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良法善治是我國法治建設過程中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新時代中國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條件。因此,在法治政府建設中,良法善治原則應視為法治建設的核心理念,并將其全程和全方位貫徹落實在法治政府建設中,才能推動我國政府建設成為一個符合良法善治要求的法治政府。本文以良法善治視角,圍繞法治政府評估展開分析,在具體分析法治政府評估中良法善治原則應用的重要作用的基礎上,探討了我國法治政府評估中的困境,進一步提出了良法善治原則在法治政府評估中的應用。
關鍵詞 良法善治原則 法治政府評估 應用
作者簡介:李海毓,山西省晉城市委黨校。
中圖分類號:D60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1.220
在法治政府評估中,法治觀念對其影響十分深遠。在我國法治政府建設過程中,我國法治建設日漸完善。但是,在法治政府建設中因形式法治主義的負面影響,而造成法治政府評估工作陷入困境,進而影響我國法治政府評估的公信力和認同度。針對此類困境,良法善治原則憑借屬于新時代的法治本質屬性和價值目標,應推廣應用在法治政府評估中,才能發揮良法善治的積極作用,推動我國法治政府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一、法治政府評估中良法善治原則應用的重要價值概述
基于法治政府評估工作開展過程中,遵循“良法善治”原則,能夠起到多方面的價值作用??偨Y起來,具體價值作用如下:
(一)能夠為法治工作提供精神支柱
在中國法治建設中,法治手段不是唯一保障措施,應建立在法治觀念和法治精神支撐的基礎上。而在現代社會中,法治精神的構成要素主要涉及確立善法、惡法價值標準,認同法律至上地位,形成法治觀念,建立權利文化人文基礎四類[1]。由此可見,在法治精神中,良法善治是核心理念和核心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將良法善治融入到法治政府建設的全過程,以此增強社會全體公眾對良法善治的認同,進而加快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向前發展[2]。
(二)能夠夯實法治制度的基礎
法治政府穩定運行的基礎是構建完備的制度體系。在法治政府制度體系建設過程中融入良法善治,目的在于將良法善治融入到政府法律和公共政策制定中,進而將其轉化為具有強制性及約束力的法律規定[3]。在中國新的發展階段,群眾物質生活得到極大地滿足,隨即對物質文化、法治、環境、正義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法治政府建設中,良法善治無疑是夯實了制度基礎。首先,立法規劃與計劃應遵循良法善治的內在要求。其次,立法的全過程應重視良法善治精神的貫徹落實。為確保立法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等,應始終堅持以良法善治精神為指導思想,不斷優化與完善立法程序[4]。同時,在立法過程中,應始終堅持公平、公正 、公開等原則,且要重視立法體制機制的完善,同時要不斷提高公眾參與立法的參與度,這就要求在立法時重視公眾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等的拓展[5]。除此之外,完善公眾意見采納反饋機制和溝通機制,做好立法解釋工作,以此提高社會公眾的共識。最后,完善規范性文件審查制度。根據憲法的具體規定來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憲法審查機制,確保有違憲法具體規定的行為可得到及時性的糾正和責任追究,使得政府管理中的各項制度日漸完備和成熟[6]。
二、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工作面臨的相關問題分析
從現狀來看,我國法治政府評估工作面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問題的存在會影響法治評估工作的效率及質量??偨Y起來具體問題如下:
(一)各地區法治建設發展不具平衡性
在我國法治政府建設過程中,由于不同地區經濟、文化、法治基礎等條件不盡相同,使得我國各地區法治建設發展不平衡。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必然會導致地區法治發展的不平衡,而地區法治發展的不平衡又必然會在地區法治評估體系中得以完美體現[7]。正因如此,地區法治評估體系會出現顯著的地方性和個性化特征。同時,在同一地區的不同城市之間,法治政府建設水平也是不盡相同。基于地方法治政府建設水平來說,部分不同層級的法治政府評估,因政府層級的不同而導致評估內容和標準存在較大的差異,若在評估實踐中以統一標準來進行不同層級法治政府情況的評估,必然會影響評估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同時,對于城市來說,部分直轄市、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的市,若采用統一標準來評估城市的法治建設情況,也會讓評估結果失去可信度,甚至會出現一些法治建設水平較低的城市,也會取得良好的法治評估結果[8]。
(二)法治轉型期面臨一系列的問題
在我國社會經濟體制轉型發展過程中,我國法治也隨之進入具有歷史價值的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在形式法治主義影響下,法治政府評估的側重點主要以操作性強的法治形式標準為主,如行政行為規范、行政透明度、公眾參與等,更加傾向于法治政府建設形式上的成效,如規范性文件的數量、執法制度、政府公開信息量等,這種過于重視形式工作的法治政府評估,會讓法治政府建設停留在理論層面,而難以深入法治政府建設的實質內容?,F階段,法治政府評估形式標準雖可以容納一定范圍的實質內容,但是不可片面認定為這些形式標準可容納一切實質內容。在實踐中,部分地方和部門不重視依法行政,但是其在評估時卻完全符合法治政府的形式標準。而實質法治主義和良法善治精神更加關注法治政府建設所取得的實質成效和進展,更加重視法治政府的實質標準的建立,如政府權力的監督與制約。
(三)大數據層面存在相關問題
近些年來,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廣泛應用,使得大數據憑借容量大、應用價值高等特征對國家法治能力和體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政府治理法治化的領域、方式和程度將因大數據而產生革命性的變化。但是現實情況是法治政府評估中應用大數據存在一系列困境,總結包括如下幾點內容:一是政府數據資源開發共享和相關制度未能完善,使得大數據平臺建設滯后;二是政府數據資源開發管理及應用技術水平不高,主要以落后的人工采集方式來收集數據,使得數據量難以形成規?;覕祿粔蛉?,甚至出現了數據失真問題;三是保障支持力度無法滿足法治政府評估的實際需求。當下,在法治政府評估工作中,政府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資源十分有限,尤其是一些兼顧政府治理和法律大數據應用的高素質復合型專業人才更是缺乏,這些問題都會制約大數據在法治政府評估中的應用。
三、良法善治原則在法治政府評估中的具體應用分析
如前所述,對良法善治原則在法治政府評估中的應用價值作用及現狀問題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為了提高法治政府評估工作的效率及質量,有必要掌握良法善治原則的具體應用,總結起來具體應用要點如下:
(一)對評估指標合理科學設計
針對法治政府評估中的困境,應重視評估指標的精準科學設計。在實踐中應做好如下幾項工作:一是突出科學性。評估指標的科學性是保證評估結果客觀性和科學性的重要保障條件之一。因此,在法治政府評估指標設計時,應重視良法善治精神的融入,且要綜合考量評估對象、評估主體、評估程序及各要素等,保證各評估指標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關聯性,以此客觀反映出法治政府建設的實際情況,避免單純量化指標來評估法治政府建設情況。二是突出全面性。法治政府評估目的是了解評估對象的總體情況,進而為政府法治建設提供具有價值的信息。因此,在法治政府評估時,應側重良法善治精神在行政法領域中的實現程度的評估,以此規避形式上的評估。
(二)優化評估方式,改善評估效果
針對法治政府評估中的困境,應重視規范化和靈活化的評估方式的選擇,原因在于法治政府評估過程中,采取規范化、靈活化的評估方式,可以保證評估結果更具客觀性和可信度。在實踐操作中,評估方式的選擇應重視如下幾點:一是定性評估和定量評估的相結合;二是專項評估和綜合評估的相結合;三是靜態評估和動態評估的相結合;四是長期評估和年度評估的相結合;五是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的相結合。只有這樣,在法治政府評估中,才能規避評估的片面化、異化、表層化等,進而整體提高評估結果的客觀性、全面性和深度,為加快推動法治政府建設提供可靠信息。
(三)落實約束及獎懲制度,提升評估結果運用效果
在法治政府建設中,評估工作至關重要。而評估結果的運用是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法治政府評估的主要目的之一和動力之源。針對法治政府評估困境,應兼顧約束和獎勵,以此提高評估結果運用的有效性。首先,預測作用。政府應根據法治政府評估結果來科學預測法治政府建設中各指標的變化情況,并以此來科學確定該地區依法行政的發展態勢。在此基礎上,各地區政府和部門應立足于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來科學制定下階段法治政府建設目標,并落實在實踐中。其次,引導作用。各級政府應將法治政府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工作實績的重要指標之一,引導各級政府領導干部增強法治意識和依法治理能力。
四、結語
總之,在法治政府建設中,良法善治原則應成為核心理念,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供精神支撐、夯實制度基礎。但是當下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存在各地區法治建設發展不平衡、法治轉型期的困境等。因此,在法治政府評估中有必要精準科學設計評估指標,選擇規范化和靈活化的評估方式,進一步落實約束及獎懲等,以此推動中國法治政府建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曾赟.法治評估的有效性和準確性——以中國八項法治評估為檢驗分析對象[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0, 38(2):3-18.
[2] 姜永偉.法治評估的科層式運作及其檢視——一個組織社會學的分析[J].法學,2020(2):129-141.
[3] 曹宇旗.法治政府評估的轉變:從依法行政評估到法治行政評估[J].河南農業,2019(15):51-54.
[4] 江必新,程琥.論良法善治原則在法治政府評估中的應用[J].中外法學,2018,30(6):1473-1491.
[5] 蘇玫霖.地方政府法治工作滿意度評估報告——以S省Y市為考察對象[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8,38(5):48-53.
[6] 王彬輝,黃捷.第三方機構量化評估法治政府建設實踐考察——以全國首例縣級政府法治形象評估為例[J].時代法學,2017,15(6):15-23.
[7] 方軍.我國法治政府建設評估機制的構建與完善[J].中國法律評論,2017(4):22-27.
[8] 孟濤,江照.中國法治評估的再評估——以余杭法治指數和全國法治政府評估為樣本[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7(4):12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