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珍珍 (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福利東路第一小學)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人們逐步意識到基礎音樂教育的潛力,其作用和重要性獲得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認同。與此同時,人們也對基礎音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兒童舞蹈與成人舞蹈的最大區別就是富含“童趣”。兒童自己所創編的舞蹈不用過多舞蹈技巧,重點應以培養兒童對舞蹈的審美能力和興趣愛好為主。小學生舞蹈創編的能力較弱,這也要求音樂教師要利用兒童喜歌善舞的天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循序漸進地培養兒童音樂舞蹈創編的能力。通過課堂常規的訓練,逐步養成兒童良好的課堂舞蹈創編習慣。
1、激發想象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所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非常重要。舞蹈創編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感受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等,也可以使學生在參與中盡情抒發情感,回歸兒童本性發展個性。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鼓勵學生培養其創造精神。如在教授《小黃帽》這首具有表演特點的歌曲時,我沒有將事先編好的動作教給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生活實況來想象我們小學生過馬路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并把它用動作表現出來。學生將自己的模仿、體驗、實踐,以及對歌詞內容的理解融合在一起,從而創編出自己心儀的舞蹈動作,進而表現出整首歌曲的情感。
2、創設情境提高審美能力
一堂音樂課可以是一首優美的童話詩、一段悠揚的音樂,還可以是一個動人的故事,這取決于音樂教師創設的美麗情境。在音樂課堂中,教師應創設符合音樂情緒的、優美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體驗,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用舞蹈動作來表現歌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如《游子吟》這首歌曲,老師播放有關于母子情的舞蹈視頻短片,讓學生對母愛產生直觀的、初步的印象,并去理解歌詞含義感受媽媽對兒女深深的愛。在情境的創設上以談話的方式與學生交流,創設不同角色完成表演,教師扮演媽媽、學生扮演兒女。教師播放音樂、示范動作,學生仔細觀察動作,表現出孩子遠離他鄉,母親依依不舍的情景。接下來,為了讓學生更好掌握動作,可以讓學生與教師合作進行練習。學生做著遠游他鄉離開家人的動作,完全融入離別的痛苦之中,產生離別的畫面。最后學生掌握好動作后再進行合作表演。這樣創設情景不僅培養了學生愛好舞蹈的情趣,還發展學生的情景體驗能力、鑒賞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現能力,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小組學習、合作學習,是新課改的一項亮點,在小學音樂課改中也得到了體現。在舞蹈創編的教學環節中,小組學習能使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合理的組長、組員分配,能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起到積極的作用。
舞蹈創編小組的組長人選非常重要。通常小組長將在組內擔任創編、維持紀律的主要角色。被選作組長的同學通常都是參加了課外音樂藝術訓練或者是對此方面非常有興趣的孩子,對音樂元素的感知比沒有參加訓練的孩子更為敏感,甚至已經能夠擁有自己的舞蹈創編想法了,在課堂的創編中會很好的帶領本組同學進行創編學習。并將班里的學生根據性格、音樂素質均勻分配,能力較強的組長可以帶動能力欠缺的組員。
1、引導學生們根據歌詞進行舞蹈創編
以湘藝版的教材為例,教材的編寫十分貼近兒童的生活,其中有許多的歌曲都與小朋友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歌詞內容很好理解。在進行課堂舞蹈創編教學環節時,可利用教材里的素材,引導學生們學會根據歌曲中歌詞內容進行舞蹈創編,淺顯的歌詞搭配簡單的手勢和動作,如:揮手、跑跳、旋轉、扭動、搖擺等。動作不須經過修飾,不在乎舞姿多么優美,完全是兒童化的自然肢體語言,這也算是最簡單最基礎的舞蹈創編了。
2、引導學生們在表演隊形上進行創編
當學生已經領會到如何進行簡單的舞蹈動作創編之后,教師接下來應指引各小組對本組的表演隊形進行簡單的設計,如站成幾排、半圓形、三角形等。當歌曲由幾個樂段組成的時候,還可根據樂段的段落來安排舞蹈動作和表演隊形的變化。
3、引導學生學習常用舞蹈動作
一切創編都是以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基礎,無論是根據歌詞進行情景創編,還是根據歌曲節奏進行想象創編,教師都要事先有目的地進行滲透與鋪墊來打開學生的思路。如果是涉及到較有特色或某種固有風格的舞蹈(如傣族舞蹈、新疆舞蹈)時,應在歌曲教學中穿插或是歌曲教學后由教師事先教會全班同學一些該舞蹈的基本動作,舞蹈創編時再讓各組同學進行串編。
創編教學是基礎音樂教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音樂課堂所特有的教學環節之一。合理有效的開展創編活動,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增強所學知識的彈性,更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發散性、創造性思維。要想獲得更好的舞蹈創編效果,還是音樂節奏的理解能力,都需要教師的耐心指導、學生們創編元素的積累、創編學習小組內的長期鍛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