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玲
摘要:當今社會,我們對外語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在外語教學的漫長歷史中,中外的教育學者關注的焦點始終放在外語的認知過程和方法,鮮少有對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因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的學習發展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目前正在進行的教育改革,它所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即是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發展。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我們對情感教育的研究已經成為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關鍵詞:小學英語;情感教育;滲透
引言:
在新課改發展下,小學英語教學活動要注重做好情感教育以及認知教育,通過科學化措施保障學生語言知識以及個人專業技能可以得到有效培育。讓學生在真實參與中獲取良好的情感體驗,在良性互動中提高英語學習積極性。強化個人學習意識,能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完成人格培養目標。
一、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的作用
(一)幫助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教育理論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轉變傳統教師的角色定位,剔除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讓教師能夠在課堂上轉變角色,不斷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影響英語教學效果的基礎,對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借助情感教育理論能夠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個性,發現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短處和長處,從而進行改進。將學生與教師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也能讓學生學起來更輕松,更積極。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般來說,教學中帶有豐富的情感能對學生學習起到促進作用。教學的實踐也多次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只有引起學生強烈感受的教學內容,才會對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適當進行情感教育,發揮情感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增強學生對英語教學內容的理解。情感因素是對學生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因而,研究情感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表現形式具有重大的意義。
(三)激勵學生了解和熱愛英語課程
當教師直接正向宣傳英語課程學習的重要性時,往往會增大學生的壓力感。但如果教師從實際出發,以尋找情感共鳴的方式激發學生主觀上的學習興趣,學生對于英語課程的學習更容易獲得一種良性的感受。由于情感教學切入方式比較柔軟,學生從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英語學習的效果就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
(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作為學生,都喜歡聽到別人的表揚,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決心。通過在英語教學中引入情感教育理論,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從知識和心理上都能夠得到滿足。比如課上多與學生進行口語互動,課下積極與學生談心,善于傾聽和發現學生的內心世界,鼓勵膽小的學生課上積極表達自己。情感教育理論能夠從心理上給予學生自信,讓學生能夠主動去克服英語學習中出現的膽怯、害羞等消極的情感,充分意識到只有自信和大膽才能帶給自己更多的知識。
二、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教師從自身出發,提高教學素質
所謂的從自身出發,一方面是指教師應當從自身的教育態度和方式出發,對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做好科學有序的規劃,并結合具體的教學任務和內容,按照課時做好總體的規劃和安排。在落實執行的環節,教師要從課堂教學的組織安排入手進行細節控制和規范,對教學工作的實際開展有所設想。另一方面,教師還應當結合情感教學方法的具體要求,做到為人師表,通過榜樣作用讓學生從情感上對英語課程的學習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師需要針對情感教學方法運用的思路和方式進行學習和探索,結合具體的英語課程教學內容掌握合理的教學應用方式。唯有這樣,教師才能獲得學生的認可和尊重,更好地開展教學。
(二)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效率
1.進行多元互動教學。英語教學中,需要教師擇善而從,要給教材內容合理定位,確定目標。正如我們所強調的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訓練,就是多元化教學的體現。再比如英語課堂中常見的小組討論、多人表演、小游戲、知識競賽、吟唱詩歌等多種活動,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運用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的效果不言而喻。其中的“情境”能夠讓普通的英語課堂教學變得具有真實性、趣味性。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的圖片、錄像、聲音等為學生創造出學習英語的環境。情景法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又能感受到語言學習的樂趣。
3.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我國的傳統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思想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和問題思考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能正確引導,并能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逐步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側重學生情感的培養,健全人格的形成,這一轉變過程也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三)優化師生關系,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維護是開展教學工作的關鍵性要素。教師應當在日常的英語課程教學中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并且在交流中關注學生在學習實際中遇到的困難。教師根據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不同問題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引導,使學生感受到教師與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共同進退。教師通過優化師生相處的氛圍,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實現英語水平的有效提升。這樣也能增加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讓學生更愿意接受教師傳授的積極信息,從而幫助學生的英語學習。
(四)提高教師情感教育理論認知
教師作為英語課堂上的重要引導者,個人素質和專業能力對教學效果起到了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對于情感教育理論的認知,理解及應用能力都直接影響情感教育理論在英語課堂上的使用效果。教師可以盡可能多地閱讀關于情感教育理論、心理學的書籍,汲取各種教育知識,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英語教學的思維,增強教學趣味性。不斷地豐富個人知識,深化對情感教育理論的理解,將情感教育與英語課程進行有機融合,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感染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自己對英語的熱情及認真的教學態度感染學生,讓學生報以熱情的學習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上課的態度。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向學生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是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只有把情感教育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并與之融合,激發學生在課堂當中的活力,英語情感教育才能不斷發展完善。
參考文獻:
[1]陸思遠.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0):278-279.
[2]馬弟娃.情感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甘肅教育,2020(06):76.
[3]田曉華.試論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J].新課程研究,2019(19):91-92.
作者單位 :廣西省河池市天峨縣長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