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啟章
上午第三節是體育課,今天上課的內容是“雙腳跳小繩”,學生們接觸雙腳跳小繩已經是第四節課了,課堂如往常一樣順利開展,學生們做著熱身活動,加入了一些雙腳跳小繩的輔助練習,開開心心的他們,渴望著跳繩練習或是限定時間內比拼帶給他們的喜悅和滿足感。已經是第四節跳小繩課程了,學生對雙腳跳小繩技能的掌握,已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大致可分為加強練習類學生和突破拔尖類學生。結合學校的“271”課堂教學模式,學生進入課堂基本部分,分組進行雙腳跳小繩練習。巡視、指導、糾錯是每位老師在課堂練習中檢查學生掌握技能必要的過程。學生練習時,我看到一位女生郭萌萌同學總是在看到我走進時,就停止了練習,眼睛總在偷看我有沒有看到她。成功的教育者必須細致地觀察每位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天然稟賦及個性特點,在此基礎上,我更注重每位學生對課堂目標實際性的掌握情況。我問到:“郭萌萌,怎么不跳呢?”害羞的她低下了頭,小嘴巴低聲地說著什么,也許這個分貝的音量只有她能聽到。有愛心、耐心、真切溝通才能排除學生對老師的恐懼心理,這時我蹲下拍了拍她的肩膀:“大膽地跟老師說,為什么不跳呢?”郭萌萌同學開口了:“我把繩搖起來后,跳得也挺高的,可是繩總是過不去。”我讓郭萌萌跳一下,準備針對性指導,可郭萌萌同學的那種害羞、膽怯讓我才意識到,她壓根就不敢勇敢的挑戰。我先提出問題:“跳繩的手臂動作技術要領是什么?繩搖到什么地方雙腳起跳?起跳的發力及高度?”可她肯定地回答說明了對跳繩技術是完全理解的。
根據郭萌萌同學在課堂上出現的問題歸結在:
1.不敢勇敢地嘗試練習,挑戰自己。
2.身體的不夠協調而造成的沒有自信心。
雖然郭萌萌對課堂上知識是理解的,可對實際性練習的掌握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不代表就可以實際性的應用。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作為教師的我們,不僅需要認真嚴謹地工作,更要有一顆充滿智慧的愛心。
首先尊重學生,善于溝通,在教與學的關系中,教學和學生應處于互動,尊重每一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特點,郭萌萌同學屬于內斂型性格,身材微胖,但身體協調性不差,基于身體條件是完全可以掌握雙腳跳小繩運動項目。善于溝通,真誠的與學生對話交流,才能化解學生內斂性格。
給郭萌萌同學分析跳繩應具備的身體條件,與她身體條件相符合程度,促進她認識自己可以完成雙腳跳小繩,建立她對雙腳跳小繩的自信心。其次鼓勵學生,勇于挑戰。郭萌萌同學不會雙腳跳小繩,不是她上課沒有聽講或者對動作技能沒有理解,而是不敢大膽地模仿嘗試練習,調動她練習的積極性首當其沖。接著我同她一起跳,放慢速度,分解動作,一步一步完成,用陪伴的方式來促進她敢于嘗試練習。最后個性教育,持之以恒。“個性化教育”不是口號,學生是千差萬別的,人的變化常常越慢越真實,學生的成長尤其如此。經過本節課的鼓勵和陪伴練習,郭萌萌同學初次完成了雙腳跳小繩動作,突破了從“0”到“1”的過程。針對郭萌萌同學后期的課堂讓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恒來造就學生成功。
綜上事例:郭萌萌同學的案例呈現結合我校“陽光好少年”評價體系深入課堂教學過程。陽光卡的設立,基于發展中國學生核心素養,正面引導學生。“生命與運動”正是要鼓勵學生參與運動、完成體育運動項目之目標任務。郭萌萌同學在本節課中,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過程,特此獲得“生命與運動”陽光卡一張。
大家可能還在疑惑,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怎樣的情況才能結合“陽光好少年”評價體系作出相對應陽光卡的發放?就上面問題:
1.學生能夠做到從“0”到“1”的突破。
2.在課堂任務布置后,練習過程中學生能夠達到大幅度進步的情況。
3.超出本堂課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班級中拔尖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