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丹梅
摘? 要:隨著我國持續推進新一輪教育改革,小學語文教師面臨“高耗低效”的困境,亟需反思問題的根源,立足新課改的根本目標要求,綜合考慮學生的發展實情以及教材的主要內容,堅持“以生為本”理念創新課堂教學形式,認清以往課堂教學的問題與不足,有針對性地落實教育改革對策,促進學生語文成績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優化對策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客觀反思傳統教學的問題與不足,理性分析教學現狀,結合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學習規律,探尋全新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帶來全新的、個性的、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體驗,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育目標落到實處。
一、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一)課堂教學理念滯后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教育受到“小升初”壓力的影響,教師將更多時間與精力用于灌輸語文知識,卻完全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學習狀況與創新發展能力。實際上,“填鴨式”的語文教育方法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課堂接受度和參與度均不夠理想,歸根結底在于教師缺乏先進的教育理念,課堂教學思路、教育模式無法滿足新課改的根本要求,對自主意識和教學質量的提升都有負面影響。
(二)課堂參與興趣不高
小學語文課堂上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教學效果,而目前語文教學過程中最突出的兩個問題就是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課堂參與度欠佳。一方面,這與小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有關,他們性格開朗,思維開闊,但是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經常精神溜號,影響學習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課上氛圍枯燥乏味,老師照本宣科地授課,難以激起學生的興趣點,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不利于提升學習能力。
(三)課堂缺乏師生互動
教育改革倡導拉近師生關系,而大多數語文教師無法做到細致入微地了解班級每一個學生,平時也沒有更多時間和精力與學生充分溝通。課程改革提出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但是課上大多時候還是教師“一言堂”,學生沒有參與其中,剝奪了他們的主體地位。
(四)課堂內容脫離實際
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為了提高語文成績,課堂教學大多限定于教材的內容,而沒有延伸更多小學生感興趣的學習資源或者生活話題,這就導致語文課程脫離生活實踐,違背了語文學科的教育價值。實際上,單純的理論教育模式并不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這也必然導致語文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在語文課堂穿插生活案例,這將是下一步教育改革的重要問題之一。
二、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優化對策
(一)師生互動,激活自主意識
有效的語文教育過程離不開師生互動,創新課堂教學理念與教育模式,在趣味多彩的師生互動活動中激活自主意識,促進學生大膽想象、敢于創新,在自主探究中實現知識建構。與此同時,教師要轉變“高高在上”的身份,主動與學生溝通和交流,活躍學生的參與熱情,鍛煉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習《伯牙絕弦》時,我設計了開放性的教學方案,以問題為驅動推進學生的激情討論,如:“你如何評價‘伯牙的形象?”“你如何評價‘鐘子期的形象?”“為什么伯牙終身不復鼓?”通過課上交流與互動討論,形成了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的意識,鍛煉語文的邏輯思維與發散思維。
(二)創新模式,增添活動趣味
新課改下課堂教學的最大特色在于“雙向反饋”,改變以往“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讓語文課堂因學生的積極參與而更有趣味性。例如,學習《父親、樹木和鳥》時,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調動積極的情感態度,圍繞課文主題設計角色扮演活動,將學生分成幾個合作小組,大家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扮演“父親”“我”和“旁白”等不同的角色,通過精彩演繹,揣摩不同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以及肢體動作,以此展現人物的性格特征,激活了學生的心理體驗,不僅深化了課文理解,而且從中領悟生活,實現自我提升,這也正是語文教育的價值體現。
(三)營造意境,提升教學效率
為了展現課文的魅力,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教師要善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帶來豐富的教育資源,由此創設深遠的文本意境,調動學生的心靈共鳴,為打造高效課堂創設優勢條件。例如,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時,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地展示小興安嶺美麗的自然風光及壯闊的山嶺景色,由此激發對小興安嶺的向往,大家迫切地想要了解當地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開啟深度閱讀思維;再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時,為了呈現作者筆下的景色美、意境美以及情感美,利用課件生動展現海鳥、海龜、海灘,大家仿佛身臨其境,對文本內容有了更直觀的認知。
(四)依托生活,豐富實踐體驗
語文課堂的生動性與趣味性往往來自生活體驗,依托生活為切入點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創新語文教學內容,也更利于吸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在趣味的課堂氛圍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滲透語文核心素養。例如,學習《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時,通過情景對話與角色扮演相結合的活動方案,讓學生體會“什么是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再如,學習《北京的春節》時,同樣以多媒體課件展現熱鬧的過年場景,如貼對聯、包餃子、放鞭炮、看春晚,從每一處生活細節體會“春節”的情感,再讓大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一談“難忘的春節”,通過閱讀與表達相結合,綜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語言運用能力,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由上可見,新形勢下開展語文教育活動要圍繞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為著力點,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基于小學生的認知特征、思維水平與學習規律開展創新教學活動,以多樣化教學手段推進課堂任務的順利進行;通過激活自主意識、增添活動趣味、提升教學效率以及豐富實踐體驗,讓學生在創新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在成長中發展,體現當下語文教育的開放性、實用性與高效性。
參考文獻:
[1]許冬梅.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如何實現有效教學[J].創新教育研究,2020,8(01):62-66.
[2]王華然.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0,(8):183-184.
作者前段時間 :浙江省義烏市荷葉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