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之 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
音樂類的專業課程大部分都是帶有實踐成分的,從一對一的專業小課到一對多的小組課,從音樂理論課程到實踐課程,每一門課程都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才能完成教學任務。
我們在積極組織教師開展線上教學時遇到了一些問題:一是線上教學互動不夠及時。鋼琴一對一的專業課可以通過一對一的連麥或者視頻會議的形式進行,這樣教師和學生也可以進行實時互動。但是鋼琴小組課不同,因為教師要面對的是一個班的學生,人數相對較多,線下上課時,教師可以看到全班學生的練習狀態,可以及時地對每個學生給予指導,但是在線上教學中,教師是無法看到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的,只能通過一個個連麥才能看到每位學生的練習情況。二是課堂內容安排太滿,學生練習時間不夠。鋼琴小組課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演奏能力,教師應該加強學生的基本功技能,但是又要讓學生有一定的樂曲曲目積累,所以在一節課內既要有基本功練習,又要講解樂曲曲目,還要講解技術難點、重點,最后還要讓學生進行實操練習。這樣一來一節課的時間安排得太滿,學生也沒有實操的時間,不能及時向教師提出疑問。三是學生鋼琴演奏能力不同,教師很難照顧到不同能力的學生。學生有些是零基礎的,有些是有一點基礎的,個別是基礎還不錯的,教師在曲目的選擇上很難做到平衡,難免有點顧此失彼。
基于以上幾個問題,鋼琴小組課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我們音樂表演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型社會音樂工作人才,鋼琴基礎教學是音樂表演專業的核心課程,在進行線上教學期間,我們需要更好地規劃鋼琴小組課的課時安排,做到教學內容不打折,學生學習內容不縮水。再者,通過這段時間的線上課程,筆者對鋼琴小組教學有了新的思考,線上教學已經是當今的主流趨勢,很多高校都推出了精品課程和慕課,但是這些都是以理論課程為主,而像鋼琴這種實操性較大的精品教學課程卻很少,像這種基礎性的鋼琴教學精品課程幾乎沒有。
對于如何更好地開展線上鋼琴小組課的課程,研究出適合學生的鋼琴基礎教學精品課程,以解決上述的一些問題,是這次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這次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是根據近兩年學生的鋼琴基礎狀況,列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的演奏曲目表。曲目中應涵蓋練習曲、復調作品、樂曲和奏鳴曲等作品,作品風格從巴洛克時期到古典時期到浪漫時期到印象派時期等。其次,項目組成員要將作品進行詳細的研究分析,并且讓每一首作品的重點、難點形成詳細的教案,最后制作成視頻資料,學生可以在平時先觀看需要的作品視頻進行學習,然后把自己出現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在上課時和教師進行互動。
教學視頻制作完成后,項目組成員要將視頻和教學結合起來,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將線上和線下教學結合起來,更加合理地利用好教學時間,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效果。首先,教師要對鋼琴小組課的學生進行摸底分層,根據學生的能力分配不同的演奏作品。其次,學生需要在課前觀看和初步學習自己將要練習的作品視頻,在課前先完成讀譜和初步演奏的學習。最后,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分組進行檢查,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集中講解,并且可以運用翻轉課堂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講解作品,進行示范,并對學生的講解進行補充。這樣既節約了課堂講解時間,增加了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時間,又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多元化,作品選擇范圍更廣,還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讓學生練習基本功,從而提高學生的演奏能力。學生通過自己講解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還可以培養自身分析作品、講解作品的能力,為今后進行鋼琴基礎教學奠定基礎。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聽到不同難度的作品講解,如此一來哪怕是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可以對有點難度的作品有所了解。
通過線上教學的實踐后,我們對學生應具備的能力有了充分的認識,并且在課程中初步地應用了翻轉課堂和自媒體的方式,在實踐教學中也得到了一定的驗證,希望能夠將理論的研究進行歸納和統一,并且全面地運用到實踐教學中,提升課程的教學效率,探索實踐類課程的教學新模式,優化教學資源,做到“教”“學”相長,更好地培養出實用型、應用型音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