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晶 (江西農業大學)
主觀音高準確度會直接影響到聲樂作品的表達,是聲樂作品的靈魂所在,也是衡量聲樂演唱者水平的核心指標。但在實際的聲樂訓練中,主觀音高準確度的掌握難度較大,部分學習者為了達到自身的音高極限,忽視了音高的標準,過于自由發揮,反而影響到了聲樂水平的提升。可以說主觀音高準確度的訓練貫穿于聲樂訓練的全過程,無論是從發聲的角度還是音樂角度來說,都需要訓練者經受嚴格的訓練,專業的指導,才能找到科學的音色,增強自身的聲音感染力,在聲樂演唱中發揮出相應的魅力。本文就聲樂演唱中的主觀音高準確度訓練途徑進行探究。
音樂是一門高雅的綜合性藝術,具有陶冶人們的情操和提高人們精神境界的作用,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品質的提升成為了現階段人們的重要追求,無論是純音樂作品、舞蹈、歌曲,還是聲樂演唱,都需要標準的聲音準確度,通過音樂作品向人們傳遞其中的精神,讓人們感受到音樂的藝術魅力。不同于其他音樂表演藝術,聲樂演唱是以嗓音和歌聲為主的表演,對于演唱者的嗓音、語言藝術和主觀音高準確度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標準[1]。
音高準確度也被稱之為音準,是指物體在振動過程中發出的音高,且音高符合一定的韻律,產生一定的美感。可以說音準的高低強度直接影響到了音樂作品的旋律主導性,把握好音高準確度無疑可以提升音樂品質,為人們帶來更高的美感享受,讓人們深層次的感受到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精神,這也充分尊重了原作,表達了對作曲家的尊重和敬意。如果不能把握住音高準確度,就會降低音樂的美感,影響到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表達。根據音高屬性劃分,可以將音高分為高音和低音兩種,這主要是由音頻的高低所決定的,頻率高的為高音,反之頻率低的則為低音[2]。而根據聲音的傳播和接受情況來分,則可以將音高分為主觀音高和客觀音高,客觀音高是指物體振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實際聲音,可以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進行判定和測量,而主觀音高則是受到表演者的主觀聽覺心理影響所產生的音高,人的心理活動極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聲樂演唱更是如此,在展示音樂美聲表演時無疑會面臨更為復雜的環境,極易發生各種不可預知的情況,變動較大。
聲樂演唱在現階段的音樂藝術表演中的比重不斷上升,聲樂教育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們對于聲樂表演的質量和標準也隨之提升,聲樂演唱者需要付出更為艱辛的努力進行科學的訓練,穩步提升自身的聲樂演唱水平,推動聲樂事業的穩健發展。
主觀音高準確度是指聲樂演唱者在表演過程中受到的復雜的環境因素以及自身心理因素所影響,音準波動幅度較大的音高,主要用來表示音高誤差的大小。影響表演者主觀音高準確度的因素有很多,既包括地理環境和人文精神因素的影響,也包括了表演者自身音樂修養、心理素質和身體狀況等因素,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自身的音樂修養對主觀音高的影響,其中包括了演唱者自身的聽力狀況和聲樂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音樂是一門聲音的藝術,聽力和嗓音是最為關鍵的影響因素,對于演唱者而言,需要具備靈敏的聽力,對于樂器的發音和節奏進行掌控,然后進行發聲配合,實現良好的律動配合,提高音樂作品表演的觀賞性和魅力。而對聲樂演唱而言,聽力的靈敏性至關重要,演唱者需要在聲樂演唱的同時,根據自身的發音對音準問題進行調整,通過結合歌曲伴奏進行聲樂演唱的完善。如果演唱者自身的聽力靈敏性不足,就會造成聲樂演唱過程中出現音準波動較大,影響到聲樂演唱作品的質量和聽眾的音樂感受。這種狀況往往出現在換聲節點,換聲點前后的低音區和高音區演唱難度較高,如果演唱者的氣息控制能力不好,聲音和氣息的配合度不好,就會造成在這一區間出音準的不統一,就會造成音高不平穩的狀況,這需要聲樂演唱者高度重視,加以改正提高自身的音感和視聽配合能力[3]。
(二)地區口音差異對音高的影響。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幅員遼闊,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較為明顯,不同民族的文化語言都有所差異,地區文化對于當地民族的口音也有所影響。無論是江南水鄉的吳儂軟語,還是北方的豪邁語言,都對聲樂演唱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音樂作品中彰顯了不同民族的語言風格和文化特點。具體可以參照南方的小調和北方的京劇作品,當地民族群眾的口音對于音樂作品有著深刻的影響,不同民族的不同地區的口音對于音高也會產生相應的影響,這也需要在聲樂訓練中加以完善,強化普通話的規范訓練,降低地方口音對聲樂作品的影響。
(三)文化背景差異對音高的影響。音樂是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的,但會受到文化背景的影響。與西方的浪漫、直接和粗獷風格不同,中國的音樂作品更加體現出了儒家的包容性和內涵性,在聲樂演唱中也體現了這一特點。西方的聲樂演唱受到基督文化的影響,其作品多為詩歌和圣經章節改編而言,中國聲樂作品則更加注重文化的婉約性和內涵性,內容也更加多樣化,文化氛圍更加濃厚。因此文化背景的差異造成對聲樂作品的演繹方式的不同,也極易影響到音高準確度,在訓練過程中需要將這一因素納入到考量方案中。
(四)率學計算方法對音高的影響。不同國家的音樂率學計算方法也有所差異,物體的振動產生了樂音,而振動頻率的高低則影響到了音準,相對于西方國家的十二平均律,我國則采用五度音律,率學計算方法的不同,也導致了聲樂演唱的主觀音高準確度有所差異,需要在今后的聲樂演唱訓練中加以重視和改善,保證聲樂作品的優質表達。
作為一名聲樂演唱者,想要發揮出最佳的演唱狀態,就需要采取科學的訓練方式,穩步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培養自身的視聽耳聞能力,尤其是增強自身的聽力靈敏性,可以在演唱過程中根據自身的演唱狀況對音高準確度加以調整和完善,更好地表達出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精神,增強聽眾的音樂感受度。
聲樂演唱者在表演過程中,不僅需要根據音樂伴奏進行節奏的調整和聲音的優化,還需要根據自己的發聲對音高準確度進行調整,可以說每一個聲樂演唱者都需要具備極為靈敏的視聽能力,為此在聲樂演唱訓練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演唱者的視唱練耳的訓練,可以通過鋼琴伴奏反復練習,幫助訓練者逐漸養成靈敏的視聽能力,可以在聽到鋼琴伴奏節奏時判斷出相應的曲目,轉換不同的調式,不斷地強化自身的音高音準感覺,形成條件反射,增強身體的反應能力,避免在聲樂演唱過程中出現聲樂演唱音準波動的狀況,保證聲樂演唱的順利開展,進行水平較高的二度創作,更完美地表達作曲家的創作意圖。此外,演唱者還需要養成良好的聽音樂習慣,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獨自音樂鑒賞聯系,尤其是各種鋼琴音樂曲目,可以幫助演唱者逐漸形成良好的音準[4]。
模仿法源自于1967年于美國心理學家杜拉的學習理論,是指在聲樂訓練過程中使用先進的電子設備制造出準確的音高,學習者則對設備發出的聲音進行反復模仿,并且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發出的每一段高音進行錄音,并與電子設備制造出的音高進行反復對比,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針對自身的不足之處加以改正和完善,這樣的訓練方式不僅可以改善訓練者的音感音準,還可以提高演唱者的水平。尤其是在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各種音樂軟件和計算機技術應用到了音高準確度判斷中,可以更為準確地對表演者的主觀音高準確度進行校正和校對,為演唱者提供更為充足的技術支持,穩步提升演唱者的水平。
演唱者喉部肌肉的協調性也是影響音高準確度的重要因素,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經受教育和經歷都是有所差異的,加之地區文化差異使得每個人的喉部肌肉協調性也有所不同。初學者大都在日常的聲樂演唱訓練中無法保持良好的協調性,從而影響到演唱者自身演唱水平。為此,需要加強對演唱者聲音技巧的訓練和音準感覺的培養。每一部音樂作品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體現,通過演唱者的演唱完美地表現出音樂故事,其中蘊含的精神和情感更加需要演唱者的技巧和聲調來展示,如果聲樂學習者在練習過程中僅僅注重曲調和節奏,忽視了主觀音高準確度的把控,那么無疑會使得聲樂歌唱缺少靈魂,真是的情感無法表現出來。因此,要加強對學習者的喉部肌肉協調性的訓練,在聲樂課堂上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對其進行調整,提高其聲音的控制能力,反復進行音準感覺培養,建立良好的歌唱習慣,幫助其更好地進行聲樂演唱[5]。
聲樂演唱對于演唱者的發音技巧和音高準確度有著極高的要求標準,同時聲樂演唱者所面臨的環境較為復雜,需要保持極為穩定的心理狀態,如果演唱者心理素質不合格,就會在演唱過程中產生各種恐懼、緊張和不安的心理,出現忘詞或者音高準確度不足等問題,使得音樂作品的質量受到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將聲樂演唱看作是情感類藝術的表達,演唱者需要有足夠的自信心,才能夠將自己最優的一面展示出來,發揮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水平,聲樂演唱的主觀準確度保持著穩定的狀況,增強聽眾的感官享受。
聲樂演唱中表演者的主觀音高準確度會受到音樂修養、心理素質、聽力狀況、口音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音高產生波動,影響到聲樂節目的表演狀況,為加強對主觀音高準確度的掌控,就需要表演者進行科學的訓練,通過視唱練耳訓練以及模擬校對、課堂演示和心理暗示等方法,強化聲樂演唱者的主觀音高準確度,改變聲樂表演中的不良狀況,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