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新松小學 譚 麗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也開始重視教學方式的創新與完善,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生開展教學工作,幫助學生提升學習主動性。但是,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工作相融合時,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對信息技術的了解不夠全面,對信息化教學方式的應用能力不強,在教學過程當中缺乏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等。
以往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時,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解,學生在課桌上記錄教師所講解的內容,課堂氛圍沉悶無聊,極易使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甚至還會對數學這門科目產生不耐煩的情緒。在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課堂后,極大地改善了上述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設備將原本乏味無聊的數學知識通過較為有趣的方式加以呈現,使得學生能夠更加專注于數學課程內容的學習。這對于小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良好的優化作用,可以激發學生在數學方面的潛力,使學生能夠將飽滿的熱情投入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前準備時,要對教材中所涉及的重難點知識進行細致的研究與分析,并從網絡上查找相關資料與課程內容相融合,制作成內容豐富、有趣、具體的數學課件在課堂展示,達到充實數學課堂內容的效果。通過這種方法,學生能夠迅速、深刻地掌握教師所教授的數學知識,從而獲得較為理想的學習效果。
綜觀我國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現狀,發現許多教師對信息技術與教學工作的融合方法的認知水平不高。教師過于依賴教材上的內容,認為多媒體設備只是一種展示方法,沒有完全掌握信息化教學方式的要領。還有一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完全不使用信息技術,對學生缺乏正確的引導。除此以外,有些教師為學生留出的思索時間過少。例如:在教授“克和千克”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只是機械化地播放事先做好的PPT,并沒有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對這些重量單位以及換算方法進行思索,導致學生在學習這一節內容時并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各大學校在開展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工作時,要建立健全相關的教學制度,完善相關的教學體系。然而,當前有許多學校忽略了信息技術與教學工作的融合,嚴重缺少信息化設備。除此以外,許多學校的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對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不足,學校忽視了對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評價工作,教師的信息技術缺少培訓。
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時,對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工作要予以重視,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能夠充分發散自身的思維。教師使用信息化技術開展教學工作,能夠充分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然而,當前有許多數學教師所使用的信息化教學方式較為固化,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主動性不強,使得數學課堂的質量難以得到明顯的提升。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使學生能夠帶著飽滿的熱情參與各種探索研究活動。例如:教師在教“九九乘法表”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展示,使學生將專注力放在課堂上,積極地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學生較為感興趣的故事,如《松鼠存糧》:冬天快要來臨,小松鼠們開始儲存糧食,大家商議好每只小松鼠要存5 噸堅果,那么6 只小松鼠一共要存多少噸堅果呢?通過這種方法,可以為小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課程中所提到的數學知識有一個良好的掌握。除此以外,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用幻燈片以及動漫來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學習,讓學生針對一些問題進行探討,并找到方便且簡單的學習方式,更加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時,可以適當地使用一些情境教學法,使學生在教師所設立的情境當中有所感悟,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充分提升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時、分、秒”這一節內容時,可以設定一個教學情境:小明每天都要出門跑步,平均每天要跑1 個小時,那么他每天要跑多少分鐘,又要跑多少秒呢?同時,教師可以制作出一些PPT 來對課程內容以及問題進行展示,將問題更加生動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以及設立的情境提出自身的看法。使用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小學生對事物的觀察以及分析能力,充分提升他們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
當前,不僅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信息技術與教學工作的融合,校領導也要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不斷建立健全信息化教學的相關制度,形成良好的教學體系,源源不斷地為信息化教學提供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支撐。除此以外,學校要定期對小學數學教師開展關于信息技術的培訓活動,定期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并加強各個教師之間的溝通,使教師能夠互相分享自身的信息化教學經驗。不僅如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將教學工作做好,就要對教材上的知識內容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將信息化技術與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融合,幫助學生充分理解信息化教學方式。
小學數學教師在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工作相融合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多邊形面積”這一部分內容時,學生往往難以理解,而讓學生計算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的面積時,學生通常能夠快速地計算出來。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分割的方法開展教學工作,將分割方法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展示,在此過程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測量多邊形當中的各個邊長、高等因素,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師要充分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尊重學生在課堂上所占據的核心地位,不斷適應新的教學理念,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友誼,并及時和學生進行交流。此外,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減少學生與數學這門科目之間的距離感,通過情境教學法的使用、實踐活動的開展以及教師的親手示范,積極引導學生對數學課程內容以及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
小學數學教師使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工作這一過程,全面體現了新型教學模式的特點。然而,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也不能只是依靠科技,在教學方法上也需要加以創新,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氣氛更為活躍,達到更為理想的小學數學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使用小組探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分組,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一些問題,讓學生針對教師所提出的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從而達到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再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這一教學方法,在數學課程開始之前通過微信群等途徑向學生傳送一些微課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對課程內容有一個具體的了解,并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找出自己不懂的數學問題。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留出時間為學生解答疑惑,從而達到理想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的信息技術發展呈現出良好的態勢,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重視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充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不斷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并結合學生年齡特點與學習現狀,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此外,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設立教學情境,在教學情境當中引發學生思考。另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以及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充實課堂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深化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思考,提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