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婧 劉亮 王其理
摘要:課堂信息化已成為趨勢,可利用現代媒介將課堂內容形象具體表現出來,讓學生直觀理解課堂中抽象的內容。文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畜禽解剖生理》課程進行教學改革,以“認識動物心臟的位置與結構”為例探討了該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改革。
關鍵詞:《畜禽解剖生理》課程;虛擬現實;課程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0)11-0043-02
21世紀是信息時代,誰能及時地掌握信息技術誰就能成為時代的贏家,作為教師的我們也需要與時代接軌,使我們的課堂信息化。《畜禽解剖生理》是中等職業學校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入學必須學習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它承擔著吸引學生對本專業產生學習興趣的重任。過去以灌輸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受實訓動物價格高的影響無法讓學生動手實踐,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本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現以“認識動物心臟的位置與結構”為例探討本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改革。
1? 以“源于生產,用于生產”為指導組織教學內容
本課程是專業基礎課程,過去教學主要以理論講授為主,輔以實訓教學,理論與實踐容易出現脫節[1];同時,實訓中也以正常的組織器官來展示,要求學生記住其組織結構。而在信息化教學中,不但可展現正常的組織器官,同時結合一些典型的病變器官進行對比展現,使學生更易掌握相關的知識,同時可將一部分教學內容延伸到生產實踐中,根據生產實際來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從而達到產教融合、知行合一的培養效果。本課程以豬丹毒病例的心臟椰菜花樣病變引入,組織學生通過區分正常心臟與問題心臟來掌握正常心臟的組織和結構,最終要求學生完成動物醫院病豬的解剖來完成課后拓展任務。
2? 理實一體化組織教學過程
“學中做,做中學”是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方式,其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強調學生是課堂學習與實踐的主體,由傳統教學法的以教師講授為中心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教師從旁引導學生的學習與實踐[2]。
2.1? 前置的理論學習,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課前教師布置教學內容給學生,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教學計劃單自主學習相應的教學內容,及時反饋自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反饋適度調整教學內容。
2.2? 多種方法保證教學穩步推進
利用對病例——豬丹毒病豬心臟的分析引入本課程,使學生從生產實踐中開始本堂課的正式學習。學生分成小組,在組長帶領下模仿教師的教學視頻進行實訓操作——從解剖豬心開始,到利用VR(虛擬現實),通過計算機生成的模型讓學生了解豬心臟的結構,向學生提供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模擬,讓學生在高度逼真的模擬三維空間中進入豬心臟的“內心世界”,解決實物解剖無法讓學生看到心臟內部結構與形態的缺點。在實踐過程中,學生發現問題并在組長的組織下進行討論解決;而教師不時巡查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介入學生的學習,制止不良行為,引導討論,使學生獲取正確的學習態度及知識。
2.3? 成果展示,適當考核及課堂延伸
學生展示實踐過程中利用手機拍攝下的精彩視頻及照片,模仿教師講解豬心臟的結構,教師利用VR進行實訓內容考核,及時給出學生的實訓成績。教師結合生產實際,對學生提出課后拓展任務。
3? 靈活運用信息媒介,充實課堂,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
3.1? 云平臺
云平臺是21世紀信息時代一個代表產品,其不僅可以儲存大量的數據,還可以進行運算。本課程使用的云班課網絡平臺就是針對教育需求開發的一個平臺。通過云班課網絡平臺,可將教學內容以及授課計劃上傳,保證學生登錄后可以查看教師要求預習的資料;課中,學生也可以從平臺上下載相關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并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及相關視頻和圖片上傳云平臺供教師與學生共享和討論;課后作業完成后也可以在平臺上進行提交。實現課前有料可習,課中有平臺可用,課后有跡可尋。
3.2? 實物投影儀
本課程實訓用動物均為活體,動物解剖是無法重復使用同一動物的。為保證學生有共同學習的機會,可利用實物投影儀將教師的示范操作進行投影,使所有學生均可觀察學習,其錄制功能可將實驗過程錄制成視頻上傳云平臺供學生自主下載學習,化解以前實訓教學中“學生圍觀”的尷尬,利于突破教學難點。
3.3? VR(虛擬現實)設備
VR(虛擬現實)技術可產生實時動態三維立體的逼真圖像,具有多感知性、存在感、交互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在本課程以往實訓教學中用到的標本均為死物,無法呈現活體的狀態,有的還需要進行防腐處理,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都有一定影響。合理利用VR(虛擬現實)設備,可對豬心臟進行全方位的感官模擬,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血液循環方向及實物解剖無法讓學生看清的心臟內部結構。從而達到虛實結合,攻克教學難點。
4? 積極的教學反思
4.1? 創新考核評價方式和課后拓展任務
本課程的考核過程引入的軟件考核,由系統直接評分并記錄結果,方便快捷,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避免了人為因素對評價的影響,公平公正。但課后拓展任務的具體操作教師不便監督和引導,完全依靠學生的自主性。
4.2? 課堂手機的管理
手機在信息化教學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其是學生連接云平臺的重要工具[3]。但相當一部份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自控能力較差,對手機的依賴程度高,手機也不是用來學習的。因此在手機成為課堂的必需品時,如何監控手機的使用成為其中的一個難題。管理好了,其便可成為學生學習的好工具,教師收集材料的好幫手。
4.3? 團隊建設
目前本課程組的工作團隊的專業教師隊伍結構為2高級帶4個中級,專業層面結構還算合理,但缺乏相應的高水平計算機教師加入,如果學校可以適當安排1~2位具備相應計算機能力的教師加入就更完善了。
參考文獻:
[1] 蘭? 益,劉? 勇,申曉萍.高職插花技藝實訓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以全國一等獎課件為例[J],廣西農學報,2016(3):63-66.
[2] 張? 欣.信息化教學手段在專業教學課程中的實踐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10):260-261.
[3] 張繼光.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數控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2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