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彩香實驗小學校 金衛國
在課程改革進程中,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已經成了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形式和科學化的教育思想,給不同學科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光明。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激勵學生在課堂互動交流當中準確定位,發掘潛能,構建認知體系,培養科學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與目標。為了督促學生走綜合發展道路,加快科學教學的現代化發展進程,小學科學教師就要引入互動課堂教學模式,把構建互動機制作為重中之重,在和諧的互動活動當中,消除學生的厭倦抵觸情緒,降低教師教學負擔,促進科學課程改革與創新發展。
受傳統教育思想和模式影響,教師擔當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傳輸必要的知識和技能,而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教師的灌輸,這使得師生、生生感情與學習交流受到影響。這樣的教學方法會給課堂教學帶來一定的阻礙,要消除課程教學當中的問題與隱患,就要從打造互動課堂著手。互動課堂建設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一是能夠促進教師因材施教。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可以了解目前學生的科學學習情況,掌握自己在科學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在此基礎之上調整工作方法和教學指導思路,因材施教,增加師生互動活力,提高學生的科學學習積極性。二是能夠促進學生優化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生生互動以及師生互動的過程正是學生不斷深化學習的過程,這一環節需要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索,把學科學習的興趣轉化成為持久動力。為了保證互動活動的順利實施,師生需要在互動當中協調溝通情感和必要的學習技巧和方法,這些都能夠為學生的素質發展創造良好條件,降低小學科學教學的開展難度。三是能夠督促教師提升專業素質。互動課堂的建設給教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對此教師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加大對科學學科的研究和教育經驗的總結,以便在互動教學中調整思路與方法,發揮互動教學的價值。
互動課堂教學模式是在生本教育思想支持之下逐步發展和普及運用的,所以在全新的教育階段,互動課堂尊重了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的規律,同時把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放在重要地位。一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教師在科學課程教學當中開展的一系列互動活動,都需要以學生為本,始終考慮學生的內在需要和發展規律,從而增強學生自主能力,挖掘學生學習潛能,保證科學教學互動活動的有序實施。二是堅持平等民主原則。不管是學生之間的互動,還是師生之間的互動,都需要在民主平等的環境以及氛圍之下開展,所以,要把民主平等原則貫穿互動教學全過程,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密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三是堅持互動反饋原則。在互動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需要做好經驗總結,同時注意吸取教訓,以便為互動教學的優化創造條件。根據這樣的情況,教師需要關注互動課堂建設當中的學生反饋,優化對學生的評價和指導。
互動課堂建設要求以學生為中心,把生本思想貫穿課程教學全過程,以便最優化互動課堂教學效果。根據這樣的教學要求,教師需要把指導學生主動思考作為重點,有了學生的主動思考和互動參與,互動課堂建設也將事半功倍。小學時期正是學生智力成長發育的關鍵期,科學教師就要有長遠眼光,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把關注點放在學生的抽象思維拓展上,并從不同的角度與層面出發指導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最終在科學課堂上構建良性互動教學機制。例如:在對磁鐵的力量進行教學時,為了給互動教學做好鋪墊,教師可先用簡單的魔術導入本課內容,在此基礎之上營造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教師可事先準備好乒乓球,然后給學生展示磁鐵牢牢吸住乒乓球,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與探索欲望,也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魔術和問題上。在觀察了一系列科學現象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思考:磁鐵能夠吸住乒乓球的原因是什么?磁鐵究竟有怎樣的力量?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引出本課內容,不僅能夠深化學生的理解,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保證互動課堂活動的順利實施。
通過對小學科學課程進行綜合分析后發現,科學知識表現出非常明顯的抽象性和復雜性特點,很多學生覺得晦澀難懂,所以在科學課程學習當中投入的熱情很低。小學生剛剛步入到基礎學習階段,在對難度大的科學課程進行探索時遇到一系列的問題不可避免,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要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激發學生的互動積極性,構建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關系,給互動課堂建設創造良好條件。根據這種情況,科學教師需要在評估學生的知識理解與認知水平之后,做好科學教材內容的歸納研究,對現有科學教學資源進行優化整合以拓展學生想象與思考空間,讓學生在主動與教材互動中認識到互動學習的價值。例如:在教學浮力這一重要的科學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以下任務:請你動手制作一艘小船,然后把小船放在盛滿水的盆中,觀察記錄小船狀態變化。在制作和操作過程中,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認真閱讀與借鑒,解決動手制作當中的問題。為了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學生會主動閱讀教材,對教材當中的內容進行分析和運用,互動課堂充滿了生機。
情感教育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能夠形成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拓展,給互動課堂構建注入活力。對于小學科學互動課堂構建來說,情感上的互動與共融是不可忽視的條件。科學課程直接而又客觀,在這一過程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夠改變科學課程局限性強和過于枯燥乏味的情況,讓學生對參與科學互動活動產生更大的熱情。另外,在情感互動當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存在的矛盾與隔閡也能夠逐步消解,從而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綜合發展。教師在情感教育實施當中要注意聯系生活,降低學生的思考難度,注意營造和諧的情感融合氛圍。例如:在教學身體的結構時,教師就可以在教學當中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外部特征,利用這樣的實例觀察方法增進對人體結構的認識,同時為師生情感互動打下基礎。再如:在教學關節時,為了增加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假如沒有肘關節你如何吃東西”的游戲活動,并保證師生的全面參與,促進師生心靈 交流。
在教育觀念日益改進和創新的背景下,實現師生有效對話和深度溝通,成了小學科學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師要調整并優化教學方向,根據學生興趣愛好與個性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借助互動這一形式與學生進行溝通探討,保證教學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查漏補缺和互相學習當中,保證師生互動最優化。小學科學教師要著眼于師生互動機制的構建以及互動課堂建設,通過對科學教學活動進行統籌安排,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讓學生以嚴謹科學的態度投入各個環節的科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