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實驗小學 李素蘭
核心素養視域下,思維品質的培養為英語教學發展指明了重要方向。思維與閱讀密不可分,思維能力的提升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重新定位了核心目標。本文結合教學實踐,通過預測情境、填補留白、優化問題、借助導圖、再構文本五個方面,闡述思維品質維度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預測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文本的欲望,有助于提取文本的基本信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插圖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對文本情節進行預測,啟發學生聯想。
以人教版PEP《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 What can you do?中story time為例,文本內容主要講述一只老鼠遇到蛇自救脫離危險的故事。閱讀中,依據插圖對文本情境進行預測,幫助學生提取信息,理解故事大意。如第二幅插圖內容:Rat 為了自救,對Snake說:“I can do things for you.”教師抓住這一信息,引導學生以圖促思,提問:“What can Rat do for Snake? Do you have any ideas?”帶領學生進入角色,表達個人的建議,如:I can ride a bike. I can draw a picture for you. 等, 啟 發聯想,豐富文本內容。第五幅插圖內容:Snake 看到一條河,戲弄Rat,說:“Can you swim?” 而Rat 回 答:“No! Don’t throw me into the lake, please.”教師抓住這一沖突點,提問:“Can’t Rat swim? Really?”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中Rat 的處境,展開恰當的想象,預測可能發生的情景,激發思維。第六幅插圖內容:Rat 安全逃脫。引導學生捕捉插圖中兩人的表情,提問:“Is Rat clever?”借助插圖預留的空間,讓學生大膽想象,提出獨特的想法,挖掘故事所蘊含的意義,并教育學生遇事沉著冷靜,學會克服困難,實現充實文本情境、體驗文本情感的目的。
閱讀教學中,預測文本情境,挖掘文本情境圖中的思維契機,觀察和推理文本的內容,不僅能吸收和內化文本語言,還能拓寬思維的寬度,促進學生聯想性思維的發展。
填補留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有助于理解文本的深層用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立足于文本的空白點,引導學生對上下文進行思考,并結合生活經驗于文本留白處進行個性化的補白。
以人教版PEP《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 How do you feel?中第一部分為例,文本內容主要講述Mike 獨自吃了Sarah 的一桶薯條,Sarah 很生氣,向媽媽請教調節情緒的辦法。文本內容出現了一個空白點:媽媽告訴Sarah調節壞情緒的方法,Sarah 繼續問媽媽:“After that ... ?”教師抓住這一留白點,以文本留白處為切入點,提問:“If you are angry, what can you do?”引導學生立足于文本情節,學會緩解情緒,進行合理補白,如:While we are angry, we can listen to music. We can sing a song. We can talk with friends. We can read a book.等,借助留白之處,為學生提供表達個人想法的機會,培養語言運用能力。
閱讀教學中,巧用文本留白,構建思考和想象的思維空間,合理補充文本空白的意境,不僅能提高口語表達和寫作的能力,還能拓展思維的廣度,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
巧設問題,有利于檢驗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有助于激發學生多元思維的動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進程由易到難進行多層次設問,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以閩教版《英語》五年級上冊story time Scared 為例,文本內容主要講述動物們要坐船過河給熊貓過生日,大象跳上小船,小動物們受到驚嚇的故事。教師根據故事的情節變化,設計不同類型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故事內容進行深入探究。閱讀中,理解故事大意,提出事實性問題:What do animals want to do?檢驗學生對文本理解的準確度;探究故事起因,提出分析性問題:Why animals are scared?挖掘文本信息,聚焦文本主題。閱讀后, 推理故事結局,提出推理性問題:What happens to them in the end? 挖掘故事走向,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分析能力;分析人物特征,提出評價性問題: What do you think of Kangaroo and Elephant? 對他人觀點提出質疑,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發表個人觀點,提出創造性問題:If you are kangaroo, what can you do?大膽表達個人感受,培養學生獨創性思維。學生在層層遞進的多角度問題鏈中,使思維更加廣闊。
閱讀教學中,巧妙設計問題,解決不同思維層次的問題,探究文本背后隱含的意義,不僅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搭建思維的梯度,促進學生廣闊性思維的發展。
借助導圖,有利于幫助學生快速梳理文本內容,有助于為學生搭建語言輸出的支架。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借助結構圖示,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有條理地理清文本脈絡。
以閩教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5 Sports Day Part B 語篇閱讀為例,文本內容主要描述一場正在舉行的運動會場面。本課的文本內容較復雜,人物多,比賽項目和比賽細節各具特色。閱讀中,教師通過問題鏈:who—what—how,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把文本中的“主要人物、運動項目、比賽結果”等主要內容清晰地展示出來,突破閱讀的層層障礙。讀后,學生借助導圖復述課文,語言表達更準確和連貫,語言輸出更具體和完整。
閱讀教學中,借助思維導圖,準確提取文本關鍵信息,把握文本整體結構,不僅能培養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歸納和總結能力,還能提升思維的高度,促進學生邏輯性思維的發展。
文本再構,有利于幫助學生擺脫思維定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創性和創新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立足于文本主題,結合文本特點續編或創編文本內容,激發學生創造出獨特的觀點。
以人教版PEP《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1 中 story time 為例,文本內容主要講述Zip 向Zoom 介紹日常活動的故事。故事的結尾情境是:Zip:I often watch TV, but this weekend I have a show. I’ll play the pipa. Saturday, at 12 o’clock. Oh, no!而此刻,插圖中墻上的鐘顯示是11:30。教師抓住故事留下的懸念,提問:“What happened then?”引導學生續編故事,寫一寫接下來會發生的情景。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儲備,對文本進行創編,如:Zip is late for the show. He is very sad. / Zip takes a taxi to the show. So he is ready for the show. /He does well on the show. All people are proud of him. Zip is very happy. He has fun this weekend. 等,文本內容得到深化和創新,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
閱讀教學中,創編文本內容,整合和拓展文本素材,重新架構文本信息,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文本解讀和語言運用能力,還能延伸思維的深度,促進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
核心素養視角下,思維品質的培養為小學英語教學提供了改革的動力,也為閱讀教學策略提供了創新的藍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育,設計多樣化的語言思維實踐活動,解讀文本的深層用意,以思維品質的提升來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和閱讀素養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