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燕 (大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以及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很多職業崗位及其內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新時期,社會對音樂人才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高職學校只有不斷深化教育及教學改革,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從而為社會輸出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
盡管近年來高職院校的聲樂課程教學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視,但是從實際開展教學的狀況來看,還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不管是對高職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還是對聲樂課程教學的順利進行,都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具體來看,在高職院校聲樂課程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由于近年來聲樂專業的招生人數呈現出了不斷增加的趨勢,再加上高職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所以便很容易導致高職院校參與聲樂課程教學的高職學生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這對課堂教學的質量及效率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此外,由于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在進行聲樂課程教學時依舊采取“大班課+小組課”的傳統教學方式,給很多高職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心理落差,所以便很容易導致高職學生課堂參與不夠熱情、積極性不夠高等現象,同樣會對聲樂課程教學的進度及質量等帶來不良的影響。其次,由于高職院校聲樂課程的教師大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音樂院校,其教學思維及模式往往會受到專業情結和本科情結的影響,所以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其基本上都會將本科教育教學的模式應用到高職教育中,最終也會導致聲樂課程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的現象出現。第三,高職聲樂教學定位不清晰也是影響高職院校聲樂課程開展的主要問題之一。尤其是近幾年,很多教師對聲樂課程的認知出現了一種誤區,不僅忽視了聲樂課程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同時也限制了實際聲樂課堂中情感意蘊的表達,進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職學生們對于聲樂課程的理解,影響實際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聲樂課程的開展效果;最后,由于全國高職院校的聲樂課程教材缺乏統一性,大都采用本科院校師范類的教材或者其他類的教材,再加上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未能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及目標等進行針對性的設計,所以便很容易導致高職學生無法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最終的教學效果,且無法滿足高職學生學習及發展的真正需求。
從當前高職學生聲樂課程的上課形式來看,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往往都會采用“一對一”或“一對二”的形式進行授課,不僅課程時間有限,而且每次演唱和練習的曲目大都是由教師親自決定的。盡管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能夠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但是由于教師的歌曲儲備量有限,再加上其在上課時往往都會將時間對等分配,要求高職學生先練聲后唱歌,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高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為了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則可以將聲樂教學課堂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在正式上課時,教師需將所有的高職學生組織在一起進行授課,需要注意的是,所講授的曲目保持在6首左右即可,不過須由聲樂教研室進行統一研究和制定,而且建議將每周的聲樂課程增加至2-3節。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將高職學生科學合理地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的人數保持在3-5人即可,然后再由教師帶領高職學生們一起進行練聲。通過這一階段的設計,不僅能夠讓高職學生在一周的時間內儲備6首歌曲,而且經過練聲訓練后其自身的演唱水平也會得到不同幅度的提升,這對后期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也產生了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2.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在練聲及學習歌曲的基礎上要求高職學生適當地加上神韻和動作,根據每一首歌所要呈現出的情境以及想要表達的情感,對表情和肢體語言等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和訓練。而為了能夠讓高職學生能夠更好地參悟歌曲的情感及歌唱技巧,教師還需針對每個小組的訓練情況予以正確的指導,對高職學生演唱的聲音及情感處理等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指正。
3.第三階段。到了第三階段的聲樂課程教學課堂上,教師應將聲樂小組的人數降至1-2人,以便能夠對其進行全方位的授課,促使其更好地掌握相應的音樂知識及技巧。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教師需根據每一位高職學生的不同情況,為其布置1-2首新的歌曲進行學習和探究,并將學習的時間截止至期末。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和教學,教師也能更為全面地掌握高職學生的學習進度,高職學生也能在練習和學習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拓展新視野,積累更為豐富的歌唱經驗。
隨著高職院校招生數量的增多,現如今的高職教育模式,已經從以往的精英教育轉變成了大眾教育。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高職學生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自主性,才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及職業技能。而作為高職學生學習及成才的重要引導者,高職教師只有對固有的、單一的、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此才能最大限度激發高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為了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高職院校在進行改革和創新的過程中,除了要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外,還要對教育教學的硬件設備進行完善和改進,只有這樣,才能在限定的時間內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而通過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及技術,不僅能夠將抽象的樂理知識以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成功吸引高職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激發其內在的學習潛能,得益于此,高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結合第一階段的任務安排,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將電子版樂譜展現在高職學生的眼前,并引導其進行學習和研究。在教師的引導下,高職學生也能盡可能地避免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誤區,其在少走彎路的同時也能大大提升聲樂課程教學的效率。而為了能夠加深高職學生對樂譜的印象,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其播放相應的歌曲或節奏,讓高職學生將樂譜抄寫至自己的樂譜本中,高職學生在邊聽邊記的過程中,也能培養出較為靈敏的聽感。需要注意的是,聲樂課程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多媒體設備,如音響、電腦等,都需具備一定的專業性,以便能夠為高職學生的學習創造更好的氛圍和環境。
2.充分利用影像聲像教學。為了能夠提升聲樂課程教學的質量,教師還應充分發揮出影像聲像教學的優勢,以此也能提升高職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在第二階段的教學任務中,通過攝像機拍攝的方式,記錄下每一個高職學生的聲樂表演的全過程,然后將其具體的表現進行回放或暫停,以便能夠讓高職學生進行不斷反思和完善。除此之外,對于練聲訓練過程中的表現,教師也可以讓高職學生通過錄音的方式記錄下自己的聲音,然后在回放與研究的過程中,及時更正演唱過程中所出現的錯誤。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影響教學還是聲像教學所使用的設備,一定要保證其質量,以此才能達到接近現場的還原效果。
3.明確高職聲樂教學的開展目標。在未來的高職聲樂教育改革中,如果想要獲得預期的課程改革開展目標,就需要明確未來高職聲樂教學中的教學目標,確定實際聲樂教學在高職院校課程開展中的重要地位,以此提升學生們的聲樂表現能力,同時優化實際的高職學生培養目標。比如,就這一環節,教師應著眼于未來社會發展對高職學生們聲樂能力的需求,制定科學化、針對性的教學目標,確保學生們能夠將高職學習過程中所學到的相關知識融入到教學中的點滴中去,以此實現高職院校開展聲樂教學的目標。
4.改革傳統的高職聲樂教學模式。就高職的聲樂課程而言,這一課程是一門藝術與技能融入的比較充分的學科,單純僅依賴教師來提升實際聲樂課程的開展效果是十分不夠的,由此,在未來的高職聲樂教學改革環節,教師應積極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在了解學生需求的前提下,讓學生們更加全面的參與進來,實現在本質意義上高職聲樂課程開展的目標。例如,就這一環節,教師可以突破原有教學過程中單一課堂教學對學生能力提升的限制,通過應用互聯網微課等多樣化的方式幫助學生突破聲樂課程的局限性,從而實現聲樂教學改革的根本目標;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們的聲樂學習情況,將學生們劃分為若干個學習效果,更加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應用在實際的聲樂課程改革過程中去,以此實現提升高職聲樂教育的目標。
在以往的聲樂課程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會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從而忽略了高職學生的主體地位及作用,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且也無法滿足培養高職學生職業技能的教學要求。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教師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做到“學中做、做中學”。在高職院校聲樂課程實踐教學中,為了能夠為高職學生提供自我鍛煉和學習的機會,教師便可以要求高職學生在每個學期的指定時間內完成5-6個校內實踐項目,比如:聲樂沙龍以及校園MV大賽等。通過讓高職學生在自主開發和策劃的過程中進行實踐練習,然后再從中鍛煉獲得更多的技能,不僅能夠激發高職學生內在的學習潛能,同時也能有效提升其綜合職業能力。
2.實現“多渠道、多種類”實踐性教學。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及能力,教師還應為其提供更多的學習渠道,使其在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及項目中不斷完善自我。比如,教師便可以鼓勵高職學生多多參加各類的聲樂比賽,在實踐的過程汲取經驗,從而也能為其今后的成長及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安排“視聽練耳”方面的實踐,使其能夠通過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們更好的感受聲樂教育的本質。需要注意的是,就開展這一環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控視聽練耳的度,從而確保實際的聲樂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作為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聲樂課程也是當前備受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為了能夠適應當今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提升高職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及職業能力,在實際進行高職院校聲樂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則需要針對所出現的新情況及問題等,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和改革,以此才能推動高職院校聲樂教學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