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友飛
摘要:在很多農村學校,由于環境和家庭等種種原因,班級存在一些“學困生”。如何有效培養這些學生,幫助他們做出改變,實現優質轉化,贏得美好人生?作為班主任,筆者做出了以下幾點思考。
關鍵詞:學困生;班級管理
每個人都具有多種能力,但是受成長環境的影響,他們某個方面的能力未得到發展,因此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差異,體現在學習上就會出現“優等生”和“學困生”等各類學生。相比較而言,“學困生”缺乏自信,自制力匱乏,且害怕自尊心受到傷害,為了能夠幫助他們進行轉化,班主任在教學管理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正向引導,注重學生的自尊心
“學困生”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是自尊心特別強,在他們看來教師和家長都喜歡學習好的學生,自己不能讓教師和家長滿意便會導致他們忽視自己的存在,不重視自己,久而久之自尊心受到傷害,也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該注意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去粗暴地責怪學生,幫助學生正確看待學習過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本班有位學生在上課時間睡覺,筆者發現后并沒有去責怪他,而是不經意地提醒他注意聽講。筆者沒有在眾多學生面前教育他,而是課后將其叫到辦公室了解了具體的情況,學生因為身體不舒服強忍著聽課,狀態不佳。得知這一情況后,筆者給學生批了假,讓他去看醫生,并且給學生進行了課后輔導,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通過這一事件后,該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升,經常在課后與各科教師進行交流,成績也突飛猛進。可見,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對實現轉變具有積極作用。
二、正面鼓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學困生”在學習上還缺乏一定的自信心,尤其是在課堂回答問題時出現錯誤后,他們會懷疑自己的智商和思考能力,如果教師直接否定學生會讓他們陷入惡性循環中。這時,教師要給學生正面鼓勵,幫助學生梳理解題思路,總結學習方法,最終提升自信心。
例如,在講述教學重點時,學生們會將預習中的問題在課堂中進行探討,這也是一個糾錯環節。當出現錯誤時筆者會讓學生們講解自己思路,加以分析,首先以肯定的態度來表揚學生,鼓勵學生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最后再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加以完善后將問題完美地解決。通過教師的鼓勵,學生們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得到了提高,自信心也得到培養,同時還掌握了學習方法,實現自我提升。
三、梳理方向,提升學生的自制力
一些“學困生”還缺乏自主學習能力,難以抵制外界的誘惑,上網時間和看電視的時間比較多,缺少一定的自制力。當了解到這點后,班主任要為學生梳理發展方向,制定學習計劃,以此提升學生的自制力。
例如,很多“學困生”由于缺乏對自己的認知,認為自己考不上好的學校,平時便破罐子破摔,不認真聽講。筆者發現,這些學生不是因為智力低下才導致的成績差,而是學習方法不對導致學習效率低,學習效果不明顯。之后,筆者給這些學生詳細分析考試的要求,并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了私人學習方案,以小組的形式互相監督,提升學生的自制力。小組定期分享交流學習經驗,調整不足,最終實現“學困生”的轉化。
綜上所述,作為初中班主任肩負著培育學生的重任,所以在平時教育教學中必須全面分析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心理特點,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度過學習和生活中的難關,培養良好的性格和心態,朝著更加優秀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