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一幼兒園 李鐵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三種教育觀點,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教育、教學做合一”,并強調“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幼兒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可以單獨勝任的,必須兩個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說:“學校同家庭的聯系是完美教育和兒童健康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
三位教育家的觀點既表明了家園共育的必要和重要,也闡明了“做上學,做上教”是特殊時期家園共育的基本方法,是家長用“親子活動”的方式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的完美再現。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常規的教學節奏,使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受到極大沖擊。在教育部發出“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后,各級各類學校飛快地由線下教學轉到線上,眾多教師由臺前走到屏前,甚至變成了“網絡主播”,教育教學內容通過網絡直接推送給億萬學生。
在認真學習綱要、指南及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相關文件的基礎上,我園統一了認識,決定根據幼兒教育特點和我園的實際,重新界定家園共育的內容和方法,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延伸到每個家庭,充分發揮家長“第一任教師”的作用,使幼兒園正常的教育教學不因突發事件受到影響,使孩子們的發展敏感期不至于因為突發事件而錯過。此時的家園共育擔負起了幼兒園教育的重任,對孩子的發展將會產生持續的、發展的、終身的影響。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下,轉變家長觀念,讓家長不再做教育教學的旁觀者,而是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幼兒教育中,完成居家教育教學任務。為此,我園及時更新工作方式,在釘釘、微信等交流平臺,主動向家長推送園內教育教學計劃、班級活動計劃、不同班次的教學設計及指導等,使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目標有清醒的認識,同時,第一時間將全面消殺后的省編主題教材資料包發放到家長手中,給家長提供參與教學的抓手,增強家長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家長擔任臨時“教師”的教學活動自信心,達到家長和教師并肩攜手,共同完成居家教育教學活動的目的。
《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五十二條規定:幼兒園應當主動與幼兒家庭溝通合作,為家長提供科學的育兒宣傳指導,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特殊時期這一規定得到了更好的詮釋和執行。
在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同時,幼兒園的主導作用不可忽視。教師既要了解孩子居家活動情況,又要將教育教學內容及操作方法下放給家長,讓家長協助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此時要將班級微信群的作用發揮到極致。每天早晨,教師會將當日所學內容及操作方法傳至微信群,幼兒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后將活動圖片或視頻上傳到微信群,由教師逐一檢查完成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給家長,由家長按照教師要求進行二次更正。這樣的教學不間斷地進行了三個多月。截止到目前,各班家長參與積極性很高,孩子們的居家生活也豐富多彩,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21 天法則”告訴我們“連續21天的堅持有助于幫助人們形成新的習慣”。這一法則在特殊時期的家園共育中得到了再次驗證。從2 月24 日至今,我們的線上教學活動已經進行了三個半月,翻看班級微信群,每個班級的主導內容就是完成教學活動反饋的視頻或活動完成情況接龍,從中不難看出,幼兒們不僅每天的活動沒有中斷,就連家長也養成了每天帶領孩子完成親子活動的習慣。這樣的習慣使幼兒園教育得以延續,使家園共育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使孩子們的發展敏感期沒有因為疫情而錯過。
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是幼兒德育的主要內容。正常情況下的幼兒德育是通過一日活動和各種節日的慶祝活動來完成的,如何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繼續對孩子進行德育?如何保證幼兒德育在特殊情況下潛移默化地進行?這些問題引發了我們認真地思索……對此,經過研究我們發現“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一個很好的載體。于是,我們結合2020 年學前教育宣傳月“特殊的時光,不一樣的陪伴”主題在全園幼兒中開展了“紅色六一,特殊陪伴”主題活動。通過“紅色故事會”“紅色經典誦讀”“紅色書畫展”“紅歌大家唱”等活動調動了全體幼兒和家長參與的積極性。“小英雄海娃的故事”“王二小的故事”“七律·長征”等經典故事和詩詞在幼兒們稚嫩的口中如音樂般緩緩流出。“紅色文化”因此得以傳承,培養愛國心,根植愛國情的德育目標也在潤物細無聲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雖然是特殊時期的宅家學習,幼兒園教師仍然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要按照五大領域的要求和園內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要充分考慮家長是否具備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是否有充足的時間帶領孩子活動?是否樂于并積極參與活動的組織等。而家長是助教,是協助教師完成活動計劃的第一人,是孩子居家“作品”的第一指導者和欣賞人,是幼兒園教育教學計劃得以順利進行的第一執行人。二者的配合至關重要,缺一不可。
在組織紅色文化系列活動的過程中,我園家長的第一助教的角色發揮得非常到位,其組織活動的能力和方法也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如:為給孩子營造紅色故事會和紅色經典誦讀的氛圍,好幾位家長為孩子添置了小小的解放軍軍裝和紅軍軍裝,充滿年代即視感的孩子們用朗朗上口的故事和誦讀將我們帶入了戰爭年代的場景中,紅色教育水到渠成。
1.首選省編主題教材
一是省編主題教材涵蓋了五大領域的所有內容,教學內容清楚、簡單,易操作,便于幼兒態度、情感、知識、技能等的培養。二是為了與以往教育教學活動更好地銜接。三是省編主題教材資源包中的許多操作材料便于家長帶領幼兒進行學習。四是省編主題教材資源包中的大量材料投放到家長和孩子手中后,使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念有了實際的支撐,家長通過指導孩子們操作材料,使“做”成為孩子們學習的第一步。在“做”的過程中,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和家長的教學能力都得到了極大提高,使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任務得以順利完成。
2.再選禮儀教學內容
中華民族是傳統禮儀之邦,禮儀教學一脈傳承。對于幼兒來說,基礎文明和基礎道德的培養比獲得知識更重要。居家的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將“生活即教育”落實到每一個細節,通過指讀和觀察禮儀教材,學到了待客禮儀、交通禮儀、待人接物禮儀等:通過觀察和近距離地感受家長的言談舉止、文明習慣、處事方式等鞏固所學。禮儀教學的開展使“做人先學禮”的人生第一課得以延續,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得以傳承,有利于孩子們終身的發展。
按照本地教育部門要求,小、中班的集體教學活動每天一節,大班集中教學活動不超過二節,但每天都有戶外兩小時活動和區域活動時間的規定。基于此,在安排居家教學活動時,要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調整,要確保孩子們的居家學習時間低于在幼兒園集中學習的時間,教師要統籌安排,使孩子手腦并用,既增強體質又啟迪智力,達到培養情操,全面發展的目標。
以我園為例:我們的居家教學活動的安排時間為每天上下午各一個小時,在兩個小時的活動時間里,30 分鐘用于指導孩子完成教師的教學計劃;30 分鐘完成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包括和幼兒一起整理收納、一起澆花種草、一起鍛煉、一起制作手工等;30 分鐘陪孩子解決問題,既可以是完成作業,也可以是研究玩具的新玩法等;30 分鐘和孩子一起發展興趣愛好,如一起朗讀、一起彈琴、一起畫畫等。這兩個小時的時間可以分解使用,也可視孩子的興趣一次性使用或延長時間,但一定要持之以恒。
充分利用班級微信群,每天由家長及時上傳幼兒學習及活動圖片或視頻,教師及時查看和指導。教師不定期制作整體教育教學活動美篇,向各班及全園家長反饋幼兒居家學習情況,使家長之間互相借鑒、互相學習,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成果展示一可以互相借鑒,互相促進,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二可以直觀檢查居家教育教學活動情況,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活動和內容,更加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成果展示過程中既要注意展示的覆蓋面,保證班級內所有孩子的作品都在班級美篇“亮相”,還要注意整體展示的質量,要確保優秀作品能夠在全園展示,起到引領和促進作用。成果展示要及時、詳實,避免出現拖沓,影響整體推進的情況。
總之,家園配合、齊抓共管是特殊時期幼兒教育得以延續和發展的重要且唯一的途徑,需要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完善、不斷發展、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