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凌昭
(哈爾濱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音階與琶音是鋼琴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意義在于強化手指技能的同時,通過節奏、重音、速度等系統訓練,全方位提高演奏水平。所謂“劍膽琴心”中的“琴”,詮釋為“磨練”更為恰當。在簡單的音階與琶音練習中,首先,要提升精神凝聚力和聽覺鑒賞力,在全神貫注持續練習中,仔細分辨聲音整齊度及音量統一性;其次,培養節奏感和韻律感,在腦海中分清指法與節奏重音,并塑造節奏重音為首的練習體系;最后,強化手指機能,高標準、嚴要求下重復訓練,以達到音階琶音在鋼琴鍵盤上的一氣呵成。
鋼琴音階,由樂音按照半音或全音關系排列而成,可分為大調音階、小調音階、半音階;根據演奏方式不同可分為八度音階、三度音階、六度音階等,鑒于本文篇幅有限,僅對大小調音階和半音階做初步教學探究。琶音,即分解和弦加轉指,音符按照三度疊加關系排列,其中主三琶音和屬七、減七琶音的指法教學為本文研究重點。
音階、琶音等基本技術練習在鋼琴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古典小奏鳴曲中音階和琶音的占比約65%以上。音階琶音是基石,解決了音階與琶音的技術難題才能完成好樂曲風格和情感表達等,故演奏者應優先解決音階和琶音相關的技術難點,當演奏者完成一首樂曲,樂曲風格和情感表達成為體現演奏者演奏個性的重要標志,此時的思維重心將不再停留在音準節奏乃至指法等基礎問題上,故優先解決音階琶音相關技術難點將有利于演奏者演奏水平的提升。
1.大小調音階指法規律
(1)以C大調音階為參考的“首調唱名法”
C大調音階通常是琴童們最初學習的音階,其全白鍵的特點,使其在彈奏時常常出現穿指錯誤,除單純記憶手指與鍵盤的對位之外,還可采用“首調唱名法”。把音階中的七個音級按Ⅰ、Ⅱ、Ⅲ、Ⅳ、Ⅴ、Ⅵ、Ⅶ排列,最高音(主音)可用Ⅷ或Ⅰ替代,其次分別用左右手的指法(右手12312345左手54321321)對應相應音級,如第Ⅳ音對應右手1指左手2、第Ⅴ音對應右手2指左手1指、第Ⅶ音對應右手4指左手2指等,在一個八度內——上下行——明確每個音級對應的指法,彈奏音階時不需唱譜,但需數清音級,并仔細思考音級對應的雙手指法,可在避免死記硬背的基礎上準確彈奏音階。適用于“首調唱名法”的音階需以白鍵為主音,并確保第Ⅳ、Ⅴ音級為白鍵,如C大調、c小調、D大調、d小調、E大調、e小調、G大調、g小調、A大調、a小調,共十個音階。
(2)F大調、f小調音階和B大調、b小調音階
此處列舉的兩組同名大小調,F大調和f小調第Ⅳ音級為黑鍵(?B),右手指法從傳統的“3+4”變為“4+3”,可采用預判思維,“檢測”雙手是否在C和F音同時換一指;而B大調和b小調第Ⅴ音級為黑鍵(#F),左手由C大調指法的“4+3”變為“3+4”;同理,可“檢測”雙手是否在B和E音同時換一指。每次跨指時預判還有幾個音符到C或F音(B或E音),來判斷跨指指法,在音階訓練初期,可保持高度注意力,同時積極思考也可預防慢練帶來的無意識走神。
(3)以黑鍵為主音的音階
匈牙利音樂家約瑟夫·伽特曾在《鋼琴演奏技巧》一書中,將指法歸納為八點,其中第一點即為“1指和5指盡可能不落在黑鍵上”,旨在保障手指在音階跑動中的靈活性與敏捷度。以黑鍵為主音的音階,右手均用2指彈起始主音,在上行第一個白鍵處1指穿指下落,并謹記“過黑鍵即穿指”,即可順利推導出右手上行指法。左手需在鍵盤上先找出黑白鍵排列規律,1指落在上行黑白鍵交替中的最后一個白鍵上,同時3指和4指跨指彈在黑鍵上,有效減少了彈奏距離,有利于指尖站住并抓牢琴鍵,從而使音階音色更扎實有力。此指法規律適用的音階有?A大調、?B大調、?E大調、?D大調、?G大調、#g小調、#b小調、#e小調、#c小調、#f小調,共十個音階。
2.半音階指法
教學過程中,基礎練習的指法相對固定,必要時根據口訣記憶能顯著提高練習效率,半音階的指法可總結為“1指彈白鍵,3指彈黑鍵,2指做過渡”。此外,另一種半音階指法,側重以1、2指為主,在雙白鍵半音處添加3指彈黑鍵,2指在黑白鍵中交替彈奏,但此種方法不利于力度控制,易造成音量不穩定,基礎教學中并不常見。
3.主三琶音指法
(1)主音和三音為白鍵的主三琶音
主音和三音為白鍵的主三琶音指法右手1235,左手5421。在英皇基礎練習中,左手列出可用5321,但結合演奏曲目和轉位琶音指法,可見三度音程用4、5指擴指更符合人體力學,在基礎練習中增加4、5指擴指訓練比例顯得尤為重要。此指法適用于C大調、a小調、G大調、e小調、F大調、d小調、b小調,共七個主三琶音。
(2)第二個音是黑鍵的主三琶音
此處采用一種新的分類方式,將以大小調——主三琶音中根音與三音的音程關系是大三度或小三度——為分類依據,即無視主音與五音是白鍵與否,皆以三音為黑鍵作為判斷依據。右手統一指法1235,左手大調指法為5321,適用于D大調、A大調、E大調、B大調、?G大調,共五個主三琶音;小調指法為5421,適用于c小調、f小調、g小調、?e小調,共四個主三琶音。
(3)鍵盤排列規律為黑鍵白鍵黑鍵的主三琶音
“黑白黑”鍵盤規律的統一指法為右手2124,左手2142,唱譜同時針對三個手指做集中訓練,但需注意手腕的穩定和指尖的抓鍵,避免彈奏距離過長或轉指動作過大造成聲音不穩定的情況。此指法適用于c小調、#f小調、?E大調、?D大調、?A大調、#g小調,共六個主三琶音。
(4)?B大調和?b小調主三琶音
有些學者將這兩個主三琶音的指法歸類于上述“主三琶音——(2)”中,但參考音階指法可知,按照“音階指法中——(3)”的指法編配規律,右手1235,左手3212,更有利于練習中的指法統一。
4.屬七及減七琶音指法
主三琶音是主音、三音與五音的三音循環,屬七及減七琶音則是主音、中音、屬音和導音的四音循環,需要雙手5指參與彈奏,在參考音階指法的前提下,按“1穿4,4跨1”的口訣,即可推導出七琶音的指法。
科學規范的思考順序和練習步驟能大幅度提高練習效率:首先,明確調號,其次,排列鍵盤組合規律,最后,敲定指法。在基礎教學中,建議直接背譜教學,在一個八度內畫出清晰的鍵盤排列規律,學生根據鍵盤排列按上述原則推導指法,建立正確的“鍵盤化視覺記憶”是彈奏的前提和基礎。練習時先彈奏一個八度(含上下行),仔細觀察下行鍵盤反向排列規律,下行指法單純用上行對稱法容易造成指法混淆,但若在下行時重新推導指法可強化指法推導過程的思維記憶,有效延長專注力時長。
音階琶音作為鋼琴演奏中的“地基”,可以利用音階琶音做鋼琴演奏各個階段的手指練習。初級階段,旨在提高手指獨立性(高抬指、雙手高度整齊訓練等),指尖抓鍵,彈實音色;中級階段,在提高均勻度上重點下功夫(節奏練習等),力求速度穩定、力度一致;高級階段,在耐力訓練的同時,增加強弱或速度練習,為鋼琴高階演奏提供技術保障。1指的演奏難點常常作為技術障礙,在此對1指的穿指訓練做出詳細闡明:1指作為最粗壯有力的手指,卻常常出現在弱音處(節奏重音或旋律重音),這對1指的控制提出了較高要求。穿指時,第一步1指指尖內勾,第二步在指尖的帶動下,1指沿手掌下上方運動到4指掌關節處,此時手掌手腕保持平穩;第三步落指時,用耳朵仔細“監測”1指的音量,1指采用“送”力量的方式,有預見性地下落,避免全力下落造成聽覺上的“突然重音”。
鑒于音階琶音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地位,較早開設系統的音階琶音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建議學琴一年左右加入兩個八度的音階和主三琶音,建立完整的調性體系;兩年左右加入屬七和減七琶音的學習。國內考級教材偏向以關系大小調為一組的學習方法,強調調性之間的關聯,建立了清晰的近關系調與遠關系調調性體系。而國外部分教材(英皇等)則按照同名大小調的順序安排學習進度,更強調音級之間的疊置關系。無論何種教學方案,音階與琶音的指法是統一的,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思維推導過程有效提高了演奏時的專注力,將鍵盤排列規律的上下行與指法結合,同樣增強頭腦中的空間建模能力。在考級前臨時強化音階并不可取,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短期學習后的遺忘速度快,但可參考考級教材中制定成型的、科學的音階琶音練習進度。
音階琶音指法看似無章可循,實則排列有序,死記硬背不是長久之策。基礎教學同樣講究方式方法,經驗論固然是目前教學的主要參考依據,但鋼琴學科的學科特點有別于其他的技能學習,利用思維在頭腦中建立平面(指法)和空間立體模型(鍵盤排列規律),能有效提高練習效率。掌握指法推導過程、增強視覺化鍵盤記憶、培養正反向思維,才是音樂提高人類感官功能化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