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莊 張居華 孟紅宇
摘要:國家高等教育提出“雙一流”高校建設以來,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方面,各高校均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戰略布局。沒有一流的師資隊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高校。因此,師資隊伍建設成為各“雙一流”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雙一流”高校建設對實驗技術隊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實驗技術人員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知識寬廣、技術能力精湛,具有良好的規劃設計能力、溝通協調能力、決策和執行能力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但現有“雙一流”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存在一些普遍和共性問題,例如建設理念不科學、考核機制不健全、隊伍結構不合理、崗位職責不明確、實驗技術隊伍不穩定、培養機制不完善、隊伍建設無規劃等。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雙一流”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的對策和建議,包括更新觀念,加強頂層設計;合理設置崗位,明確崗位職責;采取激勵措施,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拓寬人才引育渠道,提高人員綜合素質等。這些對策和建議可以為“雙一流”高校實驗技術隊伍的建設提供思路和參考。
關鍵詞:實驗技術隊伍建設;“雙一流”高校;實驗室管理;實驗教學質量; 對策和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20)05-0178-07
從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提出“雙一流”高校建設總體方案以來,實驗室“雙一流”建設被提上議事日程[1]。“雙一流”實驗室建設不僅需要一流的實驗儀器設備、一流的實驗室環境以及一流的實驗室管理,更需要一流的實驗技術隊伍。隨著“雙一流”建設經費的逐步到位,各高校的實驗儀器設備和實驗室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由于“雙一流”高校在人才引進、績效考核、職稱晉升、激勵機制、崗位待遇等諸多方面的政策與實驗技術人員的期望存在較大差距,與“雙一流”高校建設的初衷違背,阻礙了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的進程。因此,建設一支掌握先進實驗教學方法、具有實驗室科學管理能力、能夠適應“雙一流”高校發展需求的高水平實驗技術隊伍尤為緊迫[2]。
一、 “雙一流”高校實驗技術隊伍現狀
筆者從事學院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工作長達8年,并與國內“雙一流”高校的實驗室管理同仁進行過大量的交流和探討,發現“雙一流”高校的實驗技術隊伍建設存在諸多共性的問題。目前,普遍存在建設理念不科學、考核機制不健全、隊伍結構不合理、崗位職責不明確、實驗隊伍不穩定、培養機制不完善、隊伍建設無規劃等問題,給高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帶來了危機和挑戰。
(一)建設理念不科學
目前,高校在人才引進上強調博士學位和海外經歷,“雙一流”高校尤甚。由于教學實驗技術人員在高校地位不高、薪酬偏低,導致高學歷人才不愿意充當實驗技術人員。針對上述問題,首先,應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實驗教學在培養創新人才和實施素質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實驗教學不是理論教學的附屬品,而是理論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在培養創新人才和實施素質教育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3]。其次,高校課程體系中設置的一般性實驗教學環節,例如驗證性、綜合性和演示性的實驗教學,并不需要特別高的學歷人員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因此,實驗技術人員的配備應該具有層次性,實現高、中、低學歷人員相互搭配,一味地追求高學歷的人才建設理念不現實,也不可行。
(二) 考核機制不健全
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存在較大差別,完全套用理論教學工作量的計算方法對實驗教學來說危害很大。實驗技術人員一般采用坐班制,其工作涵蓋實驗教學項目的建設、實驗室環境和安全的維護和管理、實驗課程的設計和實驗教學的指導、儀器設備的維護管理和開發利用、實驗教學改革和創新等。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量每年并不固定,也難以進行準確量化,因此,對于實驗技術人員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此外,盡管在教學計劃中,
不同性質的實驗室以及不同種類的實驗的實驗課時相同,但工作量則可能相差懸殊,導致量化考核存在較大困難。很多高校對實驗技術人員均有考核,但是考核指標大多集中在實驗學時、論文、專利等指標上,與實驗技術人員的實際工作存在很大差距,導致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
(三)隊伍結構不合理
“雙一流”高校普遍存在實驗技術隊伍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等嚴重不合理的現象[4]。從年齡結構上看,中青年人員比例不高,隊伍嚴重老化;從知識結構上看,高學歷人員實踐經驗缺乏,低學歷人員專業知識欠缺,對高精尖設備維護和管理不到位;從學歷結構上看,擁有博士、碩士學歷的人員偏少;從職稱結構上看,實驗技術人員初級職稱偏多、高級職稱偏少、正高級職稱人員在實驗技術口基本沒有或甚少。從中南大學2016年實驗技術人員統計數據分析,在未來5年內,直接從事實驗技術人員的退休比例達到22%;博士、碩士、本科和本科以下實驗技術人員的比例分別為7%、27%、36%和30%。全校420名專職實驗人員中,正高和副高的比例僅為35.5%,遠低于理論課教師中正高和副高的比例;全校僅10名正高職稱且均在科研實驗室任職,且在教學實驗室均無任職。
(四)崗位職責不明確
實驗室的工作紛繁復雜,涉及教學、管理、科學研究、物資采購、儀器維修、大型儀器管理等方方面面[5]。實驗技術人員崗位職責不明確,往往一人身兼數職,且需完成多項關聯性不大的工作,這導致實驗技術人員疲于應付、工作效率不高、缺乏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影響他們工作的熱情和創造的渴望。
(五)實驗隊伍不穩定
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多數人認為實驗從屬于理論,與之相對應的實驗技術隊伍并未獲得像理論教師一樣的重視[6]。大多數高校,特別是“雙一流”高校,為解決引進人才配偶的工作問題,將一些缺乏專業技能的人員分配到實驗室工作。同時,由于部分校辦企業的升級改造或倒閉,部分下崗工人、退伍軍人在高校也基本上被安排在實驗技術隊伍中。因此,能力水平較高的實驗技術人員或選擇跳槽,或攻讀學位為跳槽做準備。以上現象造成實驗技術隊伍結構較混亂,實驗技術人員沒有動力和干勁,缺乏工作激情。
(六)培養機制不健全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實驗室的安全和環保問題,對實驗技術人員的相應培訓逐漸增加。但相對于科研和教學人員,實驗技術人員的培訓往往流于形式,且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7]。此外,由于學校對實驗技術人員的培訓機制不健全、經費難于保障,導致實驗技術人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不高。部分高校實驗技術人員沒有參加過任何培訓,導致
實驗教學效果差,實驗教學事故頻發。
二、“雙一流”高校實驗技術隊伍的新要求
“雙一流”大學不僅要以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為依托,更需有高素質、高水平、穩定的實驗技術隊伍做支撐。實驗技術隊伍是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的橋梁和基石,其能力水平和綜合素質直接影響到實驗室的建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科學研究成果的產出[8]。
首先,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三全育人”是高校培養人才的具體舉措,實驗技術人員在高校培養人才方面發揮重要作用[9]。實驗教學在培養人才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實驗教學內容從驗證性實驗向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轉變,實驗教學儀器向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轉變,實驗教學方式從灌輸式向混合式、探究式、體驗式和信息化方向轉變,這就要求實驗技術人員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知識寬廣、技術能力精湛。
其次,實驗技術人員不僅承擔實驗教學和實驗設備維護的任務,同時還承擔實驗室日常管理、實驗中心建設、實驗室安全和環保等方面的職能。因此,實驗技術人員應具備規劃設計能力、溝通協調能力、決策和執行能力、安全和環保知識等。
再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關乎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走向。在“雙一流”高校的建設過程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在大學教育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據調查,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絕大多數在實驗室完成,因此實驗技術人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發揮關鍵性作用。這便要求實驗技術人員具有良好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造能力。
最后,實驗技術人員通過學科實驗教學來進行人才培養,更加注重實驗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獲取知識、方法和經驗,培養學生求真務實、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和科學作風。這就要求實驗技術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嚴格的實驗操作、嚴謹的理論分析、科學的數據處理等方面的能力,從而做到知行合一,在言行上為學生起到的表率作用。
三、“雙一流”高校實驗技術隊伍的建設對策
針對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按照新形勢下“雙一流”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的新要求,探索“雙一流”高校實驗技術隊伍建設和管理的有效措施和途徑,為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實驗技術隊伍提供支撐,為學校相關管理部門決策提供一定的參考和依據。
(一)更新觀念,加強頂層設計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10]指出,“牢固樹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人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當前人才培養的主要任務。實驗室則是高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主要陣地,高校必須高度重視實驗教學對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高校實驗室儀器設備和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部分實驗室與國外實驗室相比也毫不遜色,但是對實驗技術隊伍建設的重視則遠遠不夠。因此,必須更新觀念,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首先,必須改變實驗技術人員為教輔人員的觀念,淡化理論課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的身份界限,解決實驗技術人員被邊緣化的問題[11]。其次,學校領導必須重視實驗技術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在人事編制、崗位設置、職稱評定、業績考核、激勵機制、人才梯隊等方面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在人才梯隊建設上,研究和制定合理的人才梯隊政策是當務之急;在職稱評定上,一定程度上向一線實驗技術人員傾斜;在業績考核上,采取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結合的方法等。最后,實驗技術人員自身也必須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升自身職業道德修養。
(二) 建設合理的實驗技術隊伍梯隊
在實驗技術隊伍梯隊建設上,當前形勢下一味地追求高學歷實驗技術人員既不可行也不現實,更沒必要。制定合理的人才隊伍梯隊是目前實驗技術隊伍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雙一流”高校應進行系統調研,在學歷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知識結構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判。針對目前“雙一流”高校實驗技術隊伍普遍存在的學歷偏低、年齡老化、職稱偏低等現象,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雙一流”高校應在學歷結構上引進碩士研究生,部分專業可引進博士研究生。通過上述途徑,可解決學歷層次偏低的問題,另一方面可部分解決年齡老化的問題。另外,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培養來提高實驗技術人員的學歷層次和知識結構。近年來,“雙一流”高校一味追求高學歷實驗技術人員,高校實驗技術隊伍的老化十分嚴重,基礎實驗室甚至個別專業實驗室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此外,為了解決實驗技術人員缺乏的問題,部分高校采取理論課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共同承擔實驗教學,以及博士學歷人員入職前2~3年必須到實驗室工作等措施。筆者認為,上述措施的實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實驗技術人員缺乏的問題,也使得高學歷人員在實驗室得到了一定的鍛煉,但措施難以改變實驗技術人員不重要的觀念,對實驗室的建設是有害無益。
(三)合理設置崗位,明確崗位職責
有高校實驗崗位設置分為實驗教學崗、實驗技術崗和實驗管理崗,并明確了相應的崗位職責。這種崗位設置和崗位職責的劃分和實際情況往往存在較大差距。高校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一般是按照具體的實驗教學項目來劃分,這樣有利于實驗教學技術實現實驗設計、實驗教學與指導、實驗結果分析、實驗報告的批改,以及實驗儀器設備的維護和管理一條龍服務。實驗教學崗、實驗技術崗和實驗管理崗的設置人為割裂了實驗教學到實驗設備管理的良好循環,各個崗位之間存在交叉,導致產生矛盾。同時,由于部分專業實驗室只面向本專業學生授課[12-13],存在專業招生人數少、所授實驗項目比較多,而實驗技術人員比較少的情況,部分專業實驗室甚至只有1名實驗技術人員。因此,按照上述實驗崗位的劃分,既不科學也不現實。
按照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多年來的實踐和探索,崗位設置按照如下思路:實驗室主任由各專業系所的教學副主任擔任,負責實驗室的規劃制定和建設。這樣有利于緊密結合具體專業的培養計劃來設置實驗教學項目,避免了實驗教學和專業培養計劃的人為脫節。實驗技術人員實行實驗教學項目負責制,每位實驗技術人員負責某個或某幾個具體實驗項目,從實驗室的安全和環保、實驗教學儀器的采購(定制或自制)、維護和管理,到實驗教學指導、實驗數據的分析、實驗報告的批改等所有工作。學院設置一個資產管理崗位,負責全院的實驗室資產管理,包括教學實驗室、科研實驗室等。
(四)采取激勵措施,完善績效考核機制
職稱評聘難是很多高學歷人員不愿意從事實驗教學工作的主要原因。例如,我校總計有400余位實驗技術人員,每年正高級職稱崗位僅1~2個指標,副高級職稱崗位也只有4~5個指標。根據每年評定結果,正高級職稱崗位基本上是在科研實驗室工作的實驗技術人員獲得,在基礎實驗室和各專業實驗室工作的實驗技術人員很難獲得。因此,在職稱評定方面,應適當增加正高級和副高級職稱崗位,讓實驗技術人員能夠有更好的職稱評聘通道是當務之急。學校設置實驗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修訂實驗技術系列職稱評審條件,實驗技術職稱單獨評審,重點考察實驗教學、儀器設備管理、實驗教學改革以及學生對實驗教學的評價等方面。實驗技術職稱評審必須是在崗實驗技術人員,并且規定必須在崗工作的年限,嚴禁非實驗崗位工作人員擠占實驗技術職稱指標。
在崗位待遇上,充分肯定實驗技術崗位的重要性,適當提高實驗技術人員的薪酬待遇[2]。我院實驗技術崗位職稱的年終總績效按相同職稱的教學科研人員年終平均績效的95%核算。全院實驗技術人員的崗位績效按實驗技術人員的職稱、每年工作量和相關業績進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并適當向基礎課實驗室傾斜。具體考核由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副院長和各個實驗室主任負責。各個實驗室的工作量在和實驗室主任充分溝通后按照實驗項目的難易程度進行量化計算,再按照工作量分配實驗室的編制數量和年終績效。編制數量不一定是整數,但不影響年終績效的分配。此外,對實驗教學有突出貢獻的實驗技術人員,如在申報省級和國家級示范實驗室、省級和國家級虛擬實驗室、虛擬實驗教學項目、自制實驗儀器設備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由主管副院長在院黨政聯席會提出討論通過后實行額外獎勵。上述激勵措施可大大提高實驗技術人員的積極性。
專業實驗室的研究生論文實驗工作量和本科生創新實驗工作量由研究生指導老師或創新項目指導老師負責從科研經費中補貼;基礎實驗室和專業實驗室的開放工作量由學校實驗室開放基金中負責補貼。實驗技術人員完成的專利、論文、獎勵等納入科研獎勵的范疇。學校每年的安全穩定工作先進個人向實驗技術人員傾斜,采取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以精神激勵為主的措施,提高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五)拓寬人才引育渠道,提高人員綜合素質
針對實驗技術隊伍學歷不高的現象,應積極拓寬人才引育渠道。由于我校采取教授、副教授100%給本科生授課的方式,但部分學院和專業教學工作量不足,導致部分講師無課可上。學校出臺鼓勵措施,歡迎講師轉到實驗技術崗位從事實驗教學和管理工作。鼓勵博士畢業生入職后先到實驗技術崗從事實驗教學、實驗技術研究和管理工作。但到目前為止,學院還沒有博士畢業生直接入職實驗技術崗位。因此,學院應積極引進碩士畢業生直接到實驗室工作,擔任專職實驗技術人員并鼓勵實驗技術人員在職攻讀更高層次的學位。上述措施的實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實驗技術隊伍的學歷層次、學歷結構和知識結構問題。其次,建立定期培訓制度,校內定期開展實驗室安全和環保、實驗教學、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再次,提供專門經費,鼓勵實驗技術人員參加國內外各種實驗室管理和培訓會議,參觀其他高校示范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加強校際之間的交流和合作。聘請著名大學、科研機構專家和學者到實驗室講學和傳授經驗。再次,學院按照《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管理辦法》[14]的要求成立實驗教學指導委員會,對學院實驗技術隊伍的建設措施也給予充分指導。最后,建立培訓評價制度,及時跟蹤培訓效果,并將培訓成果作為實驗技術人員工作量考核的一部分。此外,通過學校和學院兩級督導,對實驗教學進行跟蹤并提供及時的評價和指導,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和實驗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
四、結語
高校“雙一流”建設給高校實驗實驗室建設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高校實驗技術隊伍的建設作為高校師資隊伍建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一流的實驗技術隊伍是一流科學研究成果和一流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高校必須高度重視實驗技術隊伍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從“雙一流”高校對實驗技術隊伍的新要求并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更新觀念,加強頂層設計,建設合理的實驗技術隊伍梯隊,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拓寬人才引育渠道以及設置合理的崗位并明確相應職責。此外,學校各級領導應加強調研,科學分析實驗技術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提高實驗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改善實驗技術隊伍的現狀,從而助力高校“雙一流”建設。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EB/OL].(2015-10-24) [2015-10-24].http://www. 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高紅梅,劉義全,李印川. “雙一流”背景下高校實驗隊伍建設探索[J] .實驗室探索與研究,2018,37(6):251-255.
[3]趙朝輝,梁敏華.關于加強高校實驗隊伍建設的幾點看法[J] .廣州化工,2007,35(3):86-87.
[4]崔同科,李本貴.高等學校實驗隊伍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