備的特點。十二平均律的使用使得音樂可以暢通無阻地轉調和運用和聲技巧。
意大利佛羅倫薩的樂器制作師克里斯托福里使用弦槌擊弦發音的機械裝置代替過去的撥弦古鋼琴。這樣的一種改造使得聲音變得更加富有表現力,音響的層次效果也更加豐富,并且能夠通過手指的觸鍵直接控制聲音的變化。鋼琴有88個琴鍵,它擁有寬廣的音域,音樂中所使用的整個樂音體系都被涵蓋在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鋼琴是可以替代一支交響樂隊的。音色,它作為聲音的基本要素,是音樂表現手段中極其重要的部分。它是人對聲音的感覺,是一種聽覺暫留的現象。鋼琴低音區的音色表現是渾厚、低沉的,中音區的音色表現是自然、和諧的,而高音區的音色表現則是清澈、明亮的。這三個不同音區的音色表現是截然不同的。鋼琴可以讓兩個或者是更多的鍵同時發聲,可以任意制造出各式各樣繽紛多彩的音色。
音色是描繪意境、渲染情緒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表達作曲家內心情感的重要因素。漠視音色,就像視覺藝術忽略了顏色的存在或行為藝術忽視了肢體運動一樣,讓人感到奇怪。掌控音色,這應該屬于技術的一部分,是比那種把音符彈奏得既快又平均的能力更高一籌的技藝。
1.觸鍵法的發展
在演奏中,鋼琴的觸鍵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位演奏者都希望自己彈奏出的音樂起到一個橋梁的作用,可以將聽眾與作曲家放在同一個時間維度中,溝通二者之間的思想交流。
用十根手指彈奏出最能表達作曲家情感和最能愉悅聽眾心情的音樂,一直是演奏者的追求。著名的鋼琴家戈多夫斯基曾將觸鍵法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車爾尼為代表,其特征是捶式擊鍵;第二階段:以斯圖加特學院派為代表,其特征是壓力觸鍵;第三階段:即一個新階段,以重力為其特征。由此衍生出的演奏法、演奏技術則數不勝數。但是,在不同的音樂需求下,對于觸鍵技巧也是有不同要求的。
2.觸鍵對音色的影響
當我們彈奏連音時,是需要柔和的音響效果的,這時候需要我們使用手指離鍵盤較低的觸鍵方法來完成。當我們彈奏跳音時,需要輕快的音響效果,這時候便需要我們使用手指離鍵盤較高的觸鍵方法來完成。當我們彈奏琶音時,需要清澈、透亮的效果,這時候即需要我們將手指盡可能地貼近鍵盤彈奏的觸鍵方法來完成。
施加到琴鍵上的重量越多,聲音就會越洪亮。當我們想要增強音量時,可以運用大一點的關節。手指擊鍵的速度不僅能改變音量,還會改變音的清晰度。
如果需要明亮、干凈、清澈、尖銳等音色效果,可以試著加快觸鍵速度。如果需要柔和、深沉、悠長、縹緲等音色效果時,可以將觸鍵速度放慢一些。因為如果當觸鍵的速度變慢時,琴弦的基音振幅會較小,因而所產生的泛音也就會隨之減少,音色自然就會顯得柔和許多。演奏者在演奏時,應根據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個人的風格特點,并結合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去判斷作品所需要表達的是什么,應該運用哪些不同的音色去塑造。掌握了這些,就可以根據音樂作品所需要的不同力度和音量靈活、交替地使用各種不同的觸鍵的方法。
3.觸鍵后的放松方式
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所選擇的觸鍵后的放松方式,對音色所起的作用同樣是重要的。觸鍵后立即放松或是保持一定的緊張度后再放松,或者是始終保持緊張度等幾種不同的放松方法所帶來的音響效果和音色變化是不同的。如果放松不及時,便會減弱混響的效果。
(1)觸鍵后立刻放松
彈奏時掌握好放松的技術要領,可以獲得清澈的音響效果。即在手指觸鍵時借助鍵盤產生的反彈力使手腕和整個手臂放松下來,這種觸鍵后立刻放松的方法再加上踏板的控制,能夠產生帶有極好混響效果的音色。
(2)觸鍵后保持一定的緊張度后再放松
當觸鍵后不是立刻放松而是保持一定的緊張度后再放松,這樣的放松方式可以達到強調樂句中每一個音符的效果。
1.鋼琴演奏時所需的身體部位
演奏時,人體參與彈奏的部分會涉及到手指的各關節、整個手臂及腰部等。演奏技術的提高需要協調好身體的各個部位。
2.手指的獨立性
在琴鍵上彈奏的過程中,手指需要支撐住來自肩膀、上身的力量。但是,由于每根手指的長度不同,所以需要通過訓練,將手指的獨立性充分調動起來。手指的獨立性運動來自于掌關節的發力,并且做垂直于掌關節的上下運動,各手指相互之間是不存在依賴和牽扯的。在手掌有整體支撐感的前提下,手指才能做到獨立。當手指獨立后,我們需要對手指進行鍛煉,使它具備一定的指力,這樣會使演奏的音樂更加豐富多彩。手指的獨立性會對彈奏時的音色效果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平時的練習中,我們一定要加以留心,不能對它們報以輕視的態度。
3.協調手腕和手臂
雖然我們常說手指是鋼琴彈奏的主力軍,但是,如果沒有手腕和手臂之間的互相配合,手指也是不能正常彈奏的。它們之間的協調使用會使得整個手臂富有柔韌性和協調性,這對整體演奏所起的作用是尤為重要的。
由跳音、和弦構成的各種樂句類型,由于所需表現的情感不同,這時我們就需要調動起手腕和手臂,讓這兩個不同的發力點共同進行彈奏,使它們在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的情況下來完成演奏。這可以使音響效果與不同類型的音樂要求相吻合。
在所有彈奏的音樂中,很多作品都是有句法表現特征的。演奏時,如果處理好手腕和手臂的協調,可以使演奏者彈奏出不同的音色和代表著不同情緒的樂句,同時也會讓人們感受到音樂的呼吸。
1.踏板的原理及作用
1783年,英國的布勞烏德在其制作的古鋼琴上裝了踏板之后,踏板與鋼琴演奏便形影不離。它所制造出的誘人色彩讓人耳目一新,為之著迷。
鋼琴上通常有三個踏板,左邊的叫弱音踏板,中間的叫持續音踏板,右邊的叫制音器踏板。
(1)左踏板
左踏板又稱為弱音踏板,它在樂譜上的標識是“una corda”——踩下左踏板,“tre corde”——放開左踏板。當踩下左踏板時,鋼琴活動部分的整套琴槌都會略微向左移動,使得發出的聲音相對較弱并相對沉悶。
(2)中踏板
鋼琴的中踏板分為兩種:一種是常見的中踏板,它控制著在琴槌和琴弦之間上方的可以調節升降的毛氈條。踩下這種中踏板時,毛氈會被放下,琴槌則會隔著毛氈擊打在琴弦上,使聲音變弱。而另一種是有別于起到弱音作用的,它被稱為“sostenuto”——持續音。這樣的踏板能夠有選擇性地去延長一個或幾個音。
(3)右踏板
在鋼琴上,右踏板是最常使用的踏板了。它可以松開琴弦上的所有制音器,使琴產生共鳴,這樣可以通過琴弦的共振泛音延長手指無法保持的聲音。
2.踏板對鋼琴音色的影響
(1)左踏板
左踏板可以幫助演奏者將聲音彈到更弱,去除音質中的敲擊成分,使聲音變得更加柔和起來,即增加音色,改變音質。它主要改變的是聲音的色彩,而不是聲音的強弱。當遇到低音區某些需要極弱地彈奏的和弦時,可以借助左踏板使音變得暗淡、沉悶。但在需要有光澤的旋律中,不能依賴左踏板,主要還是得靠改變觸鍵來控制音色。
(2)中踏板
雖然中踏板的使用不是經常性的,但它是極富有表現力的。它可以保持樂句的完整性、持續低音的效果、制造一個穩定聲部與其他聲部相對比的效果,還可以延長和弦中的某些音。
(3)右踏板
如若能夠合理地使用右踏板,那么會使得音樂表現更加生動、活潑。但是,如果說我們需要的是清晰、透明的音色,則需要減少對右踏板的使用;如果我們需要的是連貫的音樂、豐滿的音響,則可以增加對右踏板的使用頻率。右踏板的使用需要根據作品的節奏特點、和聲特點、力度變化特點、風格特點、音樂連貫性特點以及作品的聲音色彩特點進行使用,而不是隨意、盲目地去使用,否則只會事與愿違。踏板的使用可以反映出演奏者的藝術修養、對作品內涵的理解以及其自身的審美程度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