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杰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張義鎮中路九年制學校,甘肅武威 733000)
眾所周知,數學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與現實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針對數學學科的這一特點,《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要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應充分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生活背景進行形象還原,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充滿生活化樂趣,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從而樹立正確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小學生由于年齡問題,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于具有趣味性及熟悉感的事物,更容易產生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來理解教學內容,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進行教學內容的深入學習,以此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和質量。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日常生活中存在多種多樣的數學元素,如時間、價格、成分表及購物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將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引入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來促使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從生活的角度出發理解數學知識,進而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模式。
小學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教師通過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賦予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生活化趣味,以此來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從而優化數學教學活動。
在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很多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紛紛涌現,不斷創新和變革以往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轉變自身教學觀念。首先,切實貫徹和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學生喜歡的方式開展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次,學習新的教學方法,結合自己的理解,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創新和改革,為學生呈現具有個性化、多樣性的數學課堂。最后,結合數學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充分重視生活化教學方法,并給予切實的實施,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編排科學,符合現代教育要求和學生發展需求,是教師進行數學教學的主要依據。因此,教師應立足教材,進行細致研究與分析,充分挖掘其中的生活化因素,并以此為教育契機,對學生實施生活化的教學[1]。例如,教學“面積”一節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家庭裝修場景,引導學生通過對面積計算的學習,幫助家長計算房屋面積、裝修材料用量,同時,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因素,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構建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正確聯系。
情境化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一種體驗式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放置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能使學生在教學情境的引領下,增強學習體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為學生創設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情境,并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利用現有的生活經驗,理解與學習教學內容,形成良好的學習效果。如在教學“元、角、分”時,教師結合學生日常購物場景,在課上創設了“模擬商店”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顧客”與“售貨員”的互動中,清楚認識到“元、角、分”的含義及換算原則,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教學語言、教學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轉變,從而對學生實施充滿生活化氣息的數學教學。首先,用生活化的教學語言進行生活化的教學[2]。小學數學中有很多抽象的數學概念和數學法則,是學生很難理解的。教師如果將這些抽象的知識點,以通俗、生活化的語言進行表達及轉述,則能使學生輕易理解。其次,將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轉變,使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成形象、具體的生活內容,這樣就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難度,進而提高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一節時,教師可以將1/3 表達為“將一個餅分3 份,其中的1 份,就是1 3”,這樣學生就能很快、很輕易地領會和理解分數的意義,很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課后練習是課堂教學非常重要的組成環節,不僅可以檢驗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鞏固與復習教學內容,還可以及時向教師反饋學生學習效果,以幫助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進而調整教學策略[3]。在以往的課后練習環節,教師一般會為學生布置大量的練習題或機械性的抄寫任務,這非常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在生活化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布置一些具有生活化趣味的課后練習或實踐教學活動。這不僅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更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觀察生活,使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時,生活化的課后練習,突破了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使學生數學學習和生活能力得到了提高,為其全面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數學學科因其自身的實用性特征,與現實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數學學科的這一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機結合,以增強數學課堂的生活化氣息。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提高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并培養了學生正確的數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