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市大孝堡鄉勝溪新村學校,山西 孝義 032300)
教育教學中有效管理工作的開展不僅僅設計到單單教學一個方面,還包括校園建設、后勤管理、教育環境、教學氛圍等諸多方面。要實現有效,首先要從管理的執行者入手,即發揮管理層在教學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形成帶頭示范作用。其次是結合管理的被執行者,教學環境、教學質量、師資隊伍等多個方面,完善管理行為,實現有效管理。
從教學環境來看,小學教學階段,教學環境對于學生的影響不可謂不大,一方面,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對于社會和生活認知較為淺顯,熱愛探索,對于任何事物都存在本能的好奇心,基于此,在小學階段,教學環境的管理與建設工作開展,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學環境不單單是指校園環境,還包括教學設施、教學管理體系等實質性內容,圍繞這些內容,應當形成較為具體的教學環境管理機制[1]。
具體到實際中,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完善。首先是基于教學管理體系的構建,如對于校園內進出人口的規范管理,為教學人員和學生創造一個舒適、安全、穩定的教學環境和學習環境。其次是對于課堂教學環境的布設,如教室桌椅的擺放、教室環境的設計等,都有助于較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形成,促進教學質量提升。最后是教學設備的增設,根據實際教學中對于教學本身的需求,需要圍繞實際需求,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適時的添加教學設備,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
教學質量顯然是教學管理的重點,對于教學質量的管理工作,則應當落實到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細節當中去,同細節處優化教學環節,從教學環節的環環相扣,來提升教學質量。
具體到實際中,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來落實,首先是基于教學評估,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評估的主要內容就是學生的成績,圍繞學生的成績情況,對于教學質量做出直接的評價[2]。而顯然,應試教育體系下的教學評估存在一定的平面性,尤其是基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尚未形成明確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習慣都需要長時間的培養,且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成績有高有低是很正常的,僅僅從成績來評價教學質量過于武斷。
另一方面就是通過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來完善對于教學質量的管理。教學評價體系與教學評估是不同,評價本身就是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教學評估則是開展教學管理的重要依據。要提高教學質量,顯然離不開對于教學評價體系的進一步優化。具體到實際中,評價體系的建設要注意兩個原則。其一是鼓勵原則,對于教師而言,尤其是年輕教師而言,相對教學經驗不夠豐富,面對的實際教學情況不多,因此在初期的教學評價過程中,顯然就會存在一定的問題,要給予年輕教師更多的鼓勵和耐心,提升年輕教師的積極性[3]。
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主體是教學,而踐行教學工作的主體,則是教師,因此還需要圍繞教師個人,開展對應的教學管理工作,結合整體管理與個人管理,共同促進教學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
常規院校在開展關于教師個人的管理工作時,往往是結合對于教師的培訓、進修、晉升、評價四個方面來開展,基于這四個方面,切實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與質量,進而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開端。與此同時,對于教師個人而言,時代在不斷地進步發展,教學也在隨時發生變化,需要不斷的培訓、進修,通過學習,來強化教師的個人專業素養,進而開展教學活動。但是除了四個方面外,還有兩個方面是較為容易忽視,但在教學管理工作中極為重要的。
一方面是關于校內的教學指導工作。常規的進修與培訓工作的開展都是在區域范圍內或是全國范圍內,形成優秀教師的良好學習交流平臺,幫助優秀教師更進一步,但是對于普通教師而言,進修與培訓的機會相對就比較少,且對于一般學校而言,很少能夠取得與私立院校相同的進修與培訓機會,因此,在教學管理中,就要重視校內的教學指導工作,結合信息技術的發展,可以邀請專業人士進入學校或在網上視頻的方式,為教師開展教學培訓工作,便于教師能夠獲得更多資源,也便于老帶新教工作的有序開展[4]。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不僅僅是基于科學的管理層面,形成機械化的管理條例,更應該結合實際學情,建設富有人性化的,符合教學發展的個性化管理機制體制,從院校管理到教學管理再發展成為個人管理,才能夠真正促進師生管理意識提升,學校良好發展建設的局面。因此,望廣大相關工作者繼續深入探索,為小學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多有效的管理建設途徑。