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東岳路小學 郝世偉
有效教學是當前基層教育工作者們致力于實現的教學目標,其講究的是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學效果。作為奮戰在一線的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我也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了如何才能優化本學科的教學質量,并收獲頗豐。以下,我僅從“分層教學”與“游戲教學”這兩個方面切入。
就當前來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為很多教師未能充分考慮到學生所存在的學習差異,很多時候都是習慣于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即使用統一的教學目標、統一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統一的作業布置、統一的提問方式面對所有的學生組織教學,這顯然并未做到尊重學生們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也使得他們《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的學習效果低下,如此,有效教學的目標自然便成了一紙空談。
我在自身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會將班上的學生大致劃分為三個層次,其中A 層次的學生為學習基礎較差、理解能力也較差的學生,針對這部分學生稍微抽象一些的教學語言或者較快的教學節奏他們便很難理解也很難跟得上;B 層次的學生學習基礎中等,理解能力一般,占據了全班大多數的人數,這部分學生決定了大致上的教學思路與節奏;C 層次的學生學習基礎扎實,理解能力較強,能對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快速理解與吸收,因此他們雖然人數較少,但是卻普遍有著較高的學習需求。
在將學生隱性劃分為不同的層次之后,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我便會給予他們有針對性、有差異性的教育教學。例如:在教學“不做小馬虎”這節內容的時候,我會通過講解趣味小故事的方式引起A 層次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通過聆聽故事明白不能做小馬虎的道理;針對B 層次的學生,我會適當提高學習的難度,即讓他們認真想一下自己的學習及生活中是否有過馬虎出錯的情況,目的在于讓學生們普遍建立起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在使得他們對馬虎這一壞習慣形成深刻認知的同時也能在日后拒絕馬虎,做一個認真的好孩子;而面對C 層次學生想進一步學習的主觀需求,我則會鼓勵他們通過查閱資料或者詢問他人的方式主動得出如何才能改掉馬虎這一習慣的有效方法。如此,略有差異的教學就很好地尊重了學生們的實際學習基礎,在滿足其個性化學習需求的同時,讓他們都能得到契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教育引導,這將有助于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有助于有效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實現。
我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觀察到有些學生較為排斥教師講、學生聽這一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針對這一情況我便會在自身的教育實踐中適當地引入一些趣味化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們邊參與游戲邊學習與理解所學到的《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這在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也讓他們切實對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加深了理解,有助于有效教學這一教學目標的達成。
例如:在教學“我想和你們一起玩”這一節內容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們加深對本節知識的學習理解程度,我特意引入了趣味情境扮演的游戲,具體游戲情境為:安安與班上其他學生一起玩丟沙包的游戲,按照游戲規則誰被沙包打中了便要下場,可是,安安特別想多玩一會兒,在他被沙包打中之后就是耍賴不下場,其他學生多次勸導也沒有效果,大家最終誰也不想再帶著安安一起玩丟沙包的游戲了。
不同的學生扮演不同的游戲角色,有的學生扮演安安的角色,有的學生負責勸告安安趕緊下場的角色,等等,如此一來,置身于模擬的生活情境中,學生們更能感同身受般地理解“做游戲應當遵守具體的規則,不遵守規則的人很容易沒有朋友一起玩了”。如此,相較于死板地對學生進行“大家要做一個遵守規則的好孩子”,學生通過自主體育游戲體驗所獲得的認識與感悟更加深刻且直觀,留給他們自身的印象也更為突出。這般,學生就很好地在參與情境扮演游戲的過程中理解了“我想和你一起玩”這節內容的相關知識點,學習效率得以顯著提升,而我們有效教學的目標也水到渠成,落實到了實處。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有著極為密切聯系的學科,為此,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在自身的教育實踐中便應當積極挖掘生活中所蘊含著的《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資源,運用學生所熟悉的素材輔助相關知識點的講解與教學工作,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原來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不是教師說教式的內容,而是可以運用在我們實際生活中的,進而由此迸發主動學習《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經歷更加輕松且深刻地理解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點,以顯著提升其學習效率及其質量??梢哉f,實施“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存在著一舉多得的良好教學效果,有助于我們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有效教學目標的落實與實現。
身為一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我在自身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就積極貫徹與執行了上述“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反饋良好。例如:在教學“健康過冬天”這一節知識的時候,我便嘗試著引導學生認真回憶平時冬季的時候爸爸媽媽以及老師照顧自己的一些做法。別看學生年齡小,但是他們也都有著非常豐富的生活經驗,因此,面對我的這一問題,他們稍加思考之后就能做到主動發言、踴躍發言。像有的學生說“冬季的時候我爸爸媽媽會在天氣好的時候打開窗戶,我爸爸媽媽說了勤通風能讓屋內保持空氣流通,我們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才能少生病”;有的學生說“冬季爸爸媽媽指導我穿衣服的原則就是里面要穿得稍微少一些,外面穿得稍微厚一些,這樣我們從室外進入室內時也能方便脫下來,從室內走出時也能方便穿上,有利于我們做到保暖和舒適”,有的學生說“冬季的時候,媽媽會特別注意讓我搽保護手部和臉部皮膚的產品,她說冬天的風大,手和臉露在外面被風吹到,不搽的話很容易出現裂口的情況”……不同的學生們有著各自不同的生活經驗,在大家積極發言的過程中,各種關于健康度過冬天的做法很好地匯集到了一起,也讓我們的學生知道了更多健康度過冬天的正確做法。積極挖掘生活中蘊含的資源,實施“生活化”的理念,所具有的重要價值顯而易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身為一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師,我在自身的教育實踐活動中積極探索了能顯著改善本學科教學效果的方式方法,以后我仍將展開進一步的分析與研究,力爭得出更多的既符合小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同時又能契合《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教學目標體系的教學方式與方法,進而助力于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有效教學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