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兵
摘? 要:創設教學情境既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也是新課改背景下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重點關注的課題。小學科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與其他傳統學科相比,有共性,但更具個性,旨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主張將探究作為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此時,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驅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之中,有利于有效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實現。本文就對小學科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做些探討。
關鍵詞:小學科學;問題情境;游戲;生活;實驗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新課程改革作為改進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特別指出了問題情境在發展學生思維和達成課程目標方面的重要性。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深入貫徹“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這一基本理念,恰當地運用游戲、聯系生活、基于實驗,有意識地創設鮮活的問題情境,這樣不僅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獲取新知的愿望和興趣,喚起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認知需要,而且還有助于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吸收內化,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并逐漸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一、利用趣味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兒童生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強大的學習能力,科學教育需要為他們的發展提供機遇。而只有對學習材料產生興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學學習活動之中?;诖?,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利用趣味游戲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地探究。
在教學《聲音是怎樣傳播的》這課之初,我先是讓學生玩了土電話的游戲,以調節課堂氣氛,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之后,我對學生說道:“今天我們來一個更高級的玩法。”隨后,我請兩位學生拉緊繩子,將聽筒放到耳朵上,并捂住另一只耳朵。之后,我將音叉的末端貼到繩子上,并向這兩位學生問道:“你們聽到聲音了嗎?”學生表示聽到了,然后我向其他學生問道:“那你們呢?有沒有聽到聲音?”學生紛紛表示沒有聽到。于是,我順勢引出了新課:“聲音是怎樣傳到他們的耳朵里的呢?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的聲音,它們又是怎樣傳到我們耳朵里的?”如此,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聯系現實生活,創設問題情境
教育本身就與生活息息相關,知識實際上就是對生活的一種經驗總結和內涵提升。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要善于處理教材,以問題情境為依托,在現實生活與科學探究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以此來喚醒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探究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進而達到強化學生學習動機的目的。
在教學《滑動與滾動》這課時,我先是利用課件出示了兩幅圖:騎自行車和滑滑梯,并對學生說道:“一個物體在另一個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方式。”之后,我繼續說道:“大家看,講臺這邊有一只箱子,里面放了我們班同學的練習冊,你們能不能想辦法把它從講臺的這一邊運到另一邊?”“直接推過去就可以了。”“找幾根木頭,讓箱子從地面滾動過去?!薄趯W生自由發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繼續說道:“同學們說得都很好,不外乎滑動和滾動這兩種方法。你更傾向于哪一種方法?為什么?”學生紛紛選擇了滾動,因為這樣比較省力。接下來,我又讓學生思考了生活中類似的事例,繼而引出了探究任務:怎樣用科學的數據來證明滾動比滑動更省力?這樣一來,既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又使學生體會到了科學研究的價值所在。
三、基于實驗探究,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實驗是學習科學知識、完成探究過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由問題引入實驗探究,是教師常用的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之一。要想充分發揮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教師應善于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探求問題結論的欲望,這時學生就會自然而然想到利用實驗尋找答案,這將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實現教與學的相互促進。
在教學《加快溶解》這節時,我先是出示了一包奶茶粉,并向學生問道:“有幾種方法可以沖好這杯奶茶?”經討論,學生得出了四種方法:熱水、冷水、熱水攪拌、冷水攪拌。之后,我追問道:“哪種情況下奶茶溶解得最快?奶茶的溶解速度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在學生自由闡述了各自的猜想后,我引導學生探索了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系,在學生討論得出對比實驗中應相同的條件后,我利用課件出示了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實驗探究,如此便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精神。
總而言之,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而問題情境則是探究性學習的關鍵一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盡力為學生營造開放探究的時空,將富有思考和啟迪價值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之中,以此來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科學學習活動,進而有效地改善教與學。
參考文獻:
[1]徐家斌.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有效性的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8):53.
[2]吳靜娟.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12):65.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縣天興鎮一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