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茗文 (成都藝術職業大學)
在新時期的背景下,對人才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更加側重于對人才的實用性的要求,而并非是單純意義上的知識的要求。因此,面對時代的要求,對高校的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關注人才的實用性的培養方向。高等藝術學院“音樂表演”專業鋼琴教學,也應該是基于專業角度,加大學生專業實踐性的培養,以便讓學生更好的適應專業的發展。畢竟,“音樂表演”專業鋼琴教學不僅僅是鋼琴的彈奏能力,還有鋼琴的表演能力,能夠更好的為大眾帶來優秀的作品以及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那么,如何對“音樂表演”專業鋼琴教學進行創新,這是這些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不斷思考的。
在教學改革中,素質教育一直是我們所提到的改革點,素質教學倡導的是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而并非單一知識的學習,這是培養綜合性人才的教學模式之一。在鋼琴實踐教學中,教師加強學生實踐操作的同時,加強相應的理論知識的培養,另外加強學生情感方面的提升,以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為教學目標,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素質教育建立的基礎是學生全面的發展,是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幫助學生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在素質教學理念下,讓學生真正享受到全面發展,進行“一對一”輔導,為學生日后進入到職場奠定堅實的基礎。進入到高校的大學生課程負擔較重,除了專業必修課程外需要兼修選修課程。不同于其他專業,音樂表演專業學生還需要加強注重日常鋼琴彈奏訓練。大學生階段的區別于從小練琴的人群。在其心理及智力發育特征上都比較吃力。同時,在高校鋼琴課程教學編排中,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對鋼琴演奏技能的興趣培養。擺脫不了傳統的鋼琴教學手段,導致教會活動枯燥乏味。無法跳出教材開拓創新的鋼琴課堂講授模式,導致音樂演奏專業的鋼琴課堂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效果不佳。
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對人才的培養來說,進行創新性培養,能夠極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就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專業鋼琴的演奏,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樂曲的彈奏,而是建立在音符上情感的抒發。俗話說的好: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于學生成長環境、人生經歷不一樣,由此帶來對作品的理解和呈現方式也是不一樣的,這也就造成了藝術領域遍地開花的繁榮景象。而在培養“音樂表演”專業鋼琴的人才時,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創新性的培養,讓學生在提升彈奏、演奏技巧的同時,注重自身演奏和月去的共鳴,這樣呈現的作品方式才能夠打動聽眾,才是符合實踐需要的人才。創新性教育模式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尊重學生的每一個想法,多對學生進行正向、積極評價,都是對學生進行創新性教育的基本形式。另外,創新教育的培養模式,也是學生進入職場保持持久競爭力的重要方式。
“音樂表演”專業鋼琴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是從專業的長線發展來說,需要對專業的發展進行拓展,能夠關注專業的相關教育,進一步拓展專業素養,是培養綜合性、實踐性人才的基礎。專業的教育,重視的人才的專業素質的提升,而并非單一知識技能的提升。特別是在“音樂表演”中的鋼琴專業,是對表演者綜合素質要求相當高的。音樂,也是表達作者情感和觀眾共鳴的一種有效方式。在鋼琴表演過程中,不是一個個音符的演奏,而是利用曲子和觀眾進行交流,這才是鋼琴表演的最高層次。對于“音樂表演”專業鋼琴來說,要對此形成正確的認識,不斷提升職業素養,最終才能夠為形成綜合性、實踐性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現如今的社會要求的是綜合性的人才,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不再局限在單一層面。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應該開展完整的課程體系,為學生的專業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教學體系,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對于“音樂表演”專業鋼琴來說,由于鋼琴的實踐性,教師更多進行的實踐類型的課程,關注學生技能型的提升,往往忽視一些理論課程的教授。對于學生來說,理論性的課程能夠讓他們對專業有一個立體、全面的了解,為開展實踐操作奠定基礎。特別是在一些情感的表達方式上,理論課程能夠更好的幫助他們進行情感的傳遞,真正實現表演中的價值。
鋼琴學習,是一門實踐為主的技能類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先比較明顯的個人差異,需要在保證每個人在最近發展區的進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采用個別授課和集體授課相結合的方式,能夠在保證教學進度的前提下,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首先,個別授課是國內外鋼琴授課的主要模式,是符合鋼琴的特點和個人學習的特殊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領悟力以及學生個人的創造性。另外,在專業鋼琴教學中,授課基數比較大,采用集體化教學方式,能夠提升教學效率,特別是對一些基礎性的課程,通過集體教學的方式,能夠將一些偏理論類型的課程,例如《琴藝術史》、《鋼琴伴奏》、《鋼琴教學法》,進行集體學習,將有限的時間傳遞學生更過關于鋼琴學習的理論課程。個別教學和集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能夠最大程度,保護學生對音樂的獨特感知力,并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在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的鋼琴課程教學中,重視學生演奏技術的培。演奏技術除鋼琴演奏技能外還包括情感投入。沒有情感的投入,鋼琴演奏只能算做演奏行為,無法上升到伴奏與情感合一。例如:在鋼琴演奏《天空之城》時要表達的一種帶著淡淡的憂傷,在凄美中,充滿憧憬、向往、奮進、不屈不撓,明知悲劇的結果,也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精神。學生首先了解作品創作背景,在練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加入指法練習和情感融合。只有對作品基調的了解和鋼琴專業演奏技巧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展現優秀鋼琴作品要表達的意境。
對高等藝術院校“音樂表演”專業鋼琴教學,不僅僅是學生專業的提升,還需要將專業和實際需求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的實現就業。因此,對高等藝術院校在培養“音樂表演”專業鋼琴方面,應該根據學校的教學特色,對教學內容以及開展方式進行個性化的研究,建立實踐實訓基地方面,突出實踐教學,實現多角度的對接實現學生針對性的培養,不斷提升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當然了,加強校本課程研究,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一方面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最近發展區,而另一方面教師應該結合社會的需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只有加強校本課程研究,為學生提升綜合素養奠定基礎,我們的藝術高職鋼琴教育才能再上臺階為社會輸送大批高質量人才。音樂表演專業是通過自己對音樂的藝術實踐,將樂曲用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高校設置音樂表演課程,是為了面向社會培養具有全面發展的表演人員,但是音樂表演類學生并不是都去做演員的,有的會進入學校當老師,所以高校在課程設置安排方面,要合理安排。筆者認為,高校音樂表演鋼琴專業,要從學生的實際安排出發,有的高校開設音樂史和鋼琴藝術史甚晚,學生對音樂方面的理論知識相對較弱,有的學生只會彈琴,并不知道鋼琴藝術的理論知識,只認識古典主義之前的作曲家,而且對每個作曲家的風格特點一無所知,開設理論課與專業實踐課要統一,將來社會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不能一味地只學習鋼琴技巧,鋼琴理論課要結合鋼琴實踐課程。作為學生,不能一味的只強調技術練習,要把技術和理論相結合,才能促進學習進步。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只有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重視激發學生的興趣。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聽覺、視覺和觸覺等感官給學生帶來直觀和立體的教學體驗。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學生逐漸轉變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采取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教學模式。在有限的教學課堂中,教師需要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教學過程中想要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需要對鋼琴演奏技能講授、經典鋼琴曲目鑒賞和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繁重的教學任務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征巧妙構建鋼琴課程。教學活動注重學生興趣愛好培養,啟迪學生發散思維培養積極的學習興趣。
專業鋼琴教學質量的提升,涉及到方方面面,適合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培養目標息息相關的。另外,對教師專業素質的要求也是相當高的。在新時期我國高等藝術院校“音樂表演”專業鋼琴教學的改革,不斷加強專業內學科建設和發展,從社會需求出發,是教學工作的開展更加符合社會的需求。當然了,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教師根據時代的要求,不斷進行教學方式和目標的調整,去開拓新的領域,為建立一個完善的鋼琴教學體系而努力。教學模式的創新,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調整,實現學科教學內容的調整和優化,為鋼琴表演專業發展助力,為社會提供豐富的藝術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