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 (江西應用科技學院)
對于我國高校教學而言,手風琴是極為重要的教學內容,然而在實際開展手風琴教學的過程中,大多數教師仍是以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教師為主導進行教學,受此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不僅無法對手風琴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同時教學的效果也極為不佳。通過將探究教學法合理應用到手風琴教學之中,這一教學問題可以得到有效的解決。
對于探究教學法而言,它最先是由美國提出的,該教學方法不但新穎而且有效,在我國教學領域,尤其是藝術方面教學更是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探究教學法注重的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開展手風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應用探究教學法進行教學,不僅可以大幅度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時探究教學法的教學作用也能得到全面的發揮。在對探究教學法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自身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模式進行改變,同時也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而開展教學工作,至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也要進行全面的帶動。此外,通過應用探究教學法開展手風琴教學,它也可以實現學生對技術經驗的大量積累,而通過激發學生學習手風琴的熱情,他們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學習及創新活動中[1]。
對于傳統的手風琴教學而言,教師只是將手風琴理論知識及技巧傳授給學生,然而這種教學目的過于單一,覆蓋面極小,對于教學中的很多方面都無法涉及,正因如此,學生的綜合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培養,而新課改背景下,高校手風琴教學的整體目標也無法達成。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一直處于教學的主導地位。在開展手風琴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師只是一味的對知識及技巧進行講解,致使學生只能被動的聽講及學習,在此教學模式作用下,雖然學生能對相關理論知識及練習技巧進行掌握,但他們自身的主體地位卻得不到全面的體現,而這不僅無法對他們的綜合能力及素養進行培養,同時他們的學習效果也得不到有效增強。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新課改政策也得到了落實,為了能培養更多優秀的音樂人才、為了將高校手風琴教學的效率進行提高,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從而對手風琴課程體系進行合理構建,而通過合理開展手風琴課程教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也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舉例說明,在開展手風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手風琴的教學課程分為不同的形式,如以集體或個人形式進行分組,之后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進行分層教學,通過對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應用,學生的潛力可以得到激發,而他們自身所具備的優勢也能得到全面的發揮。比如有些學生掌關節較緊,這時教師可以讓這部分學生多進行高抬指的訓練,這樣學生的掌關節可以逐漸打開,至于他們的指尖也會更具力量。還有些學生的指關節存在塌陷情況,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可以采用斷奏法引導他們進行學習,這樣學生的指關節力量也能得到有效的鍛煉,而他們的指關節點也能進行靈活的應用。還有一部分學生的手指較為纖細、柔軟,針對這部分學生,教師在開展教學期間可以注重對他們的平衡及整體感進行訓練,至于高抬指則需進行適當的訓練,教師通過制定完這些可靠、科學的教學方案,學生便可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通過這種方法,不但高校手風琴教學的效率可以得到提高,同時手風琴教學也會更具科學性以及完整性。
在開展高校手風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對探究教學法進行應用時,他們需要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全面的體現。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將自身的角色進行合理轉變,并成為學生的引導者輔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這樣教師自身具備的作用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再加上他們為學生提供的時間和空間,學生也能自主的進入到探究學習的活動中,而他們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也會得到充分的帶動。舉例說明,教師在傳授完學生手風琴的理論知識及基礎技能之后,他們需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不僅如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高效培養。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只有具備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自主的對手風琴理論知識及技能進行學習和探究。以謝苗諾夫創作的《頓河狂想曲》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時,可以在演奏期間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畫面,再通過對畫面進行解說,如“我們身處浪漫、神奇的土地上,是《頓河狂想曲》將我們帶到這個神圣的地方,不遠處藝術家正靜靜的呆在頓河旁,而他此時正借助他的靈感與我們進行溝通和互動。”通過這種解說,學生可以在音樂氛圍中對頓河的壯麗美景進行深切感受,這樣學生的學習及探究興趣也會得到全面的激發[2]。
對于我國大多數高校而言,專業的手風琴教師極為匱乏,正因如此,手風琴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也無法得到全面的提高。所以針對手風琴教學,高校需要在有限的教學資源基礎上,進而對探究教學法進行應用,這樣高校原有的師資力量也會得到全面的挖掘。對于剛從事高校教學工作的教師,高校也可安排專業且具有一定經驗的教師對其進行培訓,通過讓他們對教學方法進行溝通和探討,剛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會得到有效的提高。而通過這種方法,手風琴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可以得到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會得到有效加強。除此之外,教師要想將探究教學法的作用進行充分的發揮,他們首先就需要接受和了解該教學方法,之后通過為學生提供健康、民主的學習及互動平臺,學生也能積極、自主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存在相關問題,教師也要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通過借助簡單且容易理解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學生在手風琴演奏期間存在的問題也能得到有效的糾正。比如學生在進行手風琴彈奏的過程中,經常出現速度、指法應用以及發音等問題,而在力度以及音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變化,再加上有些學生在上臺演奏期間會受到心理問題的影響,所以教師需要及時為學生提供幫助,在進行日常訓練時也要借助相應手段對學生進行鍛煉。針對高校手風琴教學,教師需要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同時也要讓學生發展自身的音樂思維,再通過激勵學生進行大膽發言,他們也能對不同的演奏曲目進行體驗至于其中蘊含的思想和深意,他們也能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這樣對于音樂塑造出來的情景他們也能進行深入體會。再者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要進行積極溝通和互動,對于這些內容,教師在教學期間必須進行高度重視。最后,當學生在進行演奏時,教師也要對學生的演奏進行認真聆聽,在此過程中即使他們發現了學生存在的問題,也不可中途打斷學生,這樣學生便可輕松、自在的將曲目演奏完成,同時教師也要對學生的想法進行尊重,通過讓學生對音樂進行深入感受,學生也能更懂音樂,這樣教師不僅可以對學生的演奏技術進行合理指導,同時還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作,而通過讓學生對自己創造的作品進行演奏,學生也能實現對藝術的創造。
在開展高校手風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結束部分內容的教學工作后,他們可以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全面的總結,對于教學期間存在的問題也要進行全面分析和反省。不僅是教師自己,學生也要對學習期間的表現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同時他們也需要將探究實踐的成果完美的展現出來。隨后針對他們學習期間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和總結,這樣學生不僅可以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他們也能不斷的完善自己,而這對于他們的學習和發展都是極為有利的。此外,教師在應用探究教學法開展手風琴教學的過程中,他們也需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也要進行適當的激勵。對于學生而言,在他們結束知識及技能的學習后,教師需要對他們的學習表現進行合理評價,對于他們的成績教師也要進行適當的肯定,再通過對學生進行鼓勵,學生學習手風琴知識及技能的興趣也可得到激發,而他們學習的信心也能得到樹立。最后學生在學習期間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對于此,教師需要將自身的指導意見合理提出,同時通過及時幫助學生進行學習,他們在學習期間存在的問題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決[3]。
據調查發現,在開展手風琴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的學習基礎較為薄弱,且對于專業的理論知識,他們掌握的也不夠全面。針對這一教學現狀,教師要想將其進行解決,還需對教學工作進行深入調整。針對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如果教師無法進行掌握,那么學生便會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他們自身的主體地位不但無法得到體現,同時對于手風琴的學習也無法高效進行。因此,在開展手風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同時他們也需提出相應的教學問題進而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對其進行思考和解答。在此期間,教師也要將手風琴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教學進行有機聯系,通過讓學生對創作人及背景進行了解,學生也能對其中蘊含的情感進行感受,而這也有利于學生對手風琴技巧的練習。在教學期間,教師通過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學生也能更好的對自己進行表現,至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最后,不同的學生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此,教師也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帶動學生積極、自主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4]。
總而言之,教師在應用探究教學法開展手風琴教學的過程中,他們需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全面的體現,同時也要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而探究教學法具備的開放性教師也要將其進行全面的發揮。通過借助探究教學法進行手風琴學習,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得到提高,同時他們自身的創造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