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紀念館,河北 石家莊 050400)
博物館是人類歷史文明的保存者,也是歷史文明的傳播者,在歷史文明的這一傳播過程中,博物館講解員居功甚偉,講解工作是博物館與參觀者之間進行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在博物館與社會大眾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想要不斷的提稿博物館在社會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就一定要就該在確保參觀環境、參觀秩序、參觀質量優良的同時,大力提高講解員的綜合素質,努力擴展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積極增加展覽內容信息量,增加文化內涵和科技含量,吸引觀眾經常走進博物館。為了做好博物館講解員的講解工作,提高博物館宣傳教育工作水平,必須培養一支專業化、具有廣博的業務知識的講解隊伍。本文就博物館講解的藝術形式創新做出具體分析。
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迅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博物館講解員在進行講解時,傳統的講解模式是講解員說、觀眾聽,這樣的講解模式不利于調動觀眾的興趣與參與的積極性,這樣的方式來進行很容易造成講解顯得很枯燥、乏味,從而導致講解員的講解工作效率很低下,根本就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們要創新傳統的講解模式,對講解方式進行創新,盡可能避免講解方式太過單一。這就給博物館的講解員帶來了巨大地挑戰,在進行講解時,講解員應該關注觀眾的表情,嘗試著把話語權交給觀眾,讓觀眾參與其中,充分調動觀眾的積極性,最好采用以提問的方式要求游客進行回答,進一步拉近和觀眾之間的距離,提高觀眾的參與熱情,把觀眾進行充分的調動起來,從而使觀眾將講解內容銘記在心,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我國的大部分博物館其修建的時間普遍在20世紀,當時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不發達,其展覽品的陳列都是采用傳統的陳列方式,放在玻璃罩內,導致各位觀眾在進行參觀時,只能通過肉眼對陳列品表面的一眼而過,不會留下過多的參觀印象。而隨著21世紀,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我們在博物館的展示風格上可以適時的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博物館的展品展示中來,比如將3D技術應用到展品展示中,將展品進行虛擬3D展示,給參觀者以視覺上的參觀盛宴。同時還要在硬件設施上進行跟進,要做到先進的設備設置,講解員要帶觀眾進行參觀博物館時,也不能僅僅依靠一張嘴,在講的同事也要不斷利用現代化高科技產品來進行相關的介紹,增加講解的趣味性,這徉的講解工作可以大大避免枯燥乏味,深深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與此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博物館的展示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擴展,可以增加了很多物品,從而使得博物館的展示風格更加的豐富多彩,使得講解工作的直觀性、趣味性得到很大提高,使博物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由于博物館主客身份的差異,可能會出現部分觀眾對講解員不禮貌的行為。如果講解員的自身心理素質不過關,那么極容易讓講解員的情緒受到波動,從而影響講解員的講解效果。針對這一問題,我們一定要對講解員不定期的展開心理素質及職業素養的培訓,在遇到類似觀眾問題是,一定要努力平復自己的情緒,及時與游客進行交流,心平氣和地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還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改變自己的講解方式,與觀眾找尋出最好的解決方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也對博物館講解員同樣提出更高要求,所以博物館講解員要遇到一些突發事件時,要機智應對進行解決,使自己從而更好地為觀眾服務。
在博物館講解員在開展講解工作時,都是通過語言來進行表達的,所以在講解工作中,語言的作用是最大的,因此,講解員要格外注重要使語言煥發出魅力,或者詼諧,或者幽默,或者風趣,或者動情,對語言巧妙運用,從而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博物館的講解員要根據游客的喜好來進行,要充分利用當下流行的時髦語言,把現場的氣氛調動起來,讓觀眾對講解語言產生心靈共鳴,展現講解員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總而言之,博物館的講解員是博物館的形象,是連接博物館與社會大眾的橋梁,講解員的形象對博物館的形象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對博物館與社會公眾的聯系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講解員在開展講解工作時,一定要努力進行嘗試,要努力進行講解工作的創新,爭取以形象生動的講解藝術,吸引更多的觀眾來參觀博物館,不斷滿足群眾藝術欣賞的需要,豐富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生活,使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