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寶雞實驗小學 李曉萍
生命寶貴。
如何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引發了全社會關注,學校、教育機構也進行了積極有益的嘗試。但青少年漠視生命,選擇極端方式浪費或結束生命的現象依然存在。在惋惜之余,如何引導學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欣賞生命的多姿,發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享受生命的快樂和幸福?對此,我校歷時六年,探索“多點融合,讓生命教育落地有聲”的方法和途徑,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寶雞實驗小學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育人目標。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做最好的自己”,意在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成為自己,學會與昨天的自己相比,學會正確看待自己和同學。“向著明亮那方”的校訓,則希望學生心懷美好,心向光明,永遠朝著夢想飛翔。
教育理念要落地,需要專題活動來實踐。我們提出“看得見的成長”,讓學生體會“積跬步,至千里”的力量,從而激發學生更大的成長動力。從2017 年開始,學校開展“堅持不懈學子”評選活動。屠呦呦堅持四十多年研究青蒿素,使得上億人免于瘧疾折磨;柏拉圖按照老師蘇格拉底的要求每日甩胳膊300 下,最終成為大哲學家;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瀝青滴漏實驗,從1927 年開始,一代代科學家接力實驗,實驗中透露出的科學精神、研究毅力遠遠超越了“瀝青是液體還是固體”的本身……一個個故事讓孩子們感受到堅持的重要性,并躍躍欲試——讀書、練字、跳繩、背古詩等,孩子們從一件件小事做起,50天、100 天、200 天、500 天、1000 天……時間就在孩子們一天天的堅持中度過;1000 字、2000 字、20000 字、30000 字……每天的閱讀不斷在提速,閱讀量不斷在增加;30 本、50 本、100 本……從每月一本書到每月2 本、3 本、5 本書,每學期閱讀總數量不斷刷新紀錄。
我校的畢業生鄭博元同學,小學六年閱讀1100 多本書,成為名副其實的“讀書王”并受到學生的追捧,他的閱讀故事被寶雞電視臺、《寶雞日報》報道。“我是讀書王,歡迎來挑戰”的宣傳榜,讓很多孩子鉚足了勁。堅持不懈運動也讓孩子們看到了自己的成長。一年級的景子軒同學每天堅持跳繩500 個,在三跳運動會上,打破了四年級學生創建的校紀錄。疫情期間,我們的線上課程堅持每日閱讀、練字、運動。一年級的孩子們寫出一首漂亮工整的鉛筆字,家長贊不絕口。十四年的寫字達標評選,加上堅持不懈每日練字,“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成了每個孩子的夢想。細小的舉動蘊含著成長的意義,“做最好的自己”,是孩子們的夢想和希望,在這樣的感召下,孩子的生命狀態是激活的,形成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完善關乎其未來發展。
學校堅持把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環境文化,喚醒學生心靈深處的自尊、自愛、自重意識,走出了一條充滿人性光芒、人文色彩、人格魅力的生命教育之路。
人是環境的產物,在人的發展上,環境有著重要影響力。學校堅持“小而精”的設計要求,體現“生態、互動”的設計原則,著力打造靈動、精致而又富有人文氣息的“寶雞教育公園”。學校建設了校園長廊、誠信屋、神農實踐園、寶學堂、鼎文化廣場,利用小場景鑲嵌水洗石、太湖石、魚池、睡蓮等自然元素,化整為零開辟了牡丹園、木槿苑、石榴花區、竹林、海棠角、神農中草藥園等。校園有水有山、有花有草、有魚有鳥,引導學生或蹲下來欣賞每一朵花,或呼朋引伴在池邊喂魚,或徜徉在文化長廊中,在大自然的四時變遷中感受生命本真,在花鳥草蟲的成長中領悟生命意義,喚醒學生對生命的關照與尊重。
我校地處陜西省寶雞市,市樹是白皮松,市花是西府海棠。對此,學校吉祥物就以“松松”“棠棠”命名,“松松”是希望所有的男孩能像松樹一樣堅韌、挺拔,不怕風吹雨打;“棠棠”則希望所有女孩能像海棠花一樣快樂、美麗,恣意綻放生命。“松松棠棠系列成長禮”選取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三個重要階段開展,潤澤心田,滋養生命。
第一,“幼苗吐蕊”入學禮。入學禮包括開筆禮、尊師禮、正衣冠、交朋友等六個游園闖關和兩個禮儀教育活動,巧妙利用環境課程資源,融入禮儀規范、文明交往等內容,開啟小學六年幸福成長之旅。
第二,“生命拔節”成長禮。每年五月,學校為10 歲學生舉辦“生命拔節”成長禮。感知、感恩、祝福、夢想四個板塊,讓孩子、家長、教師在《寶貝成長冊》《一封家書》等情境體驗中,感受美好生活,回憶無限關愛,懂得珍惜親情、承擔責任,進而認識到成長的意義、生命的可貴。
第三,“夢想啟航”畢業禮。小學畢業是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回憶往昔,銘記師恩,詩歌言志,感恩母校。孩子們或是動手作畫或是留下自己讀過的書,寄語學弟學妹的成長;學校為每個孩子精心回饋三樣禮:校長親筆信——帶著母校的囑托邁入新的人生;一本書——既要一生讀好書,也要讀好人生這本書;一支筆——寫好中國字的同時,描繪好人生的畫卷,為生命打好底色。2020 年六月,我們為畢業生送上了學校首套明信片,希望他們永遠珍藏小學學習生活的美好記憶。肖川教授說“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則構成生命教育的目標”。對此,我們一直努力思考著,踐行著。
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學科素養為切入點,著力構建 “立心課程”,國家課程、社團課程、節日課程、研學課程等四大類,多層次、多元化、可選擇的課程體系,充分體現了課程生命性與生活性的和諧統一,讓每一個孩子按照自己優勢去發展、成長,實現對生命的關注和尊重。為“做最好的自己”指路,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構建起新型師生關系,創生出生命化教育生態。
開設心靈成長課。學生課程以個別輔導與團體輔導相結合,教師課程是全員培訓,家長會則分年級家長會與全員家長會,這樣做的好處是既有共性指導,又有個體關注。統計發現,學生對心理咨詢有正確的認識,主動咨詢的學生逐年增加,主要內容涉及個人成長、學習負擔、親子關系、同伴交友、情緒管理等問題。家長也轉變了“孩子有問題才去咨詢”的認識,積極報名參加年級主題活動和全員培訓會。教師指導孩子完成了《我和我自己》《我的情緒》《我的煩惱》等作品,化解了孩子的消極情緒,多了表達的途徑,關注了孩子的生命質量。
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突發情緒的管理,第一時間能夠發現的是當課教師。我們指導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挖掘生命教育元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關聯實際生活,產生積極情感。學習建立在已知基礎上,我們嘗試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受教育的時間空間以及內容,期待讓學生知道得多,因為知道得越多,越有可能與新知識建立聯系,而且,當學生見識頗多的時候,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思辨意識以及心智模型的建立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教育猶如人類自古有之的一種舞蹈,教師和學生歷來就是這場舞蹈中不可或缺的共舞舞伴”。師生在共舞的過程中,感悟生命的真諦,體會生命的美好。
學校還開展了點面結合的雙選制社團活動,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發展自己的特長。學校每年開展三次全員運動會,改變了有些人一生都是板凳隊員的狀況。我校有一名學生幼年生病導致行走困難,還有一名唐氏寶寶。對此,學校專門為他們設置了定點投球、投擲沙包、原地鉆呼啦圈等項目,一拿到號碼布他們就戴在胸前,家人說孩子激動得一晚上都不取下來。聽著家長的述說,我們感受到尊重每個人、尊重每個生命的自豪,也看到了微小舉動帶給一個孩子、一個家庭的幸福體驗和變化。
在寶雞實驗小學,有很多種評價。我們提出,橫向比門類,縱向比進步,即告訴孩子與他人相比時,看我們都做了什么,星級學生、堅持不懈、愛挑戰項目堅持了幾項;與自己比時,看看是不是比昨天速度快了、質量高了。多一把尺子,多一種規格,多一種成長模式,就多一個積極上進的孩子。
近些年來,因為實踐生命教育,教師、學生、家長心態陽光,積極進取。我校學生健康陽光,活潑開朗,心理素質好,愛笑、愛校、愛己、愛人。五年級學生車藝妙關心救助摔倒老人的事跡被《三秦都市報》、搜狐網、人民日報微信客戶端報道;獲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5000 元獎金,但她捐獻給了學校;獲得全國優秀少先隊員稱號。疫情期間,一名學生將自己的壓歲錢悄悄捐給社區,家長學校看到社區報道才知曉此事;一年級的小依然同學在電梯間添置紙巾、紙簍,并留下“希望每個人都平平安安”的期盼。家校關系和諧,彼此理解包容,家長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陪伴者、教師教育的好助手。
研究帶來教育的理性思考,教師撰寫論文《校園每一個場景都成了課程元素》發表于《中國教育報》,《教育的生命力:愛與智慧——一則德育案例引發的思考》發表于《祖國》,《生命教育:讓每個人做最好的自己》和《最好的教育:點燃、喚醒與鼓舞》發表于《陜西教育》;教育部規劃課題“新形勢下中小學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總課題組子課題《生命教育與小學教育教學有機結合的策略研究》經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進會鑒定,課題研究成果獲優秀獎;《生命教育視野下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獲陜西省教育廳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學生繪畫、作文屢屢發表、獲獎。寒假期間,校童心詩社學生創作了150 多首抗疫詩——《大自然真的生氣了》等20 余首選編進曹文軒主編、朝華出版社出版的《童聲中國》《尺子》作品中;多首詩歌發表于《少年詩刊》《延河》《寶雞日報》等報刊;《防護服》等多首詩歌獲陜西省科技協會一等獎、寶雞市委網信辦征文優秀獎。學校榮獲國家級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陜西省文明校園、陜西省文化建設示范校、陜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集體、寶雞市三八集體等榮譽稱號。
開展生命教育可以將“為了人的發展”這一核心理念融于學校的一切活動中,而且在融合教育途徑,關注學生生命,全力做好生命教育,是為了學生的一生服務,也是為了國家的未來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