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珊珊
在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指出,在發展學說語言能力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想象力、思維能力的激發。在思維能力的發展過程中,要將其具體化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里。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有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和語言知識,其具體體現在思維發展、語言建構、審美鑒賞以及文化傳承四個方面。作為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所在,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
自2019年9月開始,全國義務教育語文學科均采用統編教材。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秉持著語文素養以及人文精神相結合的方式去進行內容的編排。這里的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選文的思想性上,保證語文課程教學在立德樹人方面的價值與作用。
對于“語文素養”的培養而言,其主要是引導學生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的培養,但是在統編版教材的背景下,閱讀策略單元以及協作單元也被視為培養語文素養的重要路徑。就閱讀策略單元而言,其設置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迎合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需求,更好地推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思維品質有一個顯著的提升。
首先是基于教材單元展開整體的設計,以此來使得閱讀策略教學更加地聚焦。統編教材以單元的形式去獨立編排相關的閱讀內容,這也使得閱讀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更加突出。其次便是基于學生的認知規律展開,這也是對閱讀策略教學實踐變得更加有效。最后便是迎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就閱讀策略單元進行有序的編排。
形象思維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關鍵,在三年級上冊的閱讀策略單元中,這一重心也有了生動地體現。預測策略是指學生在閱讀文本的時候,能夠就劇情的發展、人物的命運做出假設。同時嘗試通過閱讀去驗證自己的這種假設。通過建設、驗證過程的反復,使得閱讀的過程變成一個解決問題的思維發展過程。這也將使得閱讀過程充滿辯思,充滿趣味。
邏輯思維的主要特點是以抽象的判斷、推理為基礎,去揭露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規律。在四年級的閱讀策略單元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去指導學生關注閱讀中的“面”,而不是僅僅關注它的“點”。通過對教材的整體把握,讓思維的邏輯性逐步地轉化為語言的具體表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去做出質疑,以此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溫儒敏教授在解讀統編語文教材的時候曾經指出,在新教材中已經將課外閱讀納入到 教學體制之內。作為教育工作者,就要學會應用新的教學方法,去探索如何實現課外閱讀與“教讀”之間的結合。在調動學習閱讀興趣的同時,提升閱讀質量。為此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的時候也可以采用“1+N”的方法,這里的“1+N”是指教師在把握課內閱讀精髓的基礎上,促進課外閱讀的延伸與發展。
相比于以往的語文教材,統編教材也十分注重課外閱讀的延伸,例如在單元后面設置的“我愛閱讀”板塊,這就是組織課外閱讀延伸到有效平臺。在學習范文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就課文進行反復的朗讀。在把握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去展開課外閱讀。例如在學習《太空生活趣事多》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宇航員在太空中行走吃飯的視頻,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太空生活的神奇。此時教師再給學生推薦一些有關太空奧秘的書籍,鼓勵學生去更多地了解太空神奇。
閱讀策略單元的教學有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未來的長足發展。作為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閱讀策略學習的時候,要注重相關知識的傳授,也要注重引導學生去更好地學習和應用學習方法。以此來推動學生成長為一個真正積極、有思維的閱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