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
在高中英語閱讀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基礎、理解能力以及性格,運用不同教學策略進行教學。如果教師向每個學生講授相同的知識,要求學生學習的進度都相同,最后就會造成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不平衡,學習能力強的很快就可以學會,而學習能力差的就會越來越落后,以致慢慢失去學習的興趣,最終一無所獲。分層閱讀教學法的應用,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可以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系統工程,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在閱讀英語語篇中的觀察力、注意力、審美取向以及個人情感因素。
分層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的優勢是:首先,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合理分配任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展現出自己優勢,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其次,小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凝聚力,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可以獲得更多的想法,以促進彼此的發展。
老師在實際的分層式教學過程中,可以指定文章讓學生解讀,然后對閱讀中提出的問題在小組內進行探討,按少數服從多數的辦法最后確定問題的答案。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每個學生自由發言,表達自己的英語文章閱讀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并鼓勵小組成員互相學習,然后對小組中提出的閱讀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思想進行歸納總結,以促進互相學習。
如果學生在高中英語閱讀學習過程中,不能正確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也抓不到文章的要點,這些都會降低閱讀文章的準確性。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劃分,不應該僅僅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應結合實際對學生進行調查訪問,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業狀況,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學習態度。經過全面分析,學生可以被劃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一般來說,閱讀能力強、對英語閱讀感興趣、能大概讀懂比教材更難一點的文章的學生將他們劃分到A層;英語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好,有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英語閱讀較好的學生則將他們劃分到B層;對英語閱讀不感興趣,對英語閱讀產生恐懼、英語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平時的英語閱讀準確率很低的學生將他們劃分到C層。根據學生能力的分層,將其制作成文檔保存下來。教師可以定期根據學生學習的效果變化對分層進行調整,這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將學生的閱讀學習成長過程記錄下來。
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分層教學的依據就是因材施教。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方法中學習,會有不同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變化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改變。
在實行A級教育的模式下,學生的基礎知識會不斷鞏固。在基礎知識扎實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增加難度。如果實行B級教育,教師必須經常提醒學生不要忘記基礎知識。因此,無論學生的教學水平如何,都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使教學內容適應學生學習的實時情況,幫助學生填補空白,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比如,在高一英語必修二Unit 5 Music中 Reading環節的教學過程中,整篇閱讀內容就重難點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由A層學生探討語法深度和主旨,第二部分由B層學生理解句意,掌握單詞,而第三部分由C層學生學習基本生詞,夯實語言基礎為主。
實踐表明,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可以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語言能力進行有效地 提高。“分”是為了更好的“合”。在進行教學對象的分層與教學內容的分層設計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也見證了由于他們尊重并且發展了學生的自身主體意識與其主動性精神所給他們帶來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