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禾
(青島市供銷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山東 青島 266101)
隨著二孩時代的到來,學前教育專業成為了職業教育炙手可熱的熱門專業,每年的招生規模都不斷遞增。社會需求量的劇增,導致了這一專業的“速成”,學生在專業技能的學習中很難扎實地打下良好基礎,批量化教學使得學生的專業技能沒有任何質量,這一現象在鋼琴學科中尤為突出,筆者根據當前形勢下學前教育鋼琴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探討改革的建議。
學前教育是教學的啟蒙階段,學前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對兒童的藝術啟蒙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鋼琴演奏作為學前教師必備的技能之一,重要性不言自明。在當前教學改革的形式下,更注重的是能力的培養,鋼琴技能課更是一門以能力教學為主要教學目標的課程,但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課還存在諸多的問題。
學前教育專業是當前職業教育的“熱門”專業,由于社會需求量大、人員流動較快等因素,該專業招生的門檻較低。跟據教育部對師范專業的要求,已對學前教育專業取消了中職層次的招生,但招生的起點仍然是初中畢業的學生。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在畢業時兩極分化較嚴重,成績好的學生大多數升入普通高中,成績中等或較低的學生則會報考職業院校,因而,在招收的生源中,已經無法招收到較優質的生源。
在專業課程方面,學生的藝術素養整體偏低。由于初中階段的教學注重文化課主課的學習,為考高中做全面的準備,學校和家長的關注度更多地放在文化課的學習上,因此,學生在初中階段幾乎沒有藝術課程的持續性學習。在此情況下,職業教育入門階段所招收的學生生源大多數為藝術技能零基礎,這些因素導致了學前教育專業招收的學生專業技能起點低的現狀。
鋼琴教學不等同于理論課的教學,在教學中更強調技能的掌握。傳統的鋼琴教學模式是“一對一”的單獨授課,優點是因材施教、有針對性,但對于學前教育專業來說,師資和學生的比例差距較大,教育資源明顯短缺,無法采取傳統的鋼琴教學模式,很難做到教師對每個學生展開個性化的“一對一”教學。因此,鋼琴集體課就成為了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技能課的主要授課模式。
鋼琴集體課克服了傳統“一對一”教學的弊端,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學壓力,節約了教學成本,但也有教學針對性弱、考核難度大等弊端。首先,鋼琴集體課無法滿足所有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眾所周知,鋼琴學習中,每個人的領悟力、肢體協調性、練習量都存在差異,同樣的學習起點下,學生仍然會有較大的程度差異,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為保證整體的教學質量,達到學期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很難顧及到所有層次學生,程度較好或較差的學生都無法在教學中滿足自身的學習需求;其次,因集體教學中技能掌握的差異性,導致了考核的難度大,標準無法統一,同時能力較差的學生厭學情緒較重。
提到鋼琴演奏,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世界名曲”,這樣的想法把鋼琴的學習抬到了新的高度,在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中都造成了諸多困擾。在鋼琴教學中,很多教師除了讓學生練習基本的練習曲和音階之外,讓學生更多的演奏和他們程度不符的大型樂曲,拔苗助長,急于求成,導致學生在練習上出現技術“瓶頸”和認知誤區,忽視了學生整體藝術素養的學習和演奏多元性的發展。
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課程學習應該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進行精準的定位。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幼兒園教師,而非專業的鋼琴演奏人才,在教學上更應注重兒歌彈唱、即興伴奏的訓練,使學生的演奏能力可以更好地適應將來的工作崗位,為幼兒園的教學做好準備。對于難度較大、藝術性高的樂曲,可適當地讓演奏程度好的學生完成,不必準求整體的拔高。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課程上涉及面較廣,除了專業理論課程外,在技能課程上要學習美術、聲樂、舞蹈、鋼琴、口語等眾多的課程,每門課程無法做到觸類旁通,關聯性不強,都有各自的技術難點,并且都要通過大量時間的練習才可以很好地掌握。鋼琴也是其中耗時較多的技能課程之一,學生學習精力有限,很難保證每天都有練琴時間,并課程的學習需要樂理和視唱練耳課的同步掌握,才可以更好地完成,這是學生掌握較慢的原因。除此之外,鋼琴演奏是一門技術性較難的學科,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而大多數中職學生不具備童子功的基礎,因而很難在短時間的學習中達到一定演奏高度。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該專業鋼琴教學的良性發展,使教師和學生都走入了鋼琴“教與學”的瓶頸,如何針對上述情況優化和調整現階段的鋼琴教學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是同樣重要的,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遵從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現狀展開教學。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學生的生源對于教師來說是不可控的,教師沒有選擇學生的權利,如何教好現有的學生是對教師業務水平最大的考驗。根據職業學校學生起點低、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差等特點,教師要合理地設定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首先要選定適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鋼琴教材,對不符合學情的鋼琴教材,要及時和學校的教務部門反映,做出相應的調整,使教材更好地應用在教學中;其次,教學目標的設定要根據現有學生的整體程度而定,以班級大多數學生的演奏程度為教學目標基準,兩極分化的個別學生程度只作為參考;再次,優化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除了規定教材的演奏曲目,可以跟據提高鋼琴綜合藝術素養的培養原則添加輔助教材,在不增加技術難度的情況下,擴大學生演奏曲目的范圍,增設四手聯彈或多聲部合奏曲目,讓學生體會音樂演奏中的協作之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也可以利用網絡優勢,展開一對一的線上教學,將傳統的鋼琴教學模式融入到教學中。
在前面的鋼琴教學現狀中,提到了鋼琴集體課教學的諸多弊端,針對這些問題,如何改進鋼琴集體課的短板,是我們每一位鋼琴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并要落實在實踐教學中,只有如此,鋼琴教學的“教與學”才能到達一個理想的頂點。結合上述現狀,我提出以下分層教學建議:
第一,抓好學生基本功,人人都是最好的。鋼琴演奏對于基本功的要求是很高的,不論你的整體程度如何,手型、觸鍵、運指都是體現鋼琴功底的基本要素。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在教學中不要急于求成,要拿出較多的時間讓初學的學生掌握。在這個環節中,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基礎訓練是每個學生都能夠掌握的基本,不存在兩極分化,在練習的過程中使學生打下良好的演奏基礎。
第二,分層教學講究梯隊式的授課。將不同程度和能力的學生分為高中低三組,三組學生分別設定不同的教學內容,所布置演奏的曲目要適合當前學生的演奏水平,不要過于拔高、一刀切,否則會使演奏程度低的學生失去信心,同時也讓程度高的學生失去興趣。教師在教學中以組為單位開展,有利于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在學習中互相借鑒。
第三,綜合培養,加強學生整體音樂素養。在鋼琴演奏的學習過程中,技巧性的訓練只是學習的一部分,技巧也僅僅是支撐音樂表現的一個手段,音樂的表達能力更多需要音樂綜合素養的填充。因此,加強音樂欣賞、音樂作品分析及編創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除此之外,音樂的合作能力也是鋼琴演奏必不可少,教師可以將合奏的曲目根據聲部的難易布置給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啟發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合奏的樂趣。
由于鋼琴教學存在個體差異性,在教學中需要因材施教,因而在學業成績的評定上很難統一標準,因此,建立完善的學生學業的評價體系尤為重要。在學生學業評價體系中,過程性的評價應占最大的比例。鋼琴的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每一次作業的呈現都是建立在大量練習的基礎上,有了量的積累才能有質的改變,也能避免“天賦”上的差異,勤能補拙能更好地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態度。
在鋼琴課程的考評中不應是單一樂曲的演奏來決定成績的高低,要加入作品欣賞聽辨、視奏、彈唱等內容,通過一系列的考評制度,加大學生鋼琴學習的寬度和廣度,使鋼琴演奏的整體藝術能力初步達到幼兒教師的水準。
藝術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鋼琴演奏的學習亦是如此,在練習中的最高目標不是高分或是評級考試的證書,而是如何在嫻熟穩定的演奏中打動觀眾,傳遞作品正確的思想感情。因此,鋼琴教學應摒棄學習中的功利心,以登上舞臺有表現力地詮釋音樂作品為學習的最終目標。作為教師,更應將教學運用在實踐中,讓學生走出教室,登上舞臺。在每學期應根據教學情況,結合學生的練習情況開展音樂會,或讓學生在社區文化活動中廣泛參與,通過表演提升鋼琴演奏能力,積累舞臺經驗,只有這樣,鋼琴教學才能真正體現它的價值,讓每個學生學有所用、學有所成。
音樂的學習是終生的學習,國民素質提高的當下,鋼琴已經成為音樂普及學習的主流樂器,兒童、青年、老年都在學習鋼琴。不同年齡段學習鋼琴的人目標是不同的,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鋼琴課是他們主要的專業技能課之一,也是他們今后走向工作崗位的必備技能,因此,鋼琴課的學習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根據目前的教學現狀,如何能教好學生,也是我們教師需要認真審視的重要課題,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提升自己,教學相長才能是教育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