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航 (中北大學藝術學院)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在這個過程中,音樂藝術的發展極其迅速,其中有關音樂樂器藝術的學習更是受到人們的追捧。薩克斯作為器樂的主要代表之一,在很多音樂演奏形式中都被廣泛使用。
薩克斯作為西洋樂器的典型代表之一,其音色變化多樣,美妙而深沉、輕柔而憂傷,極富感染力。雖然薩克斯的出現時間較短且應用范圍有限,但是依然成為當下較流行的音樂之一。薩克斯隨著爵士樂的發展變得更受人們的歡迎,而薩克斯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都不只是教給學生一種使用薩克斯的技巧,而是通過演奏技巧的教授使學生感受到薩克斯獨有的藝術魅力,并提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使學生在學習音樂技巧的同時又能深切感受到音樂的力量。
在薩克斯演奏中,演奏者的氣息調節和運用是否正確是影響演奏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薩克斯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教授學生如何正確的進行氣息的調節和有效運用,達到薩克斯教學最基本的目的。我國目前大部分薩克斯初學者都存在一定的氣息控制和調節問題,比如氣息無法下沉、身體較為僵硬等。尤其在有關腹部呼吸的教學中學生的胸腔不夠放松,導致氣息無法通過胸腔到達腹部,無法進行腹部呼吸,導致學生表現出的氣息不夠細膩沉穩且斷斷續續,難以達到教學效果。
薩克斯管對演奏者的口型和發音要求極為嚴格。當教師在進行薩克斯表演的教學時,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因此在口型方面很難保持統一標準,為教師在口型方面的教學增加了一定難度。同時,在發音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口型的不標準、不統一,每個學生的發音也會有所差別。因此,在薩克斯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口型一定要進行嚴格訓練,確保不會對發音產生影響。
在薩克斯操作過程中,對薩克斯演奏者的手型要求極為嚴格,手指的擺放位置必須準確,從而才能為薩克斯演奏水平提供保障。就我國目前的薩克斯教學情況而言,有部分學生的手指太過僵硬,導致手指發力不準,使學習效果逐漸下降。同時,部分教師對學生手型的要求不夠嚴格,手型要領的教學也不夠詳細,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了不好的手型習慣,尤其是手指按壓音孔不準確,極易導致漏音現象,使薩克斯的教學成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薩克斯有關手型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認真教授、嚴格監督,防止學生養成不良的演奏習慣。
隨著國內藝術教育的不斷發展和壯大,有關薩克斯的學習熱情不斷上漲,使薩克斯學習者的年齡逐漸變低。相對體形較大的達克斯而言,小學生的身高以及身體支撐能力有限。在進行長時間連續的薩克斯學習后,學生體力下降,不僅難以保證薩克斯的學習效果,還會對學生的頸部、背部和腰部造成傷害。長此以往,由于學生身體各部位受力不均,導致其形體姿勢發生變化,不僅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產生影響,還會降低薩克斯的學習效果。
在薩克斯教學過程中,若想要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則必須先讓學生認識理解音樂教育的核心。音樂教育的核心并不只是學習一種演奏技巧,同時更要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一定程度上音樂也只是人的聽覺審美理想的感性呈現,因此必須先使學生意識到審美的重要作用,使學生真正對音樂審美能力有所認識。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在薩克斯教學過程中堅守音樂教育的核心,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而非僅關注演奏技巧的提升。教師要在教授過程中結合薩克斯的音高、音色和音長,使學生先認識到薩克斯的美,對薩克斯具有基礎上的審美。
教師在進行薩克斯教學過程中要突出薩克斯音樂的多樣性,使學生對薩克斯音樂有更廣泛和深入的認識。比如,增加教授曲目的多樣性既可以是古典樂,也可以是爵士樂,還可以是較為優秀的流行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薩克斯的演奏特點對每個類型的音樂進行分析,使學生認識到薩克斯演奏對音樂表達、音樂感情的影響,訓練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
在進行薩克斯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授內容選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切忌所有課程都采用同一方式進行講授。比如,在進行手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講理論知識,然后再進行示范教學,最后監督學生進行訓練。但是,教師在進行音樂賞析的教學時切忌采用相同的方式。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嘗試賞析,然后進行補充,還可以讓其他學生嘗試演奏。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薩克斯演奏能力,又能鍛煉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憑借個人體驗感悟到音樂之“美”。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講述有關薩克斯教學的簡要介紹,然后分析國內薩克斯教學現狀。最后提出有關在薩克斯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對薩克斯教學中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