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安達市教師進修學校 柴俊紅
名師工作室承載著推進教育公平、有效推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諸多時代需求。“名師工作室”已成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培養優秀教師的重要載體。
為讓名師更好地帶動優質教育,充分發揮進修學校“研究、指導、服務”的職能作用,進一步加強我市中學學科教研團隊建設,充分發揮教研員和一線優秀教師的引領、示范和輻射作用,創新教研模式,為中學骨干教師的成長構建良好的載體和平臺,以培養造就更多的名優教師,促進區域中學教師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提升教書育人質量,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名師工作坊建設是安達市教師進修學校落實市“教育人才強市戰略”和市教育體育局“名師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全面提升教師自身素養的需要,更是安達教育均衡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中教部乃至進修學校近三年的重點工作。
通過名師工作坊組建形成優秀教師的群體,減少單兵作戰的劣勢,發揮團隊作戰的優勢,提高全市高層次教師的整體水平和數量,以教學、教研、培訓、課題研究等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工作坊活動以“任務驅動”式的方式進行,形成以活動過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整體框架。
安達市中學名師工作坊是以先進教育思想為指導,以學科命名,以研究為核心,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指向,在安達市教育體育局領導下,以進修校為組織單位,中學各學科教研員為主持人,由名師及學科骨干教師團隊組成的集教學、教研、科研、培訓等職能于一體的教師合作共同體,旨在發揮教研員及一線名師的引領作用,利用學科團隊的力量,研究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搭建促進中青年教師專業成長以及名師自身提升的發展平臺,打造一支在學科教育領域中有成就有影響的高層次教師團隊。
我市歷史學科在2013 年啟動運行網絡名師工作室的基礎上,于2016 年10 月13 日安達歷史名師工作坊舉行了啟動儀式暨第一次教研活動。歷史名師工作坊聘請了省歷史教研員白冬、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周鞏固教授為顧問, 對工作坊建設作理論支持、專業引領、學術指導,聘請了安達市教育體育局李志強副局長、教師進修學校劉國友校長為顧問,能夠為名師工作坊的發展提供更高的平臺和更好的組織保障。
歷史學科在工作坊建設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為其他學科今后更好地開展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安達歷史名師工作坊先行啟動的基礎上,于2018 年11 月在東師理想教師研修網絡組建中學其他學科名師工作坊,聘請相關教研員為顧問,構建起學科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
為了更好地通過教研工作推動名師工作坊建設,我們申報了并實施了省重點教研項目和省規劃辦課題,以期達到促進全市中學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全市中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指向的名師工作坊建設研究,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名師工作坊的組織形式、運作機制、研修模式、有效策略,研究其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作用,為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推進名師工作坊建設及教師專業發展工作提供借鑒和指導。
教育局下發的《安達市名師隊伍建設意見》《安達市學科建設意見》《安達市教研建設意見》等文件,規范了名師工作坊的運作;工作坊實施方案、工作坊考核標準及工作坊管理制度和激勵制度,確保了工作坊活動的順利開展。
安達市教育體育局成立了名師工作坊領導小組,執行辦公室設在安達市教師進修學校。在進修學校組織和部署下,進修學校劉國友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由中學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名師工作坊共同承擔,學科教研員為各學科工作坊負責人。
在對國內外教師專業發展和名師工作室研究的基礎上,在對我市中學教學實際及教師隊伍建設的充分的論證和分析下,我們確定了“以名師工作坊為載體,促進區域教師專業發展”的工作思路,以期通過3 年一個培養周期的探索與實踐,初步形成以“名師工作坊”為載體培養教師的制度框架和實施辦法,構建起名師持續發展和青年骨干教師培養的工作機制。
以學科名師工作坊為平臺,構建工作坊成員教師發展共同體:名師指導,專家引領;聚焦課堂,研磨教法;課題研究,反思實踐;學術講座,專題研討。
以名師工作坊的輻射源,構建區域內教師發展共同體:研訓一體,實現教師自主發展;送教下鄉,推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網絡輻射,搭建混合式教師培訓模式。
以名師工作坊為媒介,構建學科間教師發展共同體:各學科工作坊之間定期開展跨學科聽課、賞析精品課程、學術研討、經驗交流、成果展示,實現數據共享、經驗共享、專家共享,構建成學科間教師發展共同體,并且積極將成功經驗和研究成果向其他學科名師工作坊推薦、介紹,相互借鑒,共謀發展。另外加強與其他地區名師工作坊的聯系和交流,互學經驗,互通有無,為跨地區、跨省市教師發展共同體的構建積累經驗。
每年4 月23 日世界讀書日,都舉行讀書交流會。每年進修學校都為工作坊購置圖書。讀書活動是名師工作坊名師培養工程的重要舉措。每一次的讀書交流活動都為工作坊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分享的平臺,體現了教師們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也見證了一路的專業成長。
依托新媒體新技術環境開展在線教研,依托東師理想這一開放的在線教研互動平臺,多方參與實時互動,聽課、評課即時分享,實現了數據分析沉淀和資源留存共享,使教學教研更加直觀、有效、靈活。
圍繞教研主題,采取“同課異構” “同課優構”“同課深耕”的研修模式, 在工作坊主持人的引領下,抱團成長,攜手共進。由工作坊學員上展示課,名師上示范課, 之后工作坊成員對這幾節課進行熱烈評議和深度剖析。名師進行教學指導,主持人圍繞主題進行專業引領。這樣充分發揮了名師引領示范作用,搭建了學員與名師交流、對話的平臺,名師與學員互學互進,共同成長。
為了推動學科名師工作坊建設與發展,加強學科內交流與資源共享,發揚團隊精神,推廣優秀教學經驗與成果,提高學科教師團隊整體素養。每學期都舉行一次學科名師工作坊成果展示研討活動。
分主題活動階段和成果集中展示階段兩個階段進行,網絡教研和線下集中教研相結合。
主題活動階段:由各工作坊坊主確定主題并在東師平臺坊主工作室發布活動,分工合作,在線視頻教研,記錄活動軌跡,收集優秀資源,總結經驗。每位工作坊成員依據活動主題,至少上傳5 份優秀的原創資源參加評比;每個工作坊針對本次活動,完成活動目標,并上傳1 份活動總結。
成果集中展示階段:采取線下集中教研的方式。總結表彰第一階段的成績,評比出優秀教學成果上會交流展示。
工作坊成果展示交流活動既是一次教研活動又是一次學科培訓,坊主既是學科培訓班級的班主任,也是主題教研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坊主高端引領,學員積極參與,創建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展示推廣了優秀的教學成果,教師素養得以提升。
名師工作坊建設推動了實踐取向的教育教學研究高位運行,搭建了教師發展的多元化平臺,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科骨干教師,實現了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優化了區域教師專業成長生態,為整個區域教育改革與發展增添了強大的內驅力。
作為具有自主發展意識和能力的教師個體,在發展的過程中卻存在著組織維度和個體維度教師自主發展的矛盾。因此,如何找到一種使教師專業發展既關注到教師個體的主觀因素,也重視教師外在環境平臺等因素,真正使教師專業得到自主發展,從而通過教師個體自主發展和名師工作坊這一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建構,促進教師個體及群體增長,使教師專業成長形成良好態勢,是我們要迫切思考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