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摘要】 目的 研究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宮腔粘連對子宮內膜修復的影響。方法 120例宮腔粘連患者, 依據患者入院的先后順序進行編號1~120, 隨機數字法抽取60例為對照組, 使用宮腔鏡單極電切術治療, 余下6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 接受宮腔鏡雙極電切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術后3個月的子宮內膜厚度, 術前、術后3個月的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 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的8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4.227, P=0.040<0.05)。術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為(8.8±1.4)mm, 對照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為(6.5±1.5)mm。觀察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大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683, P=0.000<0.05)。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個月的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對比,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09, P=0.648>0.05)。結論 宮腔鏡電切術在宮腔粘連治療中的應用能夠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 有助于患者子宮內膜的修復, 且雙極電切術的治療效果優于單極電切術, 值得推薦。
【關鍵詞】 宮腔鏡電切術;宮腔粘連;子宮內膜修復;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0.038
宮腔粘連是指宮腔和宮頸管發生粘連, 手術、感染等所致的子宮內膜基底損傷是宮腔粘連的常見誘發因素。宮腔粘連的危害較大, 中度與重度患者的子宮內膜嚴重損傷, 子宮容受性大大降低, 進而影響到患者的生育功能, 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宮腔鏡電切術是當下治療宮腔粘連的最有效手段, 其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但宮腔鏡電切術在治療宮腔粘連, 快速分離粘連宮腔時電切環的高溫會引起組織受熱、脫水等問題, 從而對組織細胞造成熱損傷, 引發各類不良癥狀, 降低治療效果[2]。單極、雙極電切術是常用的兩種宮腔鏡電切術, 現抽取120例患者使用對比分析的方法總結治療效果及其在子宮內膜修復中的作用, 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累計在2019年1~10月間抽取宮腔粘連患者120例, 依據患者入院的先后順序進行編號1~120, 隨機數字法抽取60例為對照組, 患者年齡23~36歲, 平均年齡(30.3±3.3)歲;體質量指數14~33 kg/m2, 平均體質量指數(22.3±3.6)kg/m2。余下6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 患者年齡21~37歲, 平均年齡(29.8±3.4)歲;體質量指數15~34 kg/m2, 平均體質量指數(22.5±3.9)kg/m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納入符合美國生育協會宮腔粘連相關分類標準的患者;②納入經過倫理學會批準的患者;③納入對研究具體事宜知情并愿意參與的患者。
1. 2. 2 排除標準 ①排除合并惡性腫瘤及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②排除身體重要器官存在功能障礙問題的患者;③排除因卵巢、垂體等存在病變而閉經的患者;④排除精神狀況不穩定的患者;⑤排除了解研究具體事宜但不愿成為研究對象的患者。
1. 3 方法 研究所選用的治療儀器為美國Olympus公司生產的宮腔電切鏡, 診斷儀器為美國GE公司生產的Voluson-730Pro。宮腔鏡電切手術開展前首先指導患者做好后腸道準備工作, 手術開展前2 h在患者肛門內放置卡孕栓, 以達到軟化患者宮頸的目的, 為電切術的開展做好準備。開展手術時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 在B超的監護下進行整個手術操作。對照組患者接受單極電切術, 電極電切的功率在40~80 W, 膨宮介質為5%的葡萄糖溶液, 手術期間患者體位為膀胱截石位, 使用擴宮棒來擴張患者的宮腔, 并逐漸增大擴宮棒的型號直至使用10號擴宮棒。完全擴張患者宮腔后將宮腔鏡置入其中, 在B超的監護下使用宮腔鏡將粘連的組織分離開來, 幫助宮腔回復至最佳狀態。觀察組患者接受雙極電切術治療, 雙極電切功率在180~200 W, 膨宮介質選用0.9%的氯化鈉溶液, 除分離宮腔粘連的方式不同外, 其余手術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分離宮腔粘連的過程中首先使用針狀電極來打開宮腔粘連, 待宮腔粘連完全打開后借助環狀電極來切除宮腔粘連, 如果患者合并子宮內膜息肉、子宮縱隔等病變, 則可使用電極一同處理, 需保證處理后的宮腔底部完全暴露出來, 宮腔兩側的輸卵管開口清晰可見。
宮腔鏡電切術的手術時間一般<60 min, 手術結束后對兩組患者使用醫用透明質酸鈉2 ml, 以達到預防粘連的目的。術后患者需接受3個療程的序貫藥物治療, 治療藥物為戊酸雌二醇片、黃體酮膠囊。
手術前后于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患者的靜脈血液2 ml, 置于枸櫞酸鈉抗凝管內, 在3000 r/min的轉速下進行離心處理, 時間為5 min, 之后借助羅氏e601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測定血液樣本, 所選用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產, 完成測定后記錄血清雌二醇、孕酮等指標。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于術后3個月使用宮腔鏡復查, 根據患者的宮腔形態, 月經情況等評估治療效果。其中, 月經正常, 宮腔形態恢復至正常狀態為顯效;除月經量較少外月經基本改善, 宮腔形態恢復至正常狀態為有效;月經未恢復且仍存在宮腔粘連問題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術后3個月對患者進行B超檢查, 記錄膀胱充盈狀態下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 對比分析不同治療方法對子宮內膜修復的影響。③對比術前、術后兩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孕酮指標。④統計術后患者各類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對比分析兩種治療方法的安全性。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術后3個月, 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32例、有效25例、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5.00%;對照組患者治療顯效26例、有效24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83.33%。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4.227, P=0.040<0.05)。
2. 2 兩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對比 術后3個月, 觀察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為(8.8±1.4)mm, 對照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為(6.5±1.5)mm。觀察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大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683, P=0.000<0.05)。
2. 3 兩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對比 術前, 觀察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分別為(389.3±98.2)pmol/L、(29.8±8.2)nmol/L, 對照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分別為(390.5±94.5)pmol/L、(30.0±7.8)nmol/L, 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068、0.137, P=0.946、0.891>0.05)。術后3個月, 觀察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分別為(488.3±103.5)pmol/L、
(40.0±9.1)nmol/L, 對照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分別為(487.5±101.4)pmol/L、(38.9±8.3)nmol/L, 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043、0.692, P=0.966、0.490>0.05)。
2. 4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術后出現并發癥3例, 包括電解質紊亂患者2例、子宮穿孔患者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5.00%;對照組術后出現并發癥2例, 包括電解質紊亂患者0例、子宮穿孔患者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3.33%。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09, P=0.648>0.05)。
3 討論
本次研究抽取120例宮腔粘連患者, 使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 并給予宮腔鏡單、雙極電切術治療, 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的8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4.227, P=0.040<0.05)。術后3個月, 觀察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為(8.8±1.4)mm, 對照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為(6.5±1.5)mm。觀察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大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8.683, P=0.000<0.05)。進一步驗證了宮腔鏡良好的應用價值。治療效果及子宮內膜厚度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單機電切術所依賴的電切系統經過人體全身, 在分離及切斷宮腔粘連的過程中對機體組織、子宮內膜的傷害較大, 雙極電切術所依賴的電切系統則僅經過人體部分組織, 所造成的熱損傷也明顯較小, 因此術后患者的子宮內膜可在短時間內恢復, 宮腔形態也得到改善。
臨床上評估子宮內膜及卵巢功能的重要指標為血清雌二醇及孕酮, 一般情況下流產、清宮等宮腔手術后上述指標會明顯降低, 隨后會逐漸恢復, 研究中,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個月的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對比,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種手術方法在促進子宮內膜修復方面均具有不錯的應用價值。
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宮腔粘連的過程中常見的并發癥有子宮穿孔和電解質紊亂, 本次研究中, 單、雙極電切術治療下均有患者出現子宮穿孔,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09, P=0.648>0.05)。其中雙極電切術治療中有患者出現電解質紊亂的問題, 引發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雙極電切術治療中選用0.9%的氯化鈉溶液作為膨宮介質, 在這樣的環境下極易出現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從子宮穿孔的誘發因素來看, 宮腔邊緣或纖維肌粘連是子宮穿孔的高危因素, 通過規范手術治療可以進行控
制[3-5]。近些年, 隨著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 宮腔鏡電切術也得到了技術革新, 電解質紊亂、子宮穿孔等并發癥明顯減少, 安全性進一步提升, 期望未來的研究中更能夠進一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 宮腔鏡電切術在宮腔粘連的治療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可以在改善患者病癥的同時促進子宮內膜的修復, 其中雙極電切術相較于單極電切術臨床治療更佳, 值得推廣應用, 促進患者子宮內膜及卵巢功能的恢復, 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紀武, 朱根海, 賀國麗, 等. 宮腔鏡下金屬彎鉤分離粘連術與常規電切術對宮腔粘連患者子宮內膜功能的影響. 中國醫學裝備, 2019, 16(4):90-93.
[2] 鐘慈新, 劉海英, 古麗華, 等. 優質護理對重度宮腔粘連宮腔鏡電切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及疼痛的影響.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8, 27(23):105-108.
[3] 寧瑤. 宮腔內留置Foley球囊尿管和注射幾丁聚糖對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后宮腔粘連的預防效果評價. 中國處方藥, 2018, 16(4):117-118.
[4] 趙現立, 南燕, 齊進, 等. 中重度宮腔粘連宮腔鏡電切術后兩種方案預防再粘連臨床研究. 陜西醫學雜志, 2018, 47(2):165-167.
[5] 李靜妍. 探析全程護理干預對重度宮腔粘連患者宮腔鏡電切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 名醫, 2018, 65(10):209.
[收稿日期: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