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忱
摘 要:《冰與火之歌》是美國奇幻小說大師喬治·雷蒙德·理查德·馬丁創作的長篇史詩奇幻巨著。作者在小說中刻畫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本文對該小說中三位典型女性角色進行分析,探討在富有競爭意識和權力斗爭的背景下女性角色的身份認同問題。
關鍵詞:《冰與火之歌》;女性角色;身份認同
一、引言
美國長篇史詩奇幻巨著《冰與火之歌》以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明爭暗斗的權利爭奪、腥風血雨的廝殺場面和豐富多彩的人物刻畫吸引了廣大讀者。小說中除了那些有“主角光環”“權利象征”的男主人公,作者也運用了大量的筆墨來刻畫個性鮮明、身份突出、經歷豐富的女性角色。她們不斷在成長過程中戰勝軟弱走向強大,實現自我救贖。她們追求自由平等,獨立自主,在男性權力斗爭的過程建構自我,實現自我身份認同。
身份(Identity),源自拉丁語Identitas和古法語Identite,都是由表示“同一”的詞根idem演變而來。身份認同這一概念源自西方,表示主體對自身的一種認知。隨著特定社會語的改變,人物身份認同的塑造也會發生改變。在《冰與火之歌》中,三位典型的女性角色瑟曦·蘭尼斯特、丹妮莉絲·坦格利安和艾麗婭·史塔克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實現身份認同。與此同時,隨著在社會群體的變化和發展,三位女性角色的社會身份也發生著變化。
二、自我身份認同
自我身份認同是主體對于自身的一種認知。顧名思義,就是認識何為自我。個體在自我身份的認同過程中構建自尊、信仰、價值觀,不斷提升自我認知,自我判斷和自我評價。個體由于自身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經歷變化,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從而形成對自我身份的明確。
瑟曦·蘭尼斯特出身貴族家庭,擁有家世、美貌和財富,但在這樣一個對權力明爭暗奪的大環境中,其女性身份在政治權力的爭奪中失去了有利條件。但瑟曦是《冰與火之歌》女性角色中權力欲望最明顯的代表,所以她對權力的爭奪往往通過婚姻等手段曲折實現。所以,瑟曦這個角色從最初的“富家女”,到通過政治聯姻成為王后,再到后來的謀害丈夫發動政變,將亂倫之子推上王位從而攝政太后統治國家。在整個過程中她實現了自我身份的轉變和認同。從最初對父權制度和男權社會的極力反叛,到后來自己的野心大發,倒行逆施,她逐步淪為權力的施暴者,也變成了男權制度失敗的翻版[1]。在瑟曦的自我身份認同中,既有反抗壓迫勇于挑戰世俗命運的勇氣,也有淪為權力奴隸、離經叛道的辛酸可悲。
丹妮莉絲·坦格利安與瑟曦不同,最初她是沒有任何獨立反抗的女性角色。她膽小懦弱,畏懼自己的哥哥,極度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由于自己哥哥的壓迫,使其女性意識開始自我覺醒。隨著家族的滅亡她開始擺脫男性權力的依附,從而走向成長之路,一步步實現人格獨立和精神自由。真正走向獨立后,丹妮莉絲倡導解放奴隸制,追求更高的自由和平等。她逐漸擺脫了男權社會專制的桎梏枷鎖,為獨立女性發展奠定了基礎[2]。正是由于壓迫到反抗的權力爭奪過程,丹妮莉絲在性格上也從生性懦弱、委曲求全到打破陳規,實現自我突破。也是由于女性意識的覺醒,讓丹妮莉絲的自我認知系統不斷經歷瓦解、重建、加固的過程,從而最終實現自我身份的認同。
艾麗婭·史塔克是《冰與火之歌》中比較特別的女性角色,她擅長騎馬、計算、探險,具有許多男性角色身上的特質,是個名副其實的“假小子”。但是艾麗婭對于自己的身份,尤其是性別是有清晰認知的。她擅長于通過自我學習來使自己變得獨立且強大,她重新定義了女性身份,不再是柔弱、膽怯的代名詞。從小男孩子的性格,已使得艾麗婭對于自己的身份存在堅強、勇敢的認知,隨著家族遭到瑟曦王后的迫害,流亡生活使她變得更加堅強冷靜。所以,正如人的不斷成長,自我身份認同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自我身份認同并非一成不變,而在變化中主觀能動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3]。
三、社會身份認同
人作為社會角色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和群族單獨存在。社會對人的影響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同伴、文化等諸多因素。個體受到各個方面的影響,進而進行自我過濾、總結和反思,形成自我認知和評價。與此同時,也對社會或群體具有反作用力,二者相輔相成。在外界與反思雙重機制的影響下,產生自我身份認同的同時也會產生社會身份認同。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個體進行自我反思和重構,這是每一個人的基本屬性。
瑟曦·蘭尼斯特、丹妮莉絲·坦格利安和艾麗婭·史塔克三位女性角色在社會身份認同方面都存在一個共同特點,即經歷了父權制度和男權社會的壓迫。瑟曦·蘭尼斯特是政治婚姻的一顆棋子,她是政治婚姻的直接受害者,她的婚姻形同虛設,她的命運與男性的政治權力和私有財產緊密相連。她自身并無權力可言,只是完全淪為丈夫的附屬品,依靠男子的財富和地位,瑟曦最初并沒有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自由。同樣,丹妮莉絲·坦格利安與其生性惡毒的哥哥維斯利安過著流亡的生活,她哥哥性格殘暴,濫用暴力,經常辱罵和毆打自己的妹妹。受到哥哥的長期壓制和羞辱,為丹妮莉絲后來的反叛性格奠定了基礎[4]。艾麗婭·史塔克在整個封建男權時代背景下,也難逃父系社會的影響。即使生來叛逆且獨立,但是社會大環境帶來的根深蒂固的影響,使其無法擁有真正的權力,而只能與男性權力的桎梏與枷鎖做抗衡。
在這樣的社會文化背景下,三位女性角色社會身份的構建具有相似之處。都是在父系制度男權社會的壓迫下逐漸成長為精神獨立、人格自由的女性。這種自我身份的構建也給文化傳統和社會習俗帶來了不小的影響。雖由于大時代背景的限制,三位女性角色的社會身份并沒有得到本質性的改變,但其中女性意識的覺醒和獨立自主的反叛精神,以及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的意識卻給讀者帶來了不少的思考。
四、結語
《冰與火之歌》這部史詩奇幻巨著中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女性角色,為女性身份認同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基于作品中世紀歐洲的時代背景,父權社會的壓迫和權力斗爭的性別單一化,使得女性處于弱勢地位,權益缺失。但作品中女性角色通過后天的自省與學習,走向獨立和自主,對于自我身份的認同也從迷茫走向成熟。也正是由于該著作中塑造的反叛、獨立、勇于打破專制沖破束縛和的女性形象,讓該作品大放異彩,經久不衰。
參考文獻
[1]劉杰,張瑞紅.美劇《權力的游戲》中的女性形象的建構和取向[J].電影評介,2016(05):101–103.
[2]羅娟.《權力的游戲》中女性意識的體現[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4(02):61–63.
[3] 韓海燕,黃春艷.《冰與火之歌》丹妮莉絲形象分析[J].青年文學家,2018(17):120-121.
[4]宋麗娜.《權力的游戲》女性形象解讀[J].電影文學,2015(1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